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倫理與現代法治社會銜轉的可能性探析:以「直躬案例」與「桃應難題」為主要考察對象
作者:陳弘學 引用關係
書刊名:儒墨思想的現代詮解與觀照
頁次:33-77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南:成大出版社
主題關鍵詞:儒家倫理直躬桃應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吳冠宏(20000900)。舜之兩難的抉擇:情法、群己、性命--「孟子」「桃應問曰」章試詮。孔孟學報,78,135-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弘學(20131200)。價值與秩序的抉擇:荀子「禮」論於其法體系之功能與限制論析。淡江中文學報,29,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季芳(20051200)。法律規範競合關係的再思考。玄奘法律學報,4,65-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維音(19920700)。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18(1),3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俊傑(2005)。東亞近世儒者對「公」「私」領域分際的思考--從孟子與桃應的對話出發。江漢學刊,2005(4),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世民(20140500)。公民不服從。思想,2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厥安(2013)。從公民不服從到民主抵抗。公民不服從系列演講,臺灣大學法學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啟雄(1997)。韓子淺解。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岐、孫奭、李學勤(2001)。孟子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康有為(1968)。孟子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轍(1967)。欒城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尹文漢(2008)。儒家倫理的創造性轉化--韋政通倫理思想研究。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1990)。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光燦、張國華(2001)。中國法律思想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天瑋(1998)。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建構法治理想國。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宜中(2014)。當代正義論辯。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Rawls, John、黃丘隆(1990)。正義論。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朗諾.德沃金、孫健智(2013)。認真對待權利。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亨利.梅因、陳志文(1999)。古代法。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1990)。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錢穆(1981)。雙溪獨語。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光(1986)。傳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英文(19860000)。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俊傑(2010)。孟子。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論孔子的道德評價標準。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俞榮根(1998)。儒家法思想通論。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俊傑(1991)。孟學思想史論。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懷信、周海生、孔德立(2008)。論語彙校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齊勇、楊澤波(2004)。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光國(19880000)。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拉德布魯赫、王樸(2005)。法哲學。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清平(2004)。論孔孟儒學的血親團體性特徵。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齊勇(2004)。也談「子為父隱」與孟子論舜:兼與劉清平先生商榷。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裕生(2004)。普遍倫理學的出發點:自由個體還是關係角色?。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厥安(1999)。中國法制史與其他法學課程之關係。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