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科舉制度的實施、弊端與特色
書刊名:師大臺灣史學報
作者:許雪姬
作者(外文):Hsu, Hsueh-chi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3
頁次:頁1-101
主題關鍵詞:學額冒考臺字號至字號另編字號學政科舉制度舉人進士Qing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Reserved number of chujenSpecific quota of chinshi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吳振芝、金鑠(19780700)。清代臺灣地方科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5,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羽青(19550500)。高選鋒的「鄉試硃卷」及其他。臺北文物,4(1),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麗月(19920600)。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歷史學報,20,4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永森(1985)。新發現的劉氏宗譜中有關劉銘傳的史料。歷史檔案,1985(3),101-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永森(1984)。劉銘傳身世及家世諸問題考辨。社會科學戰線,1984(3),174-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祖基(2011)。冒籍:清代臺灣的科舉移民。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耀宗(20131200)。晚清時期臺灣「番秀才」形成與功能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 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5,91-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偉然、梁志平(2008)。定額制度與區域文化的發展:基於清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3(3),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海濤(2009)。中國古代官學中的學生數量問題研究--以科舉學額制度發展演變的歷史為中心。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毛曉陽、鄒燕青(2018)。清代臺灣考棚考論。清史論叢,2018(1),179-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淑蕙(20200300)。從清初臺灣方志考察科舉政策研究。臺灣文獻,71(1),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惠巧(2012)。臺灣科舉中額及清廷的相關政策。河北學刊,32(5),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綿山(2014)。福建省治下的清代臺灣科舉。海峽教育研究,2014(1),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文良(20080900)。學額、祖籍認同與地方社會--乾隆初年臺灣粵籍生員增額錄取案。臺灣文獻,59(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世愉(2001)。清代兩次大規模增廣學額之比較研究。清史論叢,14,311-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汪毅夫(2003)。地域歷史人群研究:臺灣進士。東南學術,169,12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雪香(2015)。清代臺灣科舉士人的移民模式--以張士箱家族為考察中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5(3),5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小芳(2020)。清代閩臺民間教育與地方社會。現代臺灣研究,2020(4),60-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衛東(2002)。論清代分省取士制。史林,2002(3),4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振偉、邢海燕(2014)。清代科舉士子在臺灣的影響研究。教育與考試,2014(4),4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莊小芳(20180400)。科舉停廢與閩臺文人生存狀況探析--以鄭家珍及其《客中日誌》為中心。國文天地,33(11)=395,47-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志平(2009)。定額非"定額"--晚清各府州縣學缺額研究。蘭州學刊,2009(2),6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齊福(2010)。臺灣舉人與清代臺灣社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4),11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齊福(2018)。地方官與清代臺灣科舉考試。科舉學論叢,2018(1),9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一彬(2010)。清代福建鄉試對臺應試保障制度及其歷史影響。臺灣研究.社會,2010(6),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海峯(2013)。臺灣舉人在福建鄉試中的表現。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0,68-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蔡正道(2019)。清代台灣科舉中的"粵籍"與"粵籍舉人"述論。台灣研究集刊,162,7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盧咸池(2018)。臺灣進士舉人問題新探。科舉學論叢,2018(1),8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霍有明(2010)。由《欽定學政全書》看清前期科舉的人才選拔制度。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0(4),4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戴顯群(20180400)。清代福建鄉試與臺灣舉人。國文天地,33(11)=395,37-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謝海濤(2009)。中央與地方的交換:晚清咸同年間科舉錄取名額的增加。清史研究,2009(4),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謝海濤(2009)。科舉錄取名額分配制度發展形成的歷史。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海峰(1999)。「科舉學」的世紀回顧。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尹章義(19860000)。臺灣←→福建←→京師--科舉社群對於臺灣開發以及臺灣與大陸關係之影響。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53-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臺灣古厝再生協會(2019)。李騰芳古宅故事採集暨展示規劃服務案第一次後續補充成果報告書。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惠琛(1990)。清代臺灣科舉制度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穆彰阿(2007)。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培桂(1977)。淡水廳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周望(1969)。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臺北市: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贊袞(1983)。臺陽見聞錄。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慶柏(2007)。清朝進士題名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浩(1995)。科舉論叢。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豪(1958)。澎湖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明清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鄂爾泰(1964)。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慶桂(1964)。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崑岡(1991)。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0)。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金鑾(1962)。續修臺灣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席裕福、沈師徐(1982)。皇朝政典類纂。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文慶(1964)。大清宣宗成(道光)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澹然(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63)。臺案彙錄丙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蔣師轍、薛紹元(1962)。臺灣通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9)。安平縣雜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鍾瑄、陳夢林(1958)。諸羅縣志。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雪姬(2000)。板橋林家--林平侯父子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丁宗洛(1964)。陳清端公年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曹振鏞(1964)。大清仁宗睿(嘉慶)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61)。臺灣私法人事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尹章義(1983)。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張士箱家族拓展史研纂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維朝、陳素雲(2006)。林維朝詩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棲鳳(1959)。臺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璈(1958)。巡臺退思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商衍鍌(2014)。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北京:故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璸(1964)。陳清端公年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虹(1992)。中國選士制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朱仕玠(1957)。小琉球漫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毛佩琦(1999)。中國狀元大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希偉(2012)。清代科舉冒籍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汝和(1972)。臺灣文教史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莊金德(1973)。清代臺灣教育史料彙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文龍(1999)。臺灣的書院與科舉。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許毓良(2008)。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蔣師轍(1957)。臺游日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連橫(1963)。臺灣語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雪姬(19870000)。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織田萬(1979)。清國行政法汎論。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周元文(1960)。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顧廷龍(1992)。清代硃卷集成。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國榮(2007)。清朝十大科場案。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姜亞沙、經莉、陳湛綺(2010)。中國科舉錄續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館縮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高彥、劉志敏(2008)。圖說中國古代科舉。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2001)。淡新檔案(十四)行政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文騄、蔣師轍(1984)。臺灣通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童璜(2010)。欽定學政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趙爾巽(1891)。清史稿。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德美(20110000)。清代地方學官制度。新北:花木蘭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鄭大(2013)。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臺灣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謝碧連(2005)。施瓊芳與施士洁--臺灣唯一父子雙進士--府城臺南人。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偕叡理、王榮昌、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2012)。馬偕日記II:1884-1891。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純青(1992)。晴園詩草。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1964)。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淑均、李祺生(196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周璽(1962)。彰化縣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屠繼善(1960)。恆春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啓進。典型在夙昔:蔡廷蘭大事年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岸本美緒(20090000)。冒捐冒考訴訟與清代地方社會。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德功(2007)。紀海上曉景。瑞桃齋文稿。文听閣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龍(2016)。金門科舉與臺灣。科舉制度在金門。金門縣文化局: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侯美珍(20140000)。近六十年臺灣科舉研究綜述--以專書、學位論文為主。科舉制度在臺灣。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雅軒(2017)。神聖空間的政治二元性:以清代六堆客家忠義亭為例。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咸池(20140000)。臺灣在京城兩座會館的由來與變遷--文獻記載及其分析。科舉制度在臺灣。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