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天下」與「中國」概念的轉型看日本關於國際秩序的度量衡
作者:陳瑋芬 引用關係
書刊名:東亞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會特徵;黃自進 (主編)
頁次:165-203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主題關鍵詞:天下中國轉型日本國際秩度量衡
學門:區域研究及地理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3
期刊論文
1.葛兆光(2005)。大明衣冠今何在。史學月刊,2005(10),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崑將(20030500)。日本德川時代神儒兼攝學者對「神道」「儒道」的解釋特色。臺大文史哲學報,58,141-143+145-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恭忠、李霞(2007)。倭寇記憶與明清時期海防論的演進:從籌海圖編到洋防輯要的考察。江海學刊,3,15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甘懷真(20051200)。秦漢的「天下」政體--以郊祀禮改革為中心。新史學,16(4),1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俊傑(2006)。論古代「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臺灣的轉化。華人本土心理研究會第25次討論會,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會議日期: 2006/1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啟慶(1995)。元朝的統一與統合:以漢地、江南為中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展良(2005)。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阿祥(2001)。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登原(1936)。國名疏故。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池內宏(1933)。滿鮮史研究。東京:岡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岡崎文夫(1935)。支那史概說。東京:弘文堂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岡田精司(1970)。古代王権の祭祀と神話。東京:墒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桂島宣弘(1999)。思想史の十九世紀:他者としての德川日本。東京:ぺり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神野志隆光(1995)。古事記:天皇の世界の物語。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橘樸(1936)。支那社會研究。東京:日本評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竹內好編(1963)。アジア主義。東京:築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頼惟勤(1972)。徂徠學派。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山鹿素行、廣瀨豐(1940)。山鹿素行全集:思想篇。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鵞峰(1981)。華夷變態。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西嶋定生(1985)。日本の國際環境。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見立夫(2002)。境界を超えて:東アツ''アの周緣から。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山鹿素行(1940)。中朝事実。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渡辺華山(1976)。慎機論。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矢野仁一(1944)。大東亞史の構想。東京:目黑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葛兆光(2002)。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山鹿素行(1940)。謫居童問。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矢野仁一(1923)。近代支那論。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神野志隆光(198604)。古事記の世界観。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佐久間太華(1978)。和漢明辨。東京: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大津透(1999)。古代の天皇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甘懷真(20070000)。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歌(20010000)。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葛兆光(2005)。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甘懷真(2005)。日本江戶時代儒者的「天下」觀念:以會澤安「新論」為例。日本漢學研究續探:思想文化篇。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甘懷真(2004)。西漢郊祀禮的成立。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政治史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省吾(1998)。釋中國。釋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爾敏(1977)。「中國」名稱溯源及其近代詮釋。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王爾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甘懷真(2006)。從天下觀到律令制的成立:日本古代王權發展的一側面。東亞傅統教育與法制研究(一)教育與政治社會。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甘懷真(2007)。「天下」觀念的再檢討。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邢義田(1981)。天下一家一中國人的天下觀。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厚宣(2002)。論殷代五方觀念與「中國」稱謂之起源。甲骨學商論叢初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瑋芬(2006)。「東洋」「東亞」「西洋」與「支那」:近代日本對國家主體性和普遍性的企求。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葛兆光(2006)。作為思想史的古舆圖。古代中國的歷史、思想與宗教。北京:北京師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淺見炯齋(1982)。中國辨。山崎闇齋學派。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顧頡剛、王樹民(1981)。「夏」和「中國」:祖國古代的稱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荻生徂徠(1978)。蘐園随筆。日本儒林叢書。東京:鳳出版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荻原浅男、鴻巣隼雄(1976)。1976,神武天皇。古事記;上代歌謡。東京:小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佐久間象山(1976)。省譽錄。日本思想大系。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甘懷真(2005)。東ジア世界の冊封体制と儒教。東アジア世界と儒教。東京:勉誠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太宰春台(1972)。經濟錄。頼惟勤校注:徂徠學派。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藤田東湖(1940)。常陸帶。東湖全集。東京:博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山鹿素行(1901)。聖教要錄。日本倫理彙編。東京:育成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前田勉(1996)。古贺侗庵の世界認識。近世日本の儒學と兵學。東京:ぺり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藤田東湖(1940)。弘道館記述義。東湖全集。東京:博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佐藤ー齋(1990)。言志錄。佐藤ー齋.大鹽中齋。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葛兆光(1999)。天下、中國與四夷--古代中國世界地圖中的思想史。學術集林。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