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功過格的倫理思想初探
書刊名:中國學術年刊
作者:鄭志明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89
卷期:10
頁次:頁315-340
主題關鍵詞:功過格思想倫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2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平野義太郎(1943)。支那における鄉党の社会協同生活を規律する民族道德--功過格を中心として。法律時報,15(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水秦次(1936)。明代に於ける宗教融合と功過格。史潮,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秋月觀暎(1971)。道藏本功過格と淨明道--酒井‧吉岡兩博士の爭點によせて。文經論叢:史學篇,6(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鄒文海(19630600)。從冥律看我國的公道觀念。東海學報,5(1),109-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志明(19870500)。太上感應篇之倫理思想。鵝湖月刊,12(11)=143,4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志明(19870600)。太上感應篇之倫理思想。鵝湖月刊,12(12)=144,4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主顯(19850600)。功過格倫理思想試探。神學與教會,16(1),72-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酒井忠夫(1952)。功過格の研究。東方宗教,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吉岡義豊(1959)。功過格思想の一源流。東方宗教,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岡義豊(1961)。中国における人寿与奪の思想。智山學報,9,5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吉岡義豊(1962)。初期の功過格につい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吉岡義豊(1952)。中國民眾の倫理書「功過格」について。宗教研究,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吉岡義豊(1967)。齋戒籙と至言總:道教經典の一研究。大正大學研究紀要,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秋月觀暎(1964)。六朝道教における応報說の発展:教理展開追迹の一試論。弘前大學人文社會,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秋月觀暎(1973)。太微信仰と功過格:道蔵本功過格をめぐる二・三の問題。文經論叢,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奧崎裕司(1981)。中國明代の下層民眾の生き方--善書にあられた一側面。專修史學,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志明(19870700)。立君寶卷中的立神信仰。民俗曲藝,48,58-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志明(1987)。台灣新興宗教的社會思想--以鸞書《聖賢真理》作個案研究。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研討會,(會議日期: 1987年1月17日)。中國社會學社。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光宇(1982)。「地獄遊記」所顯示的當前社會問題。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臺灣省政府民政廳。116-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開府(1986)。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成中英(1986)。知識與價值。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tes, Frederick L.、Harvey, Clyde C.、張承漢(1982)。社會體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eesing, R. M.、于嘉雲、張恭啟(1981)。當代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公偉(1982)。道教與修道秘義指要。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仰如(1985)。倫理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1980)。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國鈞(1977)。文化人類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耀基(1982)。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ewis, Ioan M.、黃宣衛、劉容貴(1985)。社會人類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芳苑(1985)。原始宗教。臺北:長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酒井忠夫(1972)。中國善書の研究。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酒井忠夫(1960)。中國善書の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oore, G. E.、蔡坤鴻(1978)。倫理學原理。聯經出版事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公偉(1968)。中國倫理學通詮。現代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秋月觀暎(1978)。中國近世道教の形成--淨明道の基礎的研究。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西澤嘉朗(1975)。東洋庶民道德--了凡四訓の研究。明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鞏白(1948)。倫理學綱要。龍門聯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余英時(1986)。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文輝(1981)。社會學與中國研究。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大齊(1971)。平凡的道德觀。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Dupré, Louis、傅佩榮(1986)。人的宗教向度。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志明(1986)。中國社會與宗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蔡仁厚(1987)。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曾仰如(1986)。宗教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奧崎裕司(1978)。中国鄉紳地主の研究。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野上俊靜、聖嚴(1972)。中國佛教史概說。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牟宗三(1983)。中國文化的省察。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志明(1984)。臺灣民間宗教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羅伊德、張茂柏(1984)。法律的理念。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豐楙(1981)。不死的探求--抱朴子。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中村元、余萬居(1984)。中國佛教發展史。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蔡仁厚(1982)。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慶堃(1979)。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關係。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吉岡義豐(1974)。民眾宗教と經典。現代中國の諸宗教--民眾宗教の系譜。東京:佼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吉岡義豐(1960)。赤松子中誡經と功過思想。福井博士頌壽記念東洋思想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酒井忠夫(1969)。株宏の自知錄について。福井博士頌壽記念東洋文化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奥崎裕司(1983)。民眾道教。道教。東京:平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雄義堅(1922)。明代に大成されなる功過格思想。龍谷大學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榮捷(1984)。中國宗教中之個人。中國人的心靈。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岑樓(1981)。中國家庭組織的演變。中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芮逸夫(1985)。中國儒家思想的現代化。現代與中國化論集。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吉岡義豊(1952)。感應篇功過格。道教の研究。法藏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奧崎裕司(1983)。中國における地主の思想--明末清初功過格の婢僕觀。中世史講座。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奧崎裕司(1983)。清末の善书における民眾の生き方--アヘソ战争から太平天国。田中正美先生退官記念中國近代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東美(1989)。中國形上學中之宇宙與個人。中國人的心靈:中國哲學與文化要義。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