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轉型優質評鑑指標之認知差異分析--以雲林縣參與轉型計畫之學校教師與未參與的比較為例
書刊名:數據分析
作者:徐怡張正鈺
作者(外文):Hsu, YiChang, Cheng-yu
出版日期:2012
卷期:7:2
頁次:頁67-87
主題關鍵詞:特色學校轉型優質評鑑指標學生多元能力教師精進成長Specialist schoolEvaluation indicatorsEducation qualityMulti-dimensional abilit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歐用生(20090100)。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視野--雲林縣學校優質轉型經驗的省思。課程與教學,12(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易男(20050500)。小型學校整併之可行性分析--以高雄縣為例。學校行政,37,182-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紅珠(19980400)。多元智能理論對課程與教學的啟示。教師天地,93,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進山(20060900)。特色學校的教育建構與應用--以平溪國小為例。北縣教育,57,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俊傑(2007)。「小校整併」政策省思。國教之友,59(4),7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進材(19990600)。國小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教學理論建構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臺南師院,5,185-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浙雲(20041200)。「社區有教室」課程方案之實施現況與前瞻。研習資訊,21(6),2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生(2008)。解構與重塑--談小型學校優質轉型課程領導的策略。閱讀雲林,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振淦(2008)。沃植台灣教育的先驅地:小校優質轉型的真諦。閱讀雲林,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簡宏江(20071100)。解析我國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政策。育達學院學報,14,111-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朝祥(1999)。新世紀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教育協會主辦 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鄭同僚(2008)。偏遠地區小學再生之研究 (計畫編號:PG9607-0031)。台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統計處(2011)。國中小一年級新生預測人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玉升(2010)。國小優質轉型課程領導策略之研究--以雲林縣的經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美賢(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多元評量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孟愷(2009)。國民小學優質學校與品牌形象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衍忠(2003)。國小行政人員與教師對教學支援知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riffith, B.(2007)。A philosophy of curriculum: The cautionary tale of simultaneous languages in a decentered world。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  new window
2.Casemore, B.(2008)。The autobiographical demand of place。New York:Peter Lang。  new window
3.林明地(2004)。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enderson, J. G.、Hawthorne, R. D.(1995)。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Prentice-Hall。  new window
5.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臺北:華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崔允漷(2000)。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Craig, A.(1980)。Teacher perceptions of curriculum autonomy(ED 190498)。  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10)。教育部98年度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http://163.20.79.146/default.as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雲林縣褒忠鄉潮厝國小(2009)。雲林縣褒忠鄉潮厝國民小學優質轉型發展計畫,http://163.27.215.193/turn/97turn/index.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2010)。與樟湖有染,http://sf1.loxa.edu.tw/094618/990401-1.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雲林縣教育處(2008)。雲林縣學校轉型優質實施方案,http://mysql.ylc.edu.tw/ann/index.ph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宏彬(2008)。樟湖轉優計畫,http://sf1.loxa.com.tw/094618/dreamjhanghu.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lark, D.(1987)。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education。Community Education--an agenda for educational refor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Henderson, J. G.(2005)。Standing on Elliot Eisner's Shoulders。Intricate palette: Working the ideas of Elliot Eisner。New Jersey: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