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紀堂日記〉與〈林癡仙日記〉的史料價值
作者:李毓嵐 引用關係
書刊名:日記與臺灣史研究 : 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冊;許雪姬 (總編輯) ; 王美雪 (執行編輯)
集叢:日記的史料價值
頁次:37-87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林紀堂日記林癡仙日記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7
期刊論文
1.林博正、林蘭芳(2006)。說我霧蜂林家。臺灣文獻,57(1),73-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振富(19970600)。林癡仙詩中的臺灣與中國。臺中商專學報,29,161-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婉窈(20061200)。「進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林獻堂與霧峰一新會。臺灣風物,56(4),39-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余美玲(2001)。從小東山詩存探析謝頌臣之生平與交遊--以櫟社詩人圈為主。櫟社成立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會議日期: 2001/12/08-1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蛾(2001)。日治時代臺灣遺民詩人的應世之道--以新竹王松為例。臺北:樂學書局。23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美蛾(2002)。中國、日本、臺灣--櫟社詩傑林仲衡詩歌的空間閱讀。中臺灣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縣文化局。172-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翠(2002)。裂縫與出口一試探日治時期臺灣知識份子的精神構圖:以林幼春、賴和為例。臺中:臺中縣文化局。276-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振富(2002)。傅錫祺亭詩集所反映的人生抉擇。臺中:臺中縣文化局。14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雪姬(2005)。張麗俊生活中的女性。水竹居主人日記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縣政府文化局。6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2000)。霧峰「一新會」的成立及其意義。中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承辦 (會議日期: 2000年9月14-15日)。台中:台中市政府文化局。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永彬(1996)。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獻堂、許雪姬(2001)。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仲衡(1992)。仲衡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獻堂、許雪姬(2004)。灌園先生日記(九)一九三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正昌(1981)。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臺北:益群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三):一九一一至一九一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獻堂、許雪姬(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進發(1934)。臺灣官年鑑。臺北:民報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獻堂、許雪姬(2003)。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懿琳(1999)。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雪姬、許雪姬、王美雪(1998)。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下厝)。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南新報社(1907)。南部臺灣士錄臺中廳。臺南: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錫祺、高志彬、王國璠(1992)。鶴亭詩集。臺北:龍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雲萍(1993)。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灣風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興南新聞社(19430315)。臺灣人士鑑。臺北市:興南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洪炎(1940)。瀛海詩集。臺北:臺灣詩人名鑑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淑純、曾秋美、尤美琪(2005)。杜聰明與我:杜淑純女士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靜茹(2006)。上海現代性.臺灣傳統文人:文化夢的追尋與幻滅。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傅錫祺(1963)。櫟社沿革志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榮鐘(1995)。臺灣人物群像。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文星(2000)。鹿港鎮志(十):人物篇。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癡仙(1992)。無悶草堂詩存。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獻堂、許雪姬、何義麟(2001)。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獻堂、許雪姬、周婉窈(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獻堂、許雪姬、呂紹理(2003)。灌園先生日記(六):一九三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七)。臺北:臺中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中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台湾新民報社調査部(1937)。台湾人士鑑。台湾新民報社調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獻堂、許雪姬(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四):一九四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新高新報社(1937)。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吳帖(1970)。我的記述。臺中市:財團法人素貞興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昭容(2002)。鹿港丁家之研究。左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富三(2004)。林獻堂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俊雅(2006)。黑暗中的追尋:櫟社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程玉凰(1998)。洪棄生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廖振富(20060000)。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市: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眾議院、參議院(1961)。議會制度七十年史。東京:眾議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1993)。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林癡仙(19060818)。林癡仙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欽。福建試卷光緒癸已恩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紀堂(1915)。林紀堂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紀堂(1916)。林紀堂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癡仙(1908)。林癡仙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癡仙(1909)。林癡仙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癡仙(1913)。林癡仙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癡仙(1914)。林癡仙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癡仙(1919)。林癡仙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獻堂(1945)。灌園先生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岑(1924)。陳岑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俊雅(2004)。櫟社詩人林癡仙的詞作研探。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