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合則雙美,離則兩傷:儒教與儒家宗教性的研究進路初探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梁右典
作者(外文):Liang, Youdia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91
頁次:頁51-73
主題關鍵詞:儒家宗教性宗教孔廟制度精神三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0
  • 點閱點閱:4
儒家是不是宗教?隨著孔廟制度研究的逐步開展,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答案,絕無一絲一毫的懷疑空間。然而,在孔廟祭祀隨著帝制中國瓦解而歸於沉寂,因此對於儒家思想已從具體的制度遵行轉變為全盤義理思想的闡發。亦伴隨著西方宗教思想的籠罩,看不清儒家是宗教的事實。本文視野即是以通盤介紹儒教研究概況,也關於儒家是否具備宗教性的問題。儒家宗教性可以建立在孔廟制度上,也能夠界定為以孔子思想為核心,如何面對生死大事與超越層次。我認為儒教研究偏向制度面,儒家宗教性研究側重精神面,這是高度概括劃分的結果,方便學術討論。事實上,儒教與宗教性皆必須同時考量它的研究動態,加以整合,方能比較清楚儒家在宗教相關議題上的全貌。就儒教來說,又可分為原始宗教、國家宗教、民間宗教;就儒家宗教性而言,則可分為內向超越型態建立與否,以及如何面對釋、道二教的思想挑戰。
期刊論文
1.黃進興(20110600)。清末民初儒教的「去宗教化」。古今論衡,22,3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進興(20150900)。象徵的擴張: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6(3),471-5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910800)。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中國文化(風雲時代),4,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彥仁(19941200)。中國宗教研究--定義、範疇與方法學芻議。新史學,5(4),12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躍(20160900)。三十年來大陸「儒教」問題研究:過程、特點與意義。宗教哲學,77,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小超(20170200)。百年來儒家宗教性的爭論。儒教文化研究,27,187-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田海(2016)。中學西傳的典型個案:19世紀儒教"(Confucianism)一詞的發明。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5(4),67-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葛兆光(19990200)。中國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顧。二十一世紀,51,4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笑敢(2012)。天人合一:學術、學說和信仰--再論中國哲學之身份及研究取向的不同。中國哲學與文化,10,71-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Chen, Hsi-yuan(1999)。Confucianism Encounters Religion: The Formation of Religious Discourse and the Confucian Modern China(博士論文)。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2.李彥儀(20150000)。先秦儒家的宗教性之哲學省察(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右典(20150000)。先秦儒家宗教性研究--以孔孟荀對「喪葬」、「祭祀」、「天」的觀點為討論中心(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慶(2003)。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養正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玉順(2012)。儒教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斯年(1980)。性命古訓辨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明(2013)。儒教與公民社會。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致(2012)。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穆(1999)。人生十論。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利瑪竇、文錚(2014)。耶穌會與天主教進入中國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季羨林(2003)。胡適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尚奎(1992)。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進興(2015)。儒教的聖域。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錢穆(1976)。靈魂與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英時(2010)。人文與民主。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述先(2015)。理一分殊與全球地域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7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韓星(2015)。儒教的現代傳承與復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方豪(1992)。中外文化交通史論叢。上海市: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杜維明、段德智、林同奇(1999)。論儒學的宗教性:對《中庸》的現代詮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廣保、楊浩。儒釋道三教關係研究論文選粹。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干春松。康有為與儒學的「新世」:從儒學分期看儒學的未來發展路徑。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英時(20070000)。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明輝、林維杰(2007)。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會通與轉化。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述先(20010000)。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任繼愈(2000)。儒教問題爭論集。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來(2009)。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天綱(1998)。「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進興(20130000)。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古偉瀛(20050000)。東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余英時(20140000)。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果顯(20050000)。「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熹(1983)。論語集注.雍也。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錦坤(2002)。儒教作為基本宗教--以唐、牟觀點為主的論述。含章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兆光(2015)。回應西潮--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前後的日本佛教與中國佛教。交錯的東亞宗教。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88)。宗教信仰與現代中國文化。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