:::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噶瑪蘭基督徒與漢番社會網絡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王政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eng-we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95
頁次:頁141-206
主題關鍵詞:噶瑪蘭基督徒改宗社會網絡KavalanChristianConversionSocial network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0
  • 點閱點閱:25
本文經由基督教進入噶瑪蘭平埔社群後,噶瑪蘭人與漢人基督徒的互動狀況,分析漢番社會邊緣的人群,透過基督教的中介相互聯繫,建立起基督徒群體及網絡。文中闡述噶瑪蘭人的改宗歷程與人際網絡在其間的作用,並說明噶瑪蘭教會的消逝原因在於大量噶瑪蘭人遷離,破壞了原有的社會網絡;描繪噶瑪蘭基督徒與北部漢人教會建立起的教育、工作與婚姻網絡,並由此和北部漢人社會與西方知識相連結。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in which marginal members of Han Chinese and Plains Aborigine communities in Qing-dynasty Kavalan 噶瑪蘭 (Yilan 宜蘭) established new social networks following their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Close attention is paid to conversion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 roles such networks played therein. There is also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ducational, work-related, and marital networks created by Han Chinese and Plains Aborigine converts, as well as how their presence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of Western and indigenous forms of knowledge. The eventual decline of the Kavalan church appears to have been due to outward migration, which disrupted the networks that had been previous established.
期刊論文
1.溫振華(20000600)。清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分析。臺灣文獻,51(2),27-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政文(20131200)。十九世紀臺灣基督徒的社會形象與地位。海洋文化學刊,15,3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政文(2015)。麥仔落土一三重捕、錫口、水返腳的初代基督徒家族及其婚姻網絡。歷史와實學,57,261-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政文(20160300)。近代臺灣基督徒的婚姻網絡--以滬尾、五股坑教會信徒為例。新史學,27(1),175-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伊藤熙(1995)。宜蘭紀行。宜蘭文獻,18,97-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玉玲(20130700)。國立臺灣圖書館兩版《養心神詩》典藏分析。關渡音樂學刊,18,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溫振華(19830600)。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歷史學報,11,4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偕萬來、楊功明、李忠賢(1993)。偕萬來先生自述。宜蘭文獻,6,2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偉智(19980500)。族群、宗教與歷史--馬偕[George L. Mackay]牧師的宜蘭傳教與噶瑪蘭人的族群論述。宜蘭文獻雜誌,33,4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ofland, John、Stark, Rodney(1965)。Becoming A World-Saver: A Theory of Conversion to a Deviant Perspective。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30(6),862-875。  new window
11.李信成(20100900)。清代噶瑪蘭族名制初探。臺灣史研究,17(3),39-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詹素娟(1998)。歷史轉折期的噶瑪蘭族--十九世紀的擴散與變遷。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09-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達然(2005)。十八和十九世紀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第九屆臺灣與歷史文化研討會,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東海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合辦 (會議日期: 2005/11/25-26)。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政文(2015)。近代八里坌教會的基督徒家族及其婚姻網絡。第六屆區域史地暨應用史學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應用史學系。217-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昌華(2003)。馬偕研究的史料問題。二○○一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史館。2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政文(20090000)。改宗與日常:十九世紀臺灣第一代基督徒的日常生活。第六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春暉。202-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政文(2010)。是誰選擇誰:十九世紀來臺傳教士與信徒改宗的社會脈絡。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第四屆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451-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春榮(2006)。宗教改信與融合--太祖與神明的交換。建構西拉雅研討會。臺南縣政府。199-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古庭瑄(2010)。馬偕設立之噶瑪蘭教會量變的研究(1873-1923)(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茂卿(1991)。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迪階‧觀音山教會早期五十年史(1877-1927):英國長老教會東部宣教。花蓮:觀音山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nd, Edward(1947)。Working His Purpose Out: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1847-1947。London:Publishing Office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new window
3.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年鑑編輯小組(1985)。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120週年年鑑。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神學院(2008)。臺灣神學院校友名錄。臺北:臺灣神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才智(1997)。麥仔落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艋舺教會設教120週年記念特刊。臺北:艋舺基督長老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教務教案檔。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武東(1988)。黃武東回憶錄--臺灣長老教會發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永祥(1995)。教會史話。台南: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alls, Andrew F.(2002)。The Cross-Cultural Process in Christian History: Studies in the Transmiss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Faith。Orbis Books。  new window
10.(1873)。北臺灣信徒名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冠州、甘露絲(2015)。北臺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臺灣之紀事Ⅱ:1879-1884。臺北:明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15)。北臺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臺灣之紀事Ⅲ:1885-1889。臺北:明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15)。北臺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臺灣之紀事Ⅳ:1890-1893。臺北:明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偕叡理、王榮昌、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2012)。馬偕日記I:1871-1883。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1997)。淡江中學校史。臺北:臺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永榮(1985)。佳美腳蹤專輯。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師獎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白尚德、鄭順德(2004)。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與臺灣原住民的接觸1865-1940。臺北: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謙信(1953)。宜蘭傳教七十年簡史。臺北:七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中會事務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陳宏文(1997)。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1965)。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臺灣教會公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六點(1972)。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北部教會大觀--北部設教百週年紀念刊1872-1972。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Mackay, George Leslie、林晚生、鄭仰恩(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偕叡理、王榮昌、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2012)。馬偕日記II:1884-1891。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偕叡理、王榮昌、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2012)。馬偕日記III:1892-1901。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和烈(1971)。宣教師偕叡理牧師傳。臺灣宣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Latourette, Kenneth Scott(1929)。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Macmillan Company。  new window
28.詹素娟、張素玢(20010000)。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900)。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Mackay, George Leslie(1894)。Tâi-pak ê kì-liok。  new window
2.郭水龍(1969)。北部教會史實隨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秀卿、洪麗完(2012)。府城邊區熟番哆囉嘓社會考察:以19世紀改信基督教活動為中心。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學術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素娟(2001)。馬偕宣教與噶瑪蘭族群空間。馬偕博士收藏臺灣原住民文物--沉寂百年的海外遺珍。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代安定(1896)。宜蘭管內調查錄。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報文。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文雄(2001)。馬偕研究與史料介紹。愛在台灣:馬偕博士影像紀念輯。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秋坤(1998)。從狩獵採食到租佃業主:岸裡社人的空間與社會變遷,1700-1895。聚落與社會。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希信(1939)。師の追想。マッ力イ博士の業蹟。淡水:淡水學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政文(2015)。邊緣成中心:清末基督教在臺的漢番宣教策略。中西交匯中的近代中國都市和鄉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淑芬(2013)。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信仰的記憶與傳承--臺灣教會人物檔案。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志榮(1995)。噶瑪蘭人的宗教變遷。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Shepherd, John R.(1996)。From Barbarians to Sinners: Collective Conversion Among Plains Aborigines in Qing Taiwan, 1859-1895。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