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群與書業--劉吶鷗的《新文藝日記》與東亞知識圈
書刊名:東亞觀念史集刊
作者:徐禎苓
作者(外文):Hsu, Chen-li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2
頁次:頁451+453+455-484
主題關鍵詞:劉吶鷗新文藝日記書業東亞Liu NaouShinwenyi DiaryBook tradeEast Asi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3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鄺可怡(20100700)。兩種先鋒性理念的並置與矛盾:論《新文藝》雜誌的文藝傾向。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1,285-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蟄存(1983)。最後一個老朋友--馮雪峰。新文學史料,19,199-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慕靈(20140900)。混種文化翻譯者的凝視--論劉吶鷗對殖民主義文學的引入和轉化。清華學報,44(3),459-5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升遠(2006)。長久的誤讀:中國「新感覺派」的日本文學譯介考辨。現代語文,2006(7),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向培良(1936)。評茀里契「藝術社會學」。六藝,創刊號,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武者小路實篤、章克標(19260725)。愛慾。東方雜誌,23(14),127-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武者小路實篤、章克標(19260810)。愛慾。東方雜誌,23(15),119-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武者小路實篤、章克標(19260825)。愛慾。東方雜誌,23(16),131-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武者小路實篤、章克標(19260910)。愛慾。東方雜誌,23(17),12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堂智(20121200)。論《水滸傳》之重複敘事美學。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0(2),99-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谷崎潤一郎、章克標(19291215)。殺豔。新文藝,1(4),651-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炎憲(2005)。變動年代下的臺灣人劉吶鷗:一個臺灣史觀點的思考。劉吶鷗國際研討會。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惠貞(2012)。日本統治期台湾文化人による新感覚派の受容--光利一と楊逵.巫永福.翁鬧.劉吶鷗(博士論文)。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家琦(2015)。東京/上海:從日本「新興文學」視域重探日、中新感覺派的多重現代性交涉(1920s-1930s)(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魯迅(1976)。魯迅日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三澤真美惠、李文卿、許時嘉(2012)。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日治時期臺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西川祐子(2009)。日記をつづるということ--国民教育装置とその逸脱。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園會(2005)。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渭渠(2009)。日本文學思潮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吶鷗(1928)。色情文化。上海:第一線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吶鷗(1930)。都市風景線。上海:水沫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小妍(2012)。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蟄存、劉凌、劉效禮(2010)。北山散文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秦蓁(2008)。摩登.上海.新感覺--劉吶鷗(1905-1940)。上海: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谷崎潤一郎、章克標(1930)。殺豔。上海:水沫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吶鷗、彭小妍、黃英哲(2001)。劉吶鷗全集:日記集。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30)。新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33)。現代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上海研究中心(1991)。上海700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內山完造、楊曉鐘(2012)。上海下海:上海生活35年。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內山完造、趙賀(2014)。隔壁的中國人:內山完造眼中的中國生活風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孔令境(1936)。現代作家書簡。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謝六逸(1929)。日本文學。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佐藤義亮(1927)。新文藝日記。東京:新潮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原放(2001)。中國出版史料(現代部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汪耀華(2014)。1843年開始的上海出版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林書揚、王乃信(1989)。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臺北:創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芙美子、陳寶蓮(1998)。放浪記。臺北:實學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聖嘆、曹方人、周錫山(1985)。金聖嘆全集(一).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綱博文(2009)。「国際都市」上海のなかの日本人。東京:研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資平、中國現代文學館(2008)。張資平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靜廬(2003)。中國近現代出版史料(八)--現代丁編。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瀛玉、呂榮君(1989)。魯迅全集.書信。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祖恩(2006)。尋找東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1868-1945)。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曉波(2013)。中日新感覺派文學的比較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彭小妍(20010000)。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歐梵、毛尖(2010)。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曉黎(20150109)。內山完造在上海的日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志松(2014)。劉吶鷗與「新興文學」--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接受為中心。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劉吶鷗。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志松(2011)。翻譯與創作:劉吶鷗的新感覺小說。小說翻譯與文化建構--以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為視角。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藤井省三(2010)。臺灣新感覺派作家劉吶鷗眼中的一九二七年政治與性事--論日本短篇小說集《色情文化》的中國語譯。劉吶鷗全集:增補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藤井省三(2005)。中國語教室裡的魯迅--大正時期和昭和初期的漢語教育與對中國現代文學的接受。都市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藏原惟人、吳之本(1933)。普羅列塔利亞藝術的內容和形式。新寫實主義論文集。上海:現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文翠(2015)。王韜、張愛玲的香港「易」經。前衛的理想主義--施淑教授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松崎啓次(2010)。劉燦波槍擊。劉吶鷗全集:增補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