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方豪與現代中國史學研究的轉變
書刊名:臺大歷史學報
作者:李東華
作者(外文):Lee, Tong-hwa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1
頁次:頁261-272
主題關鍵詞:方豪史料學派中國史學史學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5
  • 點閱點閱:62
方杰人先生豪(1910~1980)去世已近十七年。筆者以方師在現代中國史學上之地位為題,草成此文,以探索方師在當代中國史學轉變中所扮演的角色。方豪一生毫無疑問是史料學派陣營中的一員健將。他遠承明清之際西洋教士治學的科學方法,近接當代實證主義者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之考據癖,一生服膺歐陸科學史派傳人傅孟真「近代的歷史學只是史料學」的箴言,復自乾嘉考據學傳人陳援菴習得「采山之銅」、「竭澤而漁」的功夫,益以本身過人的外文基礎,豐瞻的教史知識,樂此不疲的長期從事「歷史專題研究」寫作,累積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史料學派」主導中國史學界時,他浮沉其中,自得其樂。當一九四九年中國大陸易手,「史觀學派」隨之吞噬了整個大陸史學界,史料學派主流來臺灣後,亦因前述種種因素的影響而日趨式微。在這關鍵的轉變時期,方豪發揮其「近身之學」及蒐尋史料的超人功夫,開拓出一條新路,撐持捍衛「史料學派」的陣營。從這個角度來看,個人認為方豪是史料學派理論最佳的闡釋者與實踐者,稱其為臺灣,甚或中國史料學派的最後一人亦不為過。他所贏得的「新會學案第一傳人」雅譽,實當之無愧!
Other
1.章群(1981)。方豪先生「六十自定稿」讀後感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東華(1988)。一九四九年以後中華民國歷史學研究的發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方豪(1971)。與勵耘老人往返書札殘賸稿。傳記文學,19(5),5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一農(19960300)。明末清初天主教傳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7(1),137-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處(19280000)。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豪(1952)。臺灣地方志覽會特輯摘評。文獻專刊,3(3/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潤孫(1971)。敬悼先師陳援菴。明報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豪(1980)。略論張蔭麟先生在史學上之成就。書目季刊,13(4),6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9)。方豪(杰人)教授著作年表。史原,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豪(1966)。李之藻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豪(1973)。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三):剛恒毅條。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智超(1990)。陳垣來往書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安(1976)。岳飛史蹟考。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予同(1980)。五十年來之中國新史學。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第3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鐵寒(1966)。二十世紀中國新史學。二十世紀之科學﹝第九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豪。民國以來的歷史學。方豪六十自定稿(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豪(1968)。臺灣方志彙編。臺灣方志彙編。臺北陽明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雲萍(1981)。方杰人先生安息。方杰人院士蒙席哀思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雪姬(1994)。方杰人教授對臺灣史研究的貢獻。臺灣早期史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方豪。我怎樣走上了學歷史的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