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祁彪佳之宦歷、戲緣與其《遠山堂二品》的寫作
作者:林芷瑩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安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祁彪佳雲間之釁宜興之變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2
本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以祁彪佳的宦歷為縱軸,分作三章,論述祁彪佳三個不同的政治位階對他戲曲癖好的影響,也交互論證他的戲緣在受到政務相當程度的干擾之下,仍以不同方式表現,體現了他對戲曲的癡迷,也更加顯示使他斷絕這個嗜好的衝擊力度極為強大。
而「下編」則是在「上編」的基礎之上,將《遠山堂二品》的創作「定格放大」,分作兩章討論其外在成書背景與內在審美思想。《二品》的創作時間恰好介於祁彪佳任職福建與北京之間,其時他守制在鄉,經過「上編」的論證,得知政治對於他的戲曲之好一直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遠山堂二品》的成書背景也再度呼應這個論點。下編的四五兩章即是在這樣的脈絡之下,對《遠山堂二品》的評論觀點以及在戲曲史、文學史乃至晚明文化史上的意義,進行更細膩的觀察。
最末,本文擬以「餘論」取代傳統的結論,以彪佳生命的終結作為論文的尾聲,他的殉國固然是用生命成全對「大我」的忠義,自沈的地點卻選擇了寓山,這個在他「卜築之興」驅策下完成的心血結晶,見證了在祁彪佳的生命中,「大我」與「小我」始終相互糾纏,共同成就了這個晚明士大夫臨終形象。
參考書目

一、古籍文獻
(一)祁氏家族著作
(明)祁承熯,《澹生堂藏書目》,收入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第九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明)祁承熯,明末刻本《澹生堂集》二十一卷,原件藏於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收有膠卷;《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第七十一集內,收第一至六卷
(明)祁承熯等撰,《澹生堂藏書約外八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明)祁彪佳,《祁彪佳文稿》,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明)祁彪佳,抄本《莆陽尺牘》,藏南京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收有膠卷
(明)祁彪佳,北圖本抄本《遠山堂尺牘》,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明)祁彪佳,南圖本抄本《遠山堂尺牘》,藏南京圖書館
(明)祁彪佳,抄本《里中尺牘》,藏南京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收有膠卷
(明)祁彪佳,浙圖本抄本《林居尺牘》,藏浙江圖書館
(明)祁彪佳,抄本《里居越言》,藏南京圖書館
(明)祁彪佳,《救荒全書》,稿本藏北京國家圖書館,紹興圖書館藏清代鳴野山房抄本卷一至卷六、卷十二至十六,台灣國家圖書館則收有該抄本卷七至十一
(明)祁彪佳,抄本《里中越言》,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明)祁彪佳,稿本《忠敏公撫吳尺牘原稿》,藏浙江圖書館
(明)祁彪佳,藍格本《遠山堂劇〔曲〕品》,《續修四庫全書》1758冊
(明)祁彪佳,《遠山堂文集》,《遠山堂詩集》,收《續修四庫全書》1385冊
(明)祁彪佳著,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祁忠敏公日記》,杭州:古舊書店,1982
(明)祁彪佳著,尤韶華、才媛據整理點校,《莆陽讞牘》,收入楊一凡、徐立志主編,《歷代判例判牘》第五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明)祁彪佳著,平步青重刊,安越堂本《寓山注》
(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收《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杭州:古舊書店,1982
(明)祁彪佳著,杜煦、杜春生輯,《祁彪佳集》,北京:中華書局,1960
(明)祁理孫,明弘光元年自刻本,《先大夫世培府君殉節述》,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明)祁理孫,《奕慶藏書樓書目》,收入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第十四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二)史地志傳、別集(按時代/筆畫先後)
(漢)班固著,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齊)謝赫,《古畫品錄》,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梁)庾肩吾,《書品》,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2冊
(梁)鍾嶸撰,陳延杰注,《詩品注》,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宋)米芾,《畫史》,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13冊
(宋)朱淑真撰,鄭元佐注,冀勤集校,《朱淑真集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1961
(明)王世貞編,《豔異編》,收編委會,《古本小說集成》第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王驥德曲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明)史玄,退山氏抄本《舊京遺事》,收《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33冊
(明)李邦華,《萬曆辛亥京察記事始末》,收《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35冊
(明)李東陽等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
(明)李清,《三垣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
(明)呂天成著,吳書蔭校注,《曲品校註》,北京:中華書局,2006
(明)沈璟著,徐朔方輯校,《沈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余象斗,《地理統一全書》,台北:大吉利出版社,1989
(明)佘自強,明崇禎十二年呈祥館重刊本《治譜》,收編委會,《官箴集成》,合肥:黃山書社,1997
(明)周之夔,《棄草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出版社,1997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86冊
(明)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雪珂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明)徐三重,《野志》,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106冊
(明)倪元璐,《倪文貞集》,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1297冊
(明)孫鑛,清嘉靖靜遠軒刻本《孫月峰先生全集》,上海圖書館藏
(明)陳子龍編、王澐續編、莊師洛等訂,清嘉慶八年刻本《陳忠裕公自著年譜》,收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63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明)陳與郊,《薠川集》,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0冊
(明)陳與郊,《隅園集》,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60冊
(明)陳繼儒,《太平清話》,收《陳眉公四種》,台北:廣文書局,1968
(明)陳懋仁,《泉南雜志》,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47冊
(明)郭濬,《虹暎堂詩集》,收《四庫未收書輯刊》陸輯27冊
(明)鹿善繼,《鹿忠節公集》,收《續修四庫全書》1373冊
(明)張岱,《陶庵夢憶》,上海:上海書店,1982
(明)張岱著,夏咸淳校點,《張岱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1991
(明)張國維,《撫吳疏稿》,收《四庫焚毀書叢刊》史部39冊
(明)馮夢龍著,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馮夢龍著,高洪鈞編著,《馮夢龍集箋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明)馮繼科等纂修,嘉靖《建陽縣志》,收《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0
(明)楊士聰,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玉堂薈記》,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44冊
(明)臧懋循,《負苞堂文選》,收《續修四庫全書》1361冊
(明)劉侗,《帝京景物略》,《中國風土志叢刊》第15冊,揚州:廣凌書社,2003
(明)蔡獻臣,《清白堂稿》,收《四庫未收書輯刊》陸輯22冊
(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收《續修四庫全書》927冊
(清)王澐,《雲間宅第志》,收《叢書集成新編》第9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
(清)王鴻緒,《明史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清)阮元,嘉慶刻本《兩浙輶軒錄》,中國基本古籍庫,合肥:黃山書社,2008
(清)阮升基等修、寧楷等纂,清嘉慶二年刊本《宜興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清)全祖望撰,朱鑄禹彙校集注,《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清)宋徵輿,《林屋文稿》,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15冊
(清)李亨特總裁,平恕等修,乾隆《紹興府志》,收《中國方志叢書》第221冊
(清)金鋐、鄭開極纂修,康熙《福建通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清)周凱,《廈門志》,道光十九年刊本,收《中國方志叢書》第八十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清)邵友濂修、孫得祖等纂,光緒刊本《餘姚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清)俞卿修,周徐彩纂,康熙五十八年刊本《紹興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清)凌銘麟輯,《新編文武金鏡律例指南》,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260冊
(清)徐元梅修,朱文翰等纂,《嘉慶山陰縣志》,收《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第3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3
(清)陸次雲,《圓圓傳》,收《叢書集成續編》21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
(清)陸世儀,《復社紀略》,收《續修四庫全書》438冊
(清)曹家駒,《說夢》,收入周光培編,收《清代筆記小說》(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第二十九冊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
(清)張鑑,《冬青館甲集》,收《續修四庫全書》1492冊
(清)焦循,《劇說》卷四,北京圖書館藏稿本,收《續修四庫全書》1758冊
(清)黃宗羲,《雷南文定》,收楊家駱主編,《中國文學名著》第六集第十六冊,台北:世界書局,1964
(清)黃宗羲,世楷堂刊本《思舊錄》,收《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
(清)董康,《曲海總目提要》,收《筆記小說大觀》第二十五編第八冊,台北:新興出版社,1979
(清)顏元,《存學編》光緒抄本,收《續修四庫全書》946冊
(清)蔣平階,《東林始末》,收《中國野史集成》第27冊,成都:巴蜀出版社,1993
佚名,劉文忠點校,《檮杌閒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佚名,《崇禎實錄》,《明實錄附錄》第18冊,台北:中文出版社,1962

(三)曲集曲本曲譜
《全明傳奇》,台北:天一出版社,1983。據《善本戲曲叢刊》第二輯影印出版
(明)陳與郊,《鸚鵡洲》,收《全明傳奇》第57冊
(明)吳德修,《東方朔偷桃記》,收《全明傳奇》第81冊
(明)朱期,《奇逢玉丸記》,收《全明傳奇》第88冊
(明)孟稱舜,《嬌紅記》,收《全明傳奇》第102冊
佚名,《魚籃記》,收《全明傳奇》第175冊

(明)毛晉編,《六十種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70
(明)單本,《蕉帕記》,收《六十種曲》第九冊
(明)屠隆,《曇花記》,收《六十種曲》第十一冊

(明)沈自晉,《南詞新譜》,收入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三輯,台北:學生書局,1984
(明)沈泰,《盛明雜劇》,收《續修四庫全書》1675冊
(明)孟稱舜編,崇禎刻本《新鐫古今名劇》,收《續修四庫全書》集部1763、1764冊
(明)李開先撰,卜鍵點校,《斷髮記》,北京:中華書局,2000
(明)屠隆撰,田同旭評注,《曇花記評注》,收黃竹三等主編《六十種曲評注》第二十二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明)臧懋循改本《曇花記》,收入黃仕忠等編,《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第一輯第十七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清)周祥鈺,《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收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六輯,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84,


二、近人專著(按作者姓名筆畫)
丁淑梅,《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日)大木康,《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東京:研文出版,2004
(日)小野和子著,李慶、張榮湄譯,《明季黨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王安祈,《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台北:學生書局,1986new window
王利器輯錄,《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王雷鳴編注,《歷代食貨志注釋》,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
王璦玲,《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2005new window
李文海、夏明方主編,《中國荒政全書》,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
李惠綿,《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增訂版】,台北:國家出版社,2009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周致元,《明代荒政文獻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林鶴宜,《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94new window
林鶴宜,《規律與變異:明清曲學辨疑》,台北:里仁書局,2003
侯真平,《黃道周紀年著述書畫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
許子漢,《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出版社,1999new window
徐朔方,《徐朔方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孫崇濤,《戲曲文獻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袁震雨、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世華出版社,1980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
張秀民,《中國印刷史》插圖珍藏增訂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修訂本」,台北:國家出版社,2002
戚福康,《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台北︰里仁出版社,2006new window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台北:學海出版社,1975
黃裳,《遠山堂明曲品劇品校錄》,上海:上海出版社,1955
傅璇琮、謝灼華主編,《中國藏書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稿》,台北:駱駝出版社,1993
葉德均,《小說戲曲叢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葉德輝,《書林清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
楊艷琪,《祁彪佳與《遠山堂曲品、劇品》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齊森華,《曲論探勝》,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2
趙園,《想像與敘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廖奔,《中國古代劇場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劉水雲,《明清家樂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潘星輝,《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劉瑛,《唐代傳奇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2006new window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1994new window
劉雙舟,《明代監察法制研究》,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
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樊樹志,《晚明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錢亞新,《浙東三祁藏書和學術研究》,南京:江蘇省圖書館學會,1981
繆咏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謝水順、李珽,《福建古代刻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謝伯陽編,《全明散曲》,濟南:齊魯出版社,1994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書版社,2004
羅宗強,《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修訂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
譚坤,《晚明越中曲家群體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5
嚴倚帆,《祁承熯及澹生堂藏書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
龔篤清,《馮夢龍析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編委會,《中國明朝檔案總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編委會,《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1997
(美)Lucille Chia, Printing for Profit :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 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2


三、單篇論文
(一)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畫)
卞孝萱,〈牛李黨爭時的四篇作品〉,《文史知識》,2001年第6期
王長安,〈追求高尚的戲劇品格〉,《戲曲研究》,1992年9月
王長安,〈雅:人品與具品的雙相提昇──祁彪佳的劇作觀〉,收入《藝術百家》,1991年第三期
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十一卷三期,2000new window
何冠彪,〈明清之際生難死易說探討〉,《新史學》四卷二期,1993年new window
吳榕青,〈明代前本《荔枝記》戲文探微〉,《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1月
李靜,〈明代堂會演劇述略〉,《戲劇藝術》2004年第4期
俞為民,〈祁彪佳兩「品」中的戲曲理論〉,《中華戲曲》第20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日)根ヶ山徹,〈《祁忠敏公日記》に見える觀劇記事〉,《廣島文教女子大學紀要》第27號,廣島:廣島文教女子大學,1992年11月
(日)根ヶ山徹,〈《遠山堂曲品》における祁彪佳の批評態度──《曲品》 との比較をとおして〉,《九州中國學會報》,1994年
孫克秋,〈吳炳行實考辨及其傳奇平議〉,《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1卷第5期,2004年9月
郭英德,〈明清之際時事據的思想藝術特色〉,中州學刊,1985年第2期
唱春蓮,〈北京圖書館藏明代祁彪佳著作探究〉,《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年第2期
陳旭東,〈明代建陽刻書家余德彰、余泗泉即同一人考〉,《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3期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中研院歷語所集刊》,2004年6月
張能耿、單家琇,〈祁承熯和藏書樓澹生堂〉,《書城》,1996年2期
黃裳,〈祁承熯家書跋〉,《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4期
(美)喬安娜 F.漢德琳.史密斯著,陳廣宏譯,〈祁彪佳社交界中的園亭:晚明的財富與價值觀念〉,《中國文學研究》第八輯,2007年4 月
趙素文,〈《祁忠敏公年譜》四個本子的相互關係及其撰寫者辨析〉,《文獻》,2002年4月
趙素文,〈祁彪佳與明雜劇《魚兒佛》的編訂及刊刻〉,《戲曲研究》,2005年1月
趙素文,〈現存遠山堂“兩品”的版本評析〉,《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1月
趙素文,〈祁彪佳與他的《全節記》傳奇〉,《戲劇藝術》,2009年3月
蔣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醫病關係為例的探討〉,《都市文化研究》第二輯,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new window
劉南南,〈祁彪佳和呂天成的曲品著作比較〉,《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
蕭東發,〈明代小說家、刻書家余象斗〉,《明清小說論叢》第四輯,1986年
蕭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上),《文獻》第21輯,1984年6月
應裕康,〈王編祁忠敏公年譜評述〉,《中國學術年刊》第3期,1981年
應裕康,〈祁彪佳著作考〉,《木鐸》第11期,1987年
應裕康,〈祁彪佳的生平及其傳記資料〉,《高師院學報》,1987 年3月
應裕康,〈讀《祁忠敏公年譜》與《祁忠敏公日記》〉,《高雄師大學報》第1期,1990年new window
應裕康,〈祁彪佳遠山堂《曲品》及《劇品》初探〉,《故宮學術季刊》,1991年冬new window
應裕康,〈自祁忠敏公奏疏看明末朝政〉,《高雄師大學報》第2期,1991年。new window
譚帆,〈「行家之品」與「文人之品」──呂天成、祁彪佳戲曲審美思想的比較〉,《藝術百家》,1987年第一期
羅旭舟,〈《名劇彙》考辨〉,廣州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戲劇研究」會議論文,2008年10月
(美)A. D. S. Roberts, “Civil Disturbance In I-Hsing In 1633”, Ming Studies, vol.24 ,1987

(二)專書論文(按作者姓名筆畫)
(韓)金文京,〈湯賓尹與晚明商業出版〉,收入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2001年
徐子方,〈明雜劇研究文獻三題──《盛明雜劇》、《遠山堂劇品》、《群音類選》的正反面意義〉,收入廖可斌主編,《明代文學論集2006》,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new window
陳熙遠,〈在民間信仰與國家權力交疊的邊緣──以明代南京一座祠祀的禁毀為例證〉,收入邱澎生、陳熙遠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社,2009年new window
趙素文,〈遠山淺黛遣歸夢──祁彪佳詩歌初探〉,收入廖可斌主編,《明代文學論集2006》,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三)學位論文(按發表日期先後)
邱瓊慧,《祁彪佳戲曲理論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3
周珮雯,《吳炳《粲花五種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4
巫仁恕,《明清城市民變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6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台北:台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1998new window
趙素文,《祁彪佳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3
楊艷琪,《祁彪佳及其遠山堂曲品.劇品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文所博士論文,2003
石牧民,《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之語境與論述觀照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碩士論文,2004
朱冬芝,《一個明末士紳的社交生活:祁彪佳的交遊、社群與地方活動》,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5
李躍中,《《粲花五種曲》研究》,揚州: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郭佳靜,《明末清初藏書家族之研究──以浙東祁家為主》,台北:台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林筱芬,《晚明呂天成、祁彪佳劇論之比較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