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天命」的主題:《中庸》首章的解讀與詮釋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伍振勳
作者(外文):Wu, Zhen-xu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1
頁次:頁101-140
主題關鍵詞:子思之儒中庸天命中庸詮釋儒墨之辯Zisi's ConfuciansThe Doctrine of the MeanMandate of heavenInterpretations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The Confucian-Mohist deba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3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伍振勳(20140900)。荀子「天論」的旨趣:「知天」論述的主題。臺大中文學報,46,5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伍振勳(20160300)。先秦〈中庸〉文本的形成及解讀問題--「述者」文本的觀點。臺大中文學報,52,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島森哲男、張季琳(20030600)。慎獨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3(2)=50,191-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勞悅強(2010)。文內文外--中國思想史中的經典詮釋。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濤、斯雲龍(2012)。出土文獻與君子慎獨--慎獨問題討論集。桂林: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伍曉明(2009)。「天命:之謂性!」--片讀《中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玄、孔穎達(1960)。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新祖(2013)。中國思想史講義。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宇權(1995)。中庸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述先(2008)。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炳棣、范毅軍、何漢威(2013)。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祖漢(19840000)。中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振豐(2010)。朝鮮儒者丁若鏞的四書學--以東亞為視野的討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叔岷(1988)。莊子校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2010)。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伊藤仁齋(1971)。語孟字義。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維明、段德智(2013)。中庸:論儒學的宗教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1980)。馬王堆漢墓帛書(壹)‧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湯一介、李中華、王博(2011)。中國儒學史‧先秦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荻生徂徠(1982)。辨道。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韓非、王先慎、鐘哲(1998)。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興祖(1983)。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怡(19760000)。中庸誠的哲學。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柏園(19880000)。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儒賓(20120000)。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儒賓(20130000)。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龐朴(20000000)。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逢源(2006)。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墨翟、吳毓江、孫啟治(2006)。墨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月惠(20120000)。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左丘明、楊伯峻(1987)。春秋左傳注。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伊藤仁齋(1973)。中庸發揮。日本名家四書註釋全書。東京:鳳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君勱、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2005)。中國文化與世界。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荻生徂徠(1973)。中庸解。日本名家四書註釋全書。東京:鳳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昭瑛(1991)。一個時代的開始:激進的儒家徐復觀先生--徐復觀先生逝世七週年。徐復觀文存。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漢鼎(2015)。文本、經典與訖釋--兩條經典詮釋之路:中西方比較。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79)。中庸的地位問題--謹就正于錢賓四先生。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穆(1992)。中庸新義。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荻生徂徠(1982)。辨名。日本思想大系36:荻生徂徕。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梅廣(20040000)。語言科學與經典詮釋。文獻及語言知識與經典詮釋的關係。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伊藤仁斎(1966)。童子問。近世思想家文集。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