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澎湖傳統聚落發展之研究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作者:關麗文
作者(外文):Kuan, Li-Wen
出版日期:1987
卷期:3:1
頁次:頁57-85
主題關鍵詞:聚落形式聚落發展澎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53
  • 點閱點閱:24
本文主要對澎湖現存的傳統聚落從事田野調查,企圖建立其形式發展之模式,內容主要探討了澎湖的自然環境、早期、歷史、社會組織與制度,而確認了澎湖傳統聚落形式發展的意義。
This article s a field research of existing traditional settlerments in Pen-Hu Islands Through an in depth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ilieu, a descriptiv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ttlement form in Peng-Hu Islands was proposed.
期刊論文
1.黃應貴(19730300)。Tiv與Siane經濟--經濟人類學的實質論派與形式論派之比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5,145-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志梧(19830600)。民居空間理論模型之試建。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1),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會承(19801000)。望安島聚落成長、形態及住屋。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6(10)=70,5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繼昌(19730900)。水利和社會文化之適應--藍城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枝萬(19660900)。臺灣之瘟神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2,5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直(19580900)。東南亞社會組織與聚落形態的幾個方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5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英章(19730900)。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若干問題--寺廟宗祠與竹山的墾殖型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其南(19800300)。清代臺灣社會的結構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9,115-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會承(19790900)。一個古老的漁村聚落--郭厝。建築師,5(9)=57,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會承(1979)。一個古老的漁村聚落--郭厝。建築師雜誌,5(10),3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會承(1979)。一個古老的漁村聚落--郭厝。建築師雜誌,5(11),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志梧(19810900)。一個以生態模型為基礎的規劃及設計方法簡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141-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應貴(19730400)。評介:<農業的內捲--印尼生態變遷過程>(Clifford Geertz著)。人類與文化,2,24-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莊英章(19800500)。經濟人類學理論的新近發展。人類與文化,14,8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美娟(1981)。〔澎湖五徳里〕社會生活。人類與文化,15,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繼昌(19810500)。生態人類學觀念的探討。人類與文化,16,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人英(19730300)。宗族發展與社會變遷--臺灣小新營李姓宗族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5,87-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關華山(19800300)。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9,175-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祥水(19730900)。"公媽牌"的祭祀--承繼財富與祖先地位之確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41-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富田芳郎(19550600)。臺灣鄉鎮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3),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正祥(1955)。澎湖群島。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正祥(1959)。臺灣地誌。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羅財(1983)。臺灣傳統長形連棟式店舖住宅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豪(1958)。澎湖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漢臣(1960)。臺灣省通志稿.人民志氏族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ynch, Kevin(1981)。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The MIT Press。  new window
4.Rapoport, Amos(1969)。House, Form and Culture。Prentice-Hall。  new window
5.李乾朗(1983)。傳統建築。北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olf, Eric R.(1966)。Peasant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new window
7.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臺北:綠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憲文(1955)。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英章(1977)。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會承(1979)。清末鹿港街鎮結構。臺北:境與象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建偉(1959)。澎湖紀略。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神會(1977)。白沙鄉志。澎湖:澎湖縣白沙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raser, Douglas(1968)。Village Planning in The Primitive World。New York:Brazillez。  new window
14.周憲文、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清代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崧興(19670000)。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紹馨(1964)。人民志.人口篇。臺灣省通志稿。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裕(1958)。經濟志綜說篇。臺灣省通志稿。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元鼎(1983)。南方地區傳統建築的通風與防熱。中國建築史論文選集。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