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熟番地權的創設與流失 : 以竹塹社為個案的歷史分析
作者:林文凱 引用關係
書刊名: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 : 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詹素娟 (主編)
頁次:133-183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熟番地權竹塹社臺灣清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8
期刊論文
1.吳奇浩(2006)。由《淡新檔案》看清末臺灣番社租穀之「名」與「實」。國史館學術集刊,7,4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季樺(20061200)。王朝道德與族群慣習之間--試論清代臺灣竹塹社「異姓宗族」的形成。臺灣風物,56(4),1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季樺(20070300)。王朝道德與族群慣習之間--試論清代臺灣竹塹社「異姓宗族」的形成。臺灣風物,57(1),2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凱(20071200)。地方治理與土地訴訟--清代竹塹金山面控案之社會史分析。新史學,18(4),125-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志明(20080300)。視而不見:地稅改革下的岸裡社番小租。臺灣史研究,15(1),3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志明(20080900)。番小租的形成與演變:岸裡新社地域社番口糧田的租佃安排。臺灣史研究,15(3),5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志明(20090300)。熟番地權的「消滅」:岸裡社平埔族大小租業的流失與結束。臺灣史研究,16(1),2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炎輝(19630600)。清代臺灣之大小租業。臺北文獻,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羅烈師(2001)。通往地獄的天堂之路:道卡斯竹塹社文化之殯落。人類學與少數民族的社會文化論述:第二屆全國人類學相關領域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主辦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季樺(1989)。清代「番兒至老而無妻」原因初探--以竹塹社爲例。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史蹟研究中心。7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毓雯(2008-00-00)。「平埔客」之歷史探究:以道卡斯竹塹社廖姓為對象(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奇浩(2004)。清代臺灣之熟番地權:以道卡斯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新容(2002)。清代臺灣隆恩租的形成、管理及用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凱(2006)。土地契約秩序與地方治理--十九世紀臺灣淡新地區土地開墾與土地訴訟的歷史制度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6)。采田福地--竹塹社文史專輯。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1905)。田收穫及小租調查書。臺北: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鍾瑄、陳夢林(1717)。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嘉生、周憲文(1944)。臺灣經濟史概說。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百川、林學源(1898)。樹杞林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朝龍、鄭鵬雲(1999)。新竹縣采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官房統計課等(1903)。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36年。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新竹廳總務課(1907)。新竹廳志。新竹:臺灣總督府新竹廳總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畑收穫及小租調查書。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陳金田(191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金蘭、新竹縣文獻委員會(1953)。咸菜硼地方沿革史。新竹: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添福(2004)。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臺灣土地慣行一斑。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澤民(2002)。平埔百社古文書。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秋坤(19970000)。臺灣古書契(1717-1906)。臺北市:立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學明(1998)。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暨史料彙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銘傳(1958)。劉壯肅公奏議。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1993)。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0.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學明(20000000)。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炎憲(1998)。竹塹古文書。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200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典藏北部地區古文書專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衛惠林、劉斌雄(19810000)。埔里巴宰七社志。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施添福(2007)。國家、賦役與地域社群:以清代臺灣北部後壟社群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炎憲、李季樺(1995)。竹塹社勢力消退之探討:以衛姓和錢姓為例。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硏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世慶、李季樺(1995)。竹塹社七姓公祭祀公業與采田福地。平埔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