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歷代詩話中的「曹植論」研究──以宋遼金元明詩話為範圍
作者:陳盈妃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黃文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曹植宋詩話全編遼金元詩話全編明詩話全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字子建,後世稱之為「陳思王」,亦稱「陳王」。曹植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位偉大詩人,歷來的詩評家對其極為推崇,甚至將其置於標竿的地位,當作後代詩人評比的標準,後人對其作品不斷的閱讀,並加以論述,因此,極具代表性及研究價值。本論文以「詩話」這個文體為主,採用吳文治主編的《宋詩話全編》、《遼金元詩話全編》、《明詩話全編》,欲了解從宋代、遼金元代、至於明代,究竟有那些人曾在詩話中對曹植發表過論述?論述的內容為何?論點是什麼?這些論點的背後有何時代的特色,或是文學史上、接受史上的意義?
由研究的結果得知,就宋詩話中曹植論述的內容而言:宋詩話的論述集中在曹植詩作,符合詩話的基本特質;論述上不但「論詩及人」,且「論詩及事」;雖屬詩話創始期,但就數量、內容而言,已算豐富;大多篇幅短小,尚缺乏深入、有系統的論述,但已為後代詩話中的曹植相關論述開闢一個良好而穩固的基礎。至於宋詩話中曹植論述的特色有六:即含蓄隱晦的語言、以史論詩的筆法、抑丕揚植的趨勢、實事求是的精神、曹植典故的成形、詩話匯編的貢獻。
就遼金元詩話中曹植論述的內容而言:與宋詩話中的曹植論相比,遼金元詩話在內容上顯得較為貧乏,但是由於此時期長期處在異族統治之下,文風本就不盛,加上唐代以前的文學,又非此時期學術上的論述重點,所以,這數量不多、內容亦不甚豐富的詩話資料,更顯得彌足珍貴。至於遼金元代詩話中曹植論述的特色有四:即數量呈現銳減、間接論述居多、論詩絕句形式、拓展書畫方向。
就明詩話中曹植論述的內容而言:明代與曹植有關的詩話中,詩作的論述佔超過九成,在宋代不到七成,在遼金元代不到五成,可見,明代的詩話越來越將焦點集中在曹植詩作的論述上,亦即越來越趨於專門性。且明詩話不但在數量上增多,在品質上也更加提升,與宋代、遼金元代相比,呈現大幅的躍進。至於明代詩話中曹植論述的特色有六:即數量品質具領先性、論述內容具理論性、編撰體例具系統性、批評觀點具多元性、詩歌探討具客觀性、審美分析具藝術性。
由宋代、遼金元代、以至明代,已為詩話中曹植相關的論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遂使清代的詩話得以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有更深入的開展,我們可以說,詩話之發展,若無宋代之初始殿基,遼金元代的苦心經營,以及明代的大幅躍進,也難有清代如此繁盛之開展,所以,對於清代以前詩話的研究,實具價值和意義。
透過與曹植相關詩話的研究,不但讓我們瞭解到宋代、遼金元代、明代不同時期曹植相關詩話論述的內容及特色,對各代的文學環境、詩學特色、治學方法等多一層的了解與認識,同時也從與曹植有關的詩話切入,見證了中國詩話發展的歷史軌跡。
一、古代典籍(依時代先後排序)

(漢)劉向:《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晉)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晉)陸機撰,張少康集釋:《文賦集釋》(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7年)
(梁)劉勰:《文心雕龍註》(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
(梁)鍾嶸:《詩品》(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58年)
(梁)鍾嶸著,廖棟樑撰述:《詩品》(台北:萬通圖書公司,1999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等注:《增補六臣文選注》(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0年)
(梁)釋惠皎:《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李善等注:《宋本六臣註文選》(台北:廣文書局,1964年)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唐)劉餗撰,程毅中點校:《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皎然:《詩式》(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唐)釋道世撰,周叔迦、蘇晉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左圭輯:《百川學海》,《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
(宋)朱熹:《楚辭集注》(台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元)元好問著,郭紹虞箋釋:《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錦帆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清)朱乾編,興膳宏解說:《樂府正義》(京都:同朋舍,1980年)
(清)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1982年)
(清)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丁晏纂:《曹集詮評》(台北:文友書店,1957年)
(清)永瑢、紀昀等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清)陸心源輯撰:《宋史翼》(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清)張廷玉等奉敕撰:《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台北:世界書局,1965年)
(清)馬上讞:《詩法火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清)王夫之評選,張國呈校點:《古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清)吳景旭著, 陳衛平、徐杰點校:《歷代詩話》,(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
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楊勇:《世說新語校箋》(台北:宏業書局,1972年)
藝文印書館編:《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編:《三曹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楊祖聿:《詩品校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郭紹虞:《宋詩話輯佚》(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
郭紹虞:《清詩話續篇》(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83年)
趙幼文:《曹植集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5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蔡宗陽校注:《新編顏氏家訓》(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吳文治主編:《遼金元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二、近人論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玫:《建安文學接受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明輝:《胡應麟詩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
王靜芝:《詩經通釋》(台北:輔仁大學文學院,1968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
方滿錦:《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
方錫球:《許學夷詩學思想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卡洛夫斯基(Jan Mukarovsky)著,王宏志譯:〈個人與文學發展〉,《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朱棟霖、陳信元主編:《中國文學新思維》(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中心,2000年)
朱麗霞:《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李劍鋒:《元前陶淵明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8年)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new window
周春:《遼詩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周惠泉:《金代文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new window
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胡傳志:《金代文學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2002年)
胡曉明:《詩與文化心靈》(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高中甫:《歌德接受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馬茂元:《古詩十九首探索》(台北:純真出版社,1988年)
馬積高、黃鈞:《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
孫學堂:《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貞與十六世紀文學思想》(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崔成宗:《宋代詩話論詩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7年)
張高評:《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出版組,2000年)new window
張晶:《遼金元文學論稿》(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
張舜徽著,張君和選編:《張舜徽學術論著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年)new window
楊文雄:《李白詩歌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new window
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詩話叢編》(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漢語大詞典編委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劉德重、張寅彭:《詩話概說》(台北:學海出版社,1993年)
郭紹虞:《宋詩話考》(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鄭利華:《王世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
陳文忠:《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
陳居淵:《清代樸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
陳國球:《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
陳國球:《胡應麟詩論研究》(香港:華風書局,1986年)
陶東風:《文學史哲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蔡鎮楚:《詩話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
蔡鎮楚編:《域外詩話珍本叢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鍾屏蘭:《元好問評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蔣寅:《清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韓璽吾:《古典詩詞審美建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譚雯:《日本詩話的中國情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嚴明:《中國詩學與明清詩話》,(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new window
顧易生、王運熙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new window
龔鵬程主編:《古典詩歌研究彙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龔顯宗:《歷朝詩話析探》,(高雄:復文出版社,1990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玫:〈抑丕揚植傾向的形成與演變〉,《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總第158期
王玫:〈曹植及其作品的效果史研究〉,《齊魯學刊》,2005年第1期,總第184期
王明輝:〈《列朝詩集小傳》胡應麟條辨析──兼談胡應麟的歷史評價〉,《殷都學刊》,第1期,2006年
方錫球:〈許學夷詩學思想簡論〉,《文學評論》,第1期,2001年
李旭:〈明代復古主義詩學諸理論及發展〉,《三峽大學學報》,第28卷第1期,2006年1月
李樹軍:〈王世貞「才、思、調、格」的文體意義〉,《江漢論壇》,2008年3月
周效柱:〈略論《詩藪》之詩學思想〉,《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6月
周效柱:〈《詩藪》的詩歌發展觀〉,《浙江萬里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8年1月
孫綠江:〈曹植地位辨析──兼談作家地位與作品成就的二元性〉,《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2期,2003年
孫琴安:〈論《詩藪》對古詩創作原則和審美標準的確立〉,《上海財經大學學報》,第8卷第3期,2006年6月
張輝誠:〈從名士到文學家──南北朝至北宋文人對陶淵明形象接受的變化〉,《中山女高學報》,第7期,2007年11月
彭衛:〈中國古代詠史詩歌初論〉,《史學理論研究》,第3期,1994年
楊玉成:〈詩與史:論古詩中的三良主題〉,《中華學苑》,第49期,1997年1月new window
馮韻:〈關於「格以代降」的考辯〉,《湖北社會科學》,第11期,2008年
郭秀琦、銀翠蓮:〈曹植犯禁出司馬門時間地點新證〉,《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6期,2009年11月
陳湛銓:〈元遺山論詩絕句講疏〉,《香港浸會學院學報》,第3卷第1期,1968年
陳斌:〈許學夷的漢魏詩史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2006年
陳國球:〈論胡應麟對詩史的詮釋〉,《中外文學》,第12卷第8期,1984年1月
謝明陽:〈許學夷《詩源辯體》在晚明的傳播與接受〉,《東華人文學報》,第5期,2003年7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呂淑媛:《船山論杜詩研究: 以薑齋詩話為主》(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辛曉芬:《明詩話論曹植》(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暑期專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李思霈:《清代詩話論王維》(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夜間專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李宜品:《清詩話對詩經的繼承與發展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金宰用:《蘇軾在韓國詩話中接受形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金鍾吾:《胡應麟的詩史觀與詩論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林欣怡:《宋詩話對李商隱詩評論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洪鳴谷:《蘇軾對唐代詩人的接受行為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麗卿:《清人評白居易詩研究: 以詩話為主》(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楊良玉:《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連文萍:《明代詩話考述》(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new window
劉桂彰:《升庵詩話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劉靜華:《臨漢隱居詩話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郭玉雯:《宋代詩話的詩法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new window
潘振宏:《宋詩話中的白俗觀》(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俊生:《清詩話論陶要籍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new window
陳英傑:《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蔡婧妍:《從明詩話中: 理解「風骨」演變與評述》(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謝淑容:《明代詩話論王維》(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謝明陽:《許學夷《詩源辯體》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龎涵穎:《詩人玉屑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