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九成的聖王論述
書刊名:成大中文學報
作者:林素芬
作者(外文):Lin, Su-fe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9
頁次:頁35-37+39-74
主題關鍵詞:張九成聖王心性天理史觀即體即用Zhang Jiu-ChengSage KingTianli ShiguanJiti Jiyo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82
  • 點閱點閱:136
期刊論文
1.李焯然(19891000)。論儒家的經世之學。大陸雜誌,79(4),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承貴(200501)。張九成佛學觀論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5(5),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光(19980500)。佛學的認識論。哲學與文化,25(5)=288,402-405+4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耀明(19891200)。程伊川心性論新詮。哲學與文化,16(12)=187,33-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長樸(19970600)。司馬光疑孟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9,115-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儒賓(19991200)。《中庸》、《大學》變成經典的歷程--從性命之書的觀點立論。臺大歷史學報,24,2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19930300)。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運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61-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2010)。「性命」怎麼和「天道」相貫通的--理學家對孟子核心概念的改造。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彩鈞(19910300)。二程心性說析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413-4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費翔(2006)。試論王應麟史學方法與歷史背景。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37-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灝(1984)。宋明以來儒家經世思想試釋。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中央研究院。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素芬(1994)。博識以致用----王應麟學術的再評價(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1988)。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敦頤(1989)。周敦頤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陸九淵撰、陸費逵、臺灣中華書局(1965)。陸象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九成、楊新勛(2013)。張九成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良佐(1989)。上蔡語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焦竑(1989)。焦氏澹園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四庫館臣(1989)。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1943)。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素芬(2009)。博識以致用--王應麟學術的再評價。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玉敏(2013)。心學源流:張九成心學與浙東學派。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xelrod, Alan(2006)。Patton: A Biography。London, United Kingdom:Palgrave Macmillan。  new window
12.Ts'ai-chun Chung(1993)。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Heaven and of Man in the Philosophy of Chu His。Taipei: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13.李覯、王國軒(1983)。李覯集。臺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大臨、陳俊民(1993)。藍田呂氏遺著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惠洪(1994)。禪林僧寶傳。高雄: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宗羲、黃百家(1966)。宋元學案。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杜維運、黃進興(1976)。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臺北:華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應麟、翁元圻(1978)。翁注困學紀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晁公武(197904)。郡齋讀書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時(1974)。楊龜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牟宗三(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總敘。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贄(19840510)。焚書/續焚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毛亨、鄭玄、孔穎達、李學勤(2001)。毛詩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黎靖德、王星賢(1987)。新校標點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道宣(1983)。廣弘明集。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俊傑(1997)。孟學思想史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余英時(1987)。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蒙培元(1989)。理學範疇系統。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亮(1983)。陳亮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載(1979)。張載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宏、吳仁華(1987)。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鄧克銘(19900000)。張九成思想之研究。臺北:東初。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硏究。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昫(1975)。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溝口雄三、鄭靜(2011)。中國的公與私.公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贊寧(1983)。宋高僧傳。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朱熹、郭齊、尹波(1996)。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宋太祖、曾棗莊、劉琳(2006)。全宋文。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房玄齡(1974)。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左丘明、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姚瀛艇(1991)。宋儒關於孟子的爭論。中日宋史研討會中方論文選編。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灝(2012)。政教一元還是政教二元?--傳統儒家思想中的政教關係。思想--儒家與現代政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1998)。儒家歷史敘述的特質:宋儒集體記憶中的聖王典範。史學與文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海文(2004)。李泰伯疑孟公案的客觀審視。荷爾德林的新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