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樁看不見的計畫--清末開港後臺南「府城」都市空間變遷的論述
書刊名:都市與計劃
作者:蕭百興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22:1
頁次:頁3-39
主題關鍵詞:都市計畫清末臺南府城空間變遷論述現代性UrbanPlanningLate qing dynastyTainan fu-chenSpatial transformationDiscourseModern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6
  • 點閱點閱:24
     列強的東來,為清末原本自閉而安寧的傳統世界掀起了興然巨波,也使中國、乃至臺灣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邊陲。為了因應變局,清政府於焉展開了自強運動,從而牽動了「現代性」在臺的發軔。其不僅翻轉了臺灣整體的空間秩序、重構了臺南府城的空間意義以及府中府外的空間性,也使「城」失去了所以為城的意義,因而預見了日據後城牆的拆毀以及現代都市計畫的開展。這是一樁看不見的計畫,雖沒有監圖,卻有計畫之實!
期刊論文
1.林滿紅(19851200)。光復以前臺灣對外貿易之演變。臺灣文獻,36(3/4),53-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萬壽(19811200)。臺南市宗教誌(附圖)。臺灣文獻,32(4),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子清(19800100)。臺南詩文社。臺南文化,8,121-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萬壽(19801200)。臺南府城的行郊特產點心--私修臺南市志稿經濟篇。臺灣文獻,31(4),70-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理政、吳玲玲、莊世瑩(1987)。安平鄉土館:展示構想與內容。臺南文化,23,55-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化元(19831200)。開港貿易與清末臺灣經濟社會變遷的探討(1860-1895)。臺灣風物,33(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勝雄(19790600)。臺南市都市計劃志。臺灣文獻,30(2),229-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增璋(19790300)。清代臺灣撫墾措施之成效及其影響。臺灣文獻,30(1),142-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豪(19720400)。臺南之「郊」。大陸雜誌,44(4),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yers, W. W.、林滿紅(19770600)。清末南部臺灣的蔗糖業。臺灣文獻,28(2),13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世慶(19580300)。清代臺灣的米產與外銷。臺灣文獻,9(1),15-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勝雄(19770900)。談臺灣府城垣。臺灣文獻,28(3),4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丙丁(19540400)。臺南教坊記。臺南文化,3(4),1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滿紅(19790700)。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1860-1895)。食貨月刊,9(4),146-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秋坤(19780800)。清初臺灣地區的開發(1700-1756)--由米價的變動趨勢做若干觀察。食貨月刊,8(5),221-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勝雄(19811200)。臺灣府城海岸線勘記(附圖)。臺灣文獻,32(4),135-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范勝雄(19790900)。臺南市都市計劃志。臺灣文獻,30(3),131-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江家錦(1956)。甲午戰役以前之臺灣糖業。臺南文化,5(2),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理政、莊世瑩(1989)。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示構想及內容。臺南文化,27,139-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滿紅(19761200)。晚清臺灣的茶、糖、及樟腦業(公元1860-1895年)。臺北文獻 (直字),3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榮杰(19880600)。從諺語看臺南府城。臺南文化,25,4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范勝雄(19761200)。臺南之新門戶--話「臺南港」滄桑。臺南文化,2,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范勝雄(19781000)。臺灣府半月沈江。臺灣文獻,29(3),142-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范勝雄(19781200)。談臺灣府城形勢。臺灣文獻,29(4),239-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范勝雄(19860600)。清宦府城勝景勝跡詠。臺南文化,21,85-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盧嘉興(1965)。建設臺灣的劉銘傳。古今談,10,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賴建銘(1956)。臺南風物志。臺南文化,5(1),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游醒民(19771100)。臺南市開發史略。臺南文化,4,3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雷一鳴(19561200)。清末宣教臺灣之英人。臺灣文獻,7(3/4),79-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顏興(19540400)。臺灣商業的由來與三郊。臺南文化,3(4),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葉振輝(19841200)。臺灣海關的成立。臺灣風物,34(4),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葉振輝(19890600)。前清府城英國副領事館的設置。臺灣文獻,40(2),99-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世慶(19561200)。臺灣隘制考。臺灣文獻,7(3/4),7-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淑芬(19850300)。清代臺灣的築城。食貨月刊,14(11/12),484-5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范勝雄(19830900)。臺南市區里變革初探。臺灣文獻,34(3),2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范勝雄(19780300)。三百年來臺南港口之變遷。臺灣文獻,29(1),43-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大都計室(1987)。日據時期臺灣都市計劃範型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蕭百興(1990)。清代臺灣(南)府城空間變遷的論述(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美齡(1979)。清代臺灣對福建供輸米穀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瑞浩(1988)。清初限制渡臺政策下的閩南人移民活動(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章瑞(1989)。臺北大稻埕的都市轉化(1851-198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世賢(1978)。晚清治臺政策(同治十三年至光緒二十一年)。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nheim, Rudolf(1977)。The Dynamics of Architectural For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石萬壽(1985)。臺南府城防務的研究:臺南都市發展史論之一。臺南市:友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卓克華(1990)。清代臺灣的商戰團體。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嘉興(1965)。鹿耳門地理演變考。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erman, Marshall(1982)。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7.楊碧川(1988)。臺灣歷史年表。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金鑾、鄭兼才(1962)。續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瑩(1959)。東溟奏稿。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敏麟(1969)。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Johnston, R. J.、Gregory, Derek、Smith, D. M.(1994)。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Oxford。  new window
12.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9)。臺南市志稿。臺南:臺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景森(19930000)。臺灣的都市計畫(1895-1988)。臺北:業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廷以(1980)。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連橫(1979)。臺灣通史。臺北:眾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遠建(1981)。臺灣三百年。臺北:戶外生活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廷黻(1982)。中國近代史研究。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曾才(1982)。西洋近世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璈(1958)。巡臺退思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雪姬(19870000)。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南英(1962)。窺園留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東嘉生、周憲文(1985)。臺灣經濟史概說。帕米爾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Harvey, David(1990)。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Blackwell Publishers。  new window
26.葉振輝(1985)。清季臺灣開埠之研究。標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佐倉孫三(1961)。台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家謀(1958)。海音詩。臺灣雜詠合刻。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1993)。導讀1:淺論傅柯。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思特、夏鑄九(1988)。都市象徵。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ontgomery, P. H. S.(1957)。1882-1891年臺灣臺南海關報告書。臺灣經濟史六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1993)。「考掘學」與「宗譜學」--再論傅柯的歷史文化觀。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徵(1958)。臺陽雜詠。臺灣雜詠合刻。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