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朝山水詩的美學藝術研究
作者:陳忠業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ung yeh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文幸福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山水詩完形心理學情感與形式視覺符號感通landscape poetryGestalt psychologyfeeling and formvisual symbolaffective commun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南朝在中國歷史上屬於多變與紛擾的時代,因此造就了它的文學風尚,也是春秋、戰國之後的一次重大文風變革。此階段無論在思想上、文學上、藝術上、文學批評上都出現了新變;尤其山水詩,在這時代裡,是詩歌形態的創新與開展,更是山水詩美學藝術邁向成熟的階段。因此,本研究論題即以「南朝山水詩的美學藝術研究」為研究核心。出發點藉機改變長久以來學者對山水詩傳統的審美觀,希望融入西方美學理論,將整個山水詩的探究命題與論證及其義涵,透過理論基礎,剖析詩人創作的思想情感、藝術形式與視覺符號等角度,審視南朝山水詩的發展歷程。其次探究南朝山水詩人創作在色彩運用上的心理層面,並透過西方完形心理學與心理感通的內在運思結構,作深入研究,進而推論出當時山水詩人的審美意識與美學藝術,思維邏輯與創作環境之間的關係,希望藉此論題的研究與剖析,還原當時山水詩人的創作底蘊。
During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China was quite unstable; due to the fact, various and new literary styles were thus created, differing from Eastern Zhou in several aspects: ideologies, literatures, arts, and literary criticisms. Among them, within this period, the landscape poetry style was led to a new page, where its artistry was founded on a solid base. Accordingly,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was chosen, “The Research on the Artistry of Landscape Poetry in Southern Dynasties”. This study was directed by Western esthetical theories in its beginning, hoping to tak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s. Combing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c theori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landscape poetry in Southern Dynasties, hence, was able to be re-examined in another way, such as feeling and form, visual symbols, etc. Additionally, in the research, chromatic psychology is involved so as to disclose the poets’ artistry notion, valu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logics and the environments where they were in when creating the poems, taking Gestalt psychology and affective communion as the essential research methods to reveal the poets’ creation backgrounds.
參考資料

一、古籍(按經、史、子、集)

(一)經部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疏,李學勤等編《十三經毛詩正義》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
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龔抗雲整理《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
出版,2000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周禮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晉.杜預疏,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唐.陸德明撰《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朱熹注《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朱熹撰《詩集傳》上海;鳳凰出版社,2007年。
清.姚際恆著《詩經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2月。
清.王先謙集疏《十三經清人注疏.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方玉潤著《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二)史部
春秋.左丘明著,徐元誥集解,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
局,2002年。
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
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司馬遷撰,日本.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東漢.班固撰,陳國慶編《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南朝宋.范瞱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唐.房玄齡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姚思廉撰《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唐.姚思廉撰《陳書》北京,中華出局,2002年。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李延壽等撰《北史》北京,中華出局,2003年。
唐.魏徵、令狐德棻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出局,2005年。

(三)子部
戰國.莊周著,清.郭慶藩撰,晉.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漢.劉安著,張雙隸撰《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漢.劉向著,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東漢.揚雄著,汪榮寶撰,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東漢.王充著,袁華忠、方家常譯注《論衡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
年。
東漢.王充著,黃暉撰,《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礎基,黃蘭發點校《南華真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晉.葛洪輯,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晉.陸機撰,金濤聲點校《陸機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南朝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唐.釋道宣撰,湯用彤校注《廣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唐.僧肇撰,李翊灼校輯《維摩詰集註》 臺北古老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宋.黃伯恩撰《東觀餘論》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宋.林希逸,周啟成校注《莊子鬳其口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張載著,清王夫之注《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清.戴震撰《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四)集部
戰國.屈原,馬茂元主編《楚辭注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戰國.屈原等著,宋.洪興祖撰,白化文等點校《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東漢.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楚辭四種》上海,世界書局印,1936年。
魏.曹操著《曹操集》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魏.曹操、曹丕、曹植著《三曹集》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魏.王粲著,俞紹初校點《王粲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晉.陸機撰,張少康集釋《文賦》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東晉.陶淵明著,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東晉.陶淵明著,袁行霈撰《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南朝宋.謝靈運撰,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鄭州;中州出版社,1987。
南朝宋.鮑照撰《鮑參軍詩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57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劉孝標注,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正文書局,
2000年。
南朝宋.鮑照著,錢仲聯增補集說校《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南朝齊.謝脁著,曹融南校註集說《謝宣城集校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南朝梁.沈約著,陳慶元校箋《沈約集校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南朝梁.劉勰撰,詹鍈義證《文心雕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4年。
南朝梁.劉勰著,吳林柏義疏《文心雕龍義疏》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臺北;開明書店,1973年。
南朝梁.鍾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南朝梁.何遜著《何遜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南朝梁.何遜、陰鏗著,劉暢、劉國珺《何遜、陰鏗集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年。
南朝梁.江文通著,明.胡之驥註,李長路,趙威點校《江文通彙注》北京;中
華書局,1984年。
北朝周.庾信撰,倪璠注,許逸民校點《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唐.杜甫著,錢謙益箋注《錢注杜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唐.歐陽詢撰,江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唐.孟郊著,韓泉欣校注《孟郊集校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唐.釋道宣撰《廣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76 年。
唐.王昌齡撰,宋.陳應行編《吟窗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唐.張彥遠撰,日.岡村繁譯注,俞慰剛譯《歷代名畫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唐.劉禹錫著,瞿蛻園箋證《劉禹錫集箋證》上海;上海古輯出版社,1989年。
唐.司空圖著,郭紹虞輯注《詩品集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宋.高承著,金園、許佩藻點校《事物紀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宋.呂祖謙編,任繼愈主編《宋文鑑》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金.元好問撰,賀新輝輯注《元好問詩詞集》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年。
明.謝榛著,宛平校點《四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明.張溥著,殷夢倫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
明.王廷相著:《王氏家藏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1年。
明.胡應麟著《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明.王世貞著,羅中鼎校注《藝苑卮言》北京;中華書局,年1992年。
清.王夫之著《楚辭通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清.王夫之著,《薑齋詩話箋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清.王夫之撰,張國星點校《古詩評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王夫之評選,陳新校點《明詩評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清.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清.王士禎著,張宗柟纂集,夏閎校點《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清.何焯著,崔高維點校《義門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沈德潛選《古詩源》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沈德潛著,霍松林注《詩說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清.袁枚著,郭紹虞輯注《續詩品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年。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1963年。
清.劉熙載著,王氣中箋注《藝概箋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清.劉熙載撰,袁津琥校注《藝概》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何文煥編,《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二、今人專著(按姓氏筆劃)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編《楚辭鑑賞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丁仲祜編纂《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1983年。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丁成泉著《中國山水詩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丁成泉輯注《中國山水詩集成》武漢;新華書局,2003年。
于友先著《美學漫談》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歷代山水詩鑑賞──江山留勝跡》上
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王達津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論文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
王國瓔著《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1986年。
王國維著《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
王立著《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
王洪著《中國古代詩歌歷程》北京;朝華出版社,1993年。
王筱雲主編《中國古典名著分類集成──魏晉南北朝詩》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年。
王玫著《六朝山水詩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王力堅著《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1月

王力堅著《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new window
王淑良著《中國旅遊史──古代部分》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運熙、黃霖主編,汪湧豪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範疇論》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1999年。
王運熙、黃霖主編,劉明今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叢書──方法論》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2000年。
王仲堯著《心靈舞蹈──東西方宗教美學和藝術》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
王澧華著《兩晉詩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鐘陵著《中國中古詩歌史──四百年民族心靈的展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王朝聞著《美學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王小舒著《神韻詩學》青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建疆著《老莊人生境界的審美生長──澹然無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建疆著《修養、境界、審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王文生著《中國美學史.情味論的歷史發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王鵬、潘光花、高峰強著《經驗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2009年。
王建生著《山水詩研究論稿》新北;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new window
王叔岷撰《鍾嶸詩品箋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王根林等點校《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孔智光著《中西古典美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臺北;輔新書局198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刊編輯委員會《歐美古典作
家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古風著《意境探微》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
伍蠡甫編《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伍蠡甫編《西方現代文論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
皮朝綱、李天道著《中國古代審美心理學論綱》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1989年

皮朝綱著《中國古典美學探索》成都;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85。
吉聯抗譯注,陰魯法校訂《樂記譯注》北京;音樂出版社,1953年。
朱光潛著《詩論》北京;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
朱光潛著《談美》臺北;書泉出版社,1994年。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new window
朱志榮著《中國美學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成復旺著《神與物遊──中國傳統審美之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李澤厚著《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李杏邨著《禪境與詩情》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李壯鷹著《中國詩學六論》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李文初等著《中國山水詩史》廣州;新華書店發行,1991年。
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長沙;岳麓書社出版,1999年。
李欣復著《中國古典美學範疇史》香港;香港天馬圖書出版,2003。
李亮著《詩畫同源與山水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李雁著《謝靈運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李子光、李飛龍主編《歷代山水田園詩集粹》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
李昌舒著《意境的哲學基礎──從王弼到慧能的美學考察》北京,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2008年。
李健著《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杜松柏著《國學治學方法》臺北;洙泗出版社,1985年。
杜曉勤著《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宋紅著《天地一客──謝靈運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呂思勉著《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汪超宏編著《六朝詩歌》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汪湧豪、駱玉明主編,李笑野、張晶著《中國詩學.第一卷》上海;東方出版社
,1999年。
汪湧豪、駱玉明主編,陳廣宏、鄭利華、歸青著《中國詩學.第二卷》上海;東
方出版社,1999年。
汪湧豪、駱玉明主編,錢鋼、周鋒、張寅彭著《中國詩學.第三卷》上海;東方
出版社,1999年。
汪湧豪、駱玉明主編,葉軍、彭玉瓶、吳兆路、趙毅、雷海恩著《中國詩學.第
四卷》上海;東方出版社,1999年。
何耀宗著《色彩基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沈師謙著《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吳小如著《中國歷代賦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吳功正著《中國文學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余英時著《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余英時著《余英時全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4年。
宗白華著《美學與意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宗白華著《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89年。
宗白華著《宗白華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宗白華著《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宗白華著《美學的散步Ⅰ》臺北;洪範書店,2007年。
林庚撰《天問論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林文初撰《中國山水詩史》廣州;新華書店發行,1991年。
林文月著《澄輝集:古典詩詞初探》臺北;洪範書店,1983年
林文月著《中古文學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new window
林文月著《山水與古典》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林文月著《謝靈運》臺北;國家出版社,1998年。
林書堯著《視覺生活的象限》臺北;維新書局,1971年。
林書堯著《圖解美學》臺北;三民書局,1974年。
林書堯著《色彩學》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83年。
林高俊編《邊塞詩賞析》北京;軍事宜文出版社,2000年。
金景芳著《周易》瀋陽;遼海出版社,1991年。
周積寅著《中國山水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
周憲著《美學是什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周來祥著《文藝美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周曉琳、劉玉平著《中國古代作者心態》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周生亞著《古代詩歌修辭》北京;語文出版社,12996年。
周嘯天等編著《田園.山水──性本愛山丘》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胡曉明著《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北京;三聯書店出版,1992年。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胡家祥著《審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姜亮夫撰《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洪順隆著《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孫美蘭著《藝術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高光晶等編《楚史與楚文化研究》長沙;湖南省楚史研究會,1987年。
高人雄著《山水詩詞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高建新著《山水風景審美》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5年。
高敏著《魏晉南北朝史發微》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馬馳著《盧卡奇美學思想論綱》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1998年。
馬海英著《陳代詩歌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馬曉坤著《趣閒而思遠──文化視野中的陶淵明、謝靈運詩境研究》杭州;浙
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流沙河著《莊子現代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徐志摩著《徐志摩全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秦惠民著《中國古代詩體通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袁濟喜著《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姚振黎著《沈約及其學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孫康宜著,鍾振振譯《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new window
2006年。
章太炎撰,陳平園導讀《國故論衡》上海;上海古籍,2003年。
郭廉夫、張繼華著《色彩美學》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
敏澤著《中國美學思想史》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1987年。
程相占著《文心三角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心論的現代轉化》濟南;山東大學
出版社,2004年。
賈奮然著《六朝文體批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童慶炳著《中古代心理學詩學與美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童慶炳著《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1994年。
童慶炳著《文學審美特徵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童慶炳著《文學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童慶炳著《談古典詩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中國詩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許天治著《藝術感通之研究》南投;臺灣省立博物館印行,1987年。
溫儒敏、李細堯編《尋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學規律——葉維廉比較文學論文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
張伯偉著《全唐五代詩格校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大學,1996年。
張蕙慧著《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new window
張松如著《中國詩歌史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5年。
張松如主編,莊嚴、賀鑄著《中國詩歌美學史》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
年。
張仁青著《六朝唯美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張舜徽釋《漢書藝文志通釋》長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張伯偉著《全唐五代詩格校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大學,1996年。
張互助著《中國古代山水綠色文化》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燕瑾、呂薇芬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2年。
張政文著《從古典到現代──康德美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年。
張傳璽著《國古代史綱──原始社會──南北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節末著《禪宗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張海明著《經與緯的交結──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論要》西安;陝西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6年。
張亞軍著《南朝四史與南朝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張國慶著《二十四詩品──詩歌美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
張克鋒著《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書畫的會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郁沅著《心物感應與情景交融》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6年。
柯素莉著《詩與自然:中國山水詩的現代闡釋》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年。
胡經之著《文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胡曉明著《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胡曉明著《萬川之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胡雪岡著《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胡繼華著《宗白華文化幽懷與審美象徵》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胡家祥著《審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時志明著《山魂水魄──明末清初節烈詩人山水詩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
年。
時曉麗著《莊子審美生存思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許金榜編著《歷代山水田園詩賞析》;濟南;明天出版社,1986年。
許尤美著《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曹道衡、沈玉成編著《南北朝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曹明綱撰,《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評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馮國超譯注《山海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章必功著《中國旅遊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章尚正著《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
陳安仁著《六朝時代學者之人生哲學》上海;正中書局,1946年。
陳植鍔著《詩歌意象論微觀詩史初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1990年。
陳德禮著《中國古代審美心理論綱──人生境界與生命美學》長春;長春出版
社,1998年。
陳傳席、劉慶華著《精神的折射──中國山水畫與隱逸文化》濟南;山東美術出
版社,1998年。
陳振寰譯注《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臺南;金安出版社,1999年。
陳水雲編著《中國的山水文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良運著《美的考索》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
陳望衡著《交遊風月──山水美學談》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滿銘著《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new window
陳橋生著《劉宋詩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陳昭瑛著《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new window
陳子展著《詩三百解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鼓應著《老莊新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new window
陶文鵬、韋鳳娟主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年。
黃永武著《詩心》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5年。
黃永武著《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局,2008年。
黃晉達、張秉真、張恒達主編《象徵主義.意象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黃益庸、衣殿臣編著《歷代愛國詩》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
黃節編著《詩學》新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
黃景進著《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new window

黃麗蓉著《李白詩色彩學》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梁啟超撰,湯志鈞導讀《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曾祖蔭著《中國古典美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曾憲輝、林鳳鶯主編《歷代山水遊記詩文賞析》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董強著《梁宗岱穿越象徵主義》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董學文著《美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萬光志著《漢賦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褚斌杰主編《詩經與楚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湯用彤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
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彭修銀著《東方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楊樹達著《論語疏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楊明著《南朝詩魂》臺北;漢欣文化公司,1991年。
楊仲義著《漢語詩體美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楊明、揚焄撰《謝朓庾信及其他詩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楊平著《康德與中國現代美學思想》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年。
蒲震元、杜寒風主編《美學前沿》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雷淑娟著《文學語言美學修辭》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蓋光著《文藝生態審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葉朗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葉朗著《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中國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葉朗總主編《中國歷代美學文庫──魏晉南北朝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葉朗主編《意象:第一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葉朗主編《意象:第二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葉朗主編《意象:第三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葉朗著《美在意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葉嘉瑩著《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葉維廉著《中國詩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new window
鄒華著《流變之美──美學理論的探索與重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年。
葛曉音著《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
葛曉音主編《漢魏六朝文學宗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漢寶德等撰《中國美學論集》臺北;南天書局發行,1989年。
趙毅衡著《比較敘事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趙敏俐撰《中國詩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趙以武著《梁武帝及其時代》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趙志軍著《作為中國古代審美範疇的自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
鄭訓佐,李劍鋒著《中國文學精神──魏晉南北朝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3年。
黎志敏著《詩學構建;形式與意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蔡鐘翔著《中國美學範疇叢書──美在自然》南昌;百花州文藝出版社,2001
年。
蔡彥峰著《元嘉體詩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蔡鎮楚著《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
臧維熙主編《中國山水的藝術精神》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
蔣述卓著《宗教文藝與審美創造》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蔣孔陽著《美學新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鄢化志著《中國古代雜體詩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1年。
賴賢宗著《意境與抽象:東西跨文化溝統中的藝術評論》臺北;紅葉文化事業,
2003年。
賴賢宗著《意境美學與詮釋學》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new window
鮑康健著《歷代山水詩名篇賞析》臺北;華城圖書,2003年。
錢穆著《中國文化史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錢鍾書著《管錐篇》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錢鍾書著《七綴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錢鍾書著《談藝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
錢家渝著《視覺心理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劉煥揚著《中國古代詩歌鑒賞學》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年。
劉文忠著《中古文學與文論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劉方著《中國禪宗美學的思想發生與歷史演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劉躍進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魏晉南北朝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達史》臺北;華正書局,2005年。
劉文忠著《正變.通變.新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5年。
劉綱紀著《周易美學》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紹瑾著《莊子與中國美學》長沙;岳麓書社出版,2007年。
劉明昌撰《謝靈運山水詩藝術美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劉三平著《美學的惆悵──中國美學原理的回顧與展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院出版社,2007年。
劉桂榮著《徐復觀美學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劉福元、楊新我著《古代詩詞常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穆克宏著《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鍾仕倫著《南北朝詩話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鍾優民撰《中國詩歌史》台南;麗文文化公司,1994年。
謝凝高著《山水審美──人與自然的交響曲》臺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
魏耕原著《謝朓詩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韓經太著《詩學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
戴欽祥著《山水田園詩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顏翔林著《後形而上學──美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藍華增著《說意境》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羅師宗濤等著《中國詩學研討》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5年。
羅宗強著《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譚好哲主編《從古典到現代──中國文藝美學的民族性問題》濟南;2004年。
歸青、曹旭著《中國詩學史──魏晉南北朝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
蕭湛著《生命.心靈.藝境》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蕭湛著《生命心靈意境──論宗白華生命藝術之體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蕭華榮著《華麗家族》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
蕭淑貞著《魏晉山水紀遊詩之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2009年。new window
蘇瑞隆著《鮑照詩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魯迅著《魯迅全集.漢文學史綱要》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鐘優民撰《中國詩歌史》臺南;臺灣復文興業,1994年。
龍榆生著《詞學十講》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嚴雲受著《詩詞意象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三、國外譯著
日.遍照金剛著《文鏡秘府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
日.興膳宏著,彭恩華譯《六朝文學論稿》長沙;岳麓書社,1986年。
日.清水凱夫著,韓國基譯《六朝文學論文集》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英.B.鮑桑葵(BernardBosanquet)著,彭盛譯《美學史》北京;當代世界出版
社,2008年。
美.凱.埃.吉爾伯特,德.赫.庫恩著,夏乾豐譯《美學史》上海;上海譯文
出版社,1989年。
美.庫爾特.考夫卡(KurtKoffka)著,李維譯《格士塔心理學原理》北京;北京
大學版社,2010年。
美.斯佩克特(Spector)著,高見平譯《弗洛依德的美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2006年。
美.喬納森.卡勒(JonathanCuller)著,盛寧譯《結構主義詩學》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美.劉若愚著,田守真,饒曙光譯《中國的文學理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美.烏爾利希.韋斯坦因(Weisstein,Ulrich)著,劉象愚譯《比較文學與文學理
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美.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美.蘇珊.朗格(SusanneLanger)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問題》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美.蘇珊.朗格(SusanneLanger)著,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群譯《情感與形式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美.艾布拉姆斯(JacobAbrams)著,酈稚牛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學出版
社,1989年。
美.宇文所安著《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2年。
英.卡羅琳.馮.艾克(CarolinevanEck)、愛德華.溫特斯(WilliamScrots)編
,李本正譯《視覺的探討》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年。
英.特里.伊格爾頓(TerryEagleton)著,王逢振譯《現象學、闡釋學、接受理論
──當代西方文義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英.格列高里(PierreRoger)著,彭聃齡、揚旻譯《視覺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
大學出版社,1986年。
英.李斯托威爾(Listowel)著,蔣孔陽譯《近代美學史評述》上海:上海譯文出版
社,1980年。
法.皮埃爾.布迪厄(PierreBourdieu)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
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社,2001年。
法.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著,孫非譯《美學與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85年。
德.費爾巴哈著,榮震華、王太慶、劉磊譯《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北京;商務印
書館,1984年。
德.歌德(Goethe)等著,王文化譯《文學風格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2年。
德.沃爾夫岡.韋爾斯(WolfgangMozart)著,陸揚,張岩冰譯《重構美學》上
海;上海世紀出版,2006年。
德.黑格爾(Georg)著,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德.萊辛(Lessing)著《拉奧孔》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義.克羅齊(BenedettoCroce)著,朱光潛譯《美學原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年。
法.莫雷阿斯(GuyMichaud)著《象徵主義宣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年。
愛沙尼亞.斯托洛維奇(Стојадиновића)著,凌繼堯譯《審美價值的本質》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奧地利.柯勒(Koller,Carl)著,李姍姍譯《完形心理學》臺北;桂冠圖書,1998
年。

五、論文(按姓氏筆劃)

(一)期刊論文
王玲娟撰〈山水意識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中的形成與凸現〉收錄於《重慶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重慶;重慶大學,2006年第12卷第2期)
王偉撰〈從老子美學探「意境」範疇之初源〉收錄於《民族藝術研究──藝術理
論與美學》(昆明;民族藝術研究編輯部,2005年3月)
王濟民撰〈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境、境界和意境〉收錄於《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編輯部,2003年1月第42卷第1期)
王維玉撰〈直覺.距離.移情———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對西方理論的中國化
解讀〉收錄於《平頂山學院學報》(平頂山:平頂山學院,2012年2月第27
卷第1期)
朱德發撰〈山水美學與山水詩〉收錄於《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合肥;1993年第
4期)
宋巍撰〈老子美學的自然觀〉收錄於《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秦皇島;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編輯部,2007年6月,第6卷第2期)
李利民撰〈王昌齡《詩格》──唐代詩格的轉折點〉收錄於《湖北社會科學──
人文視野》(武漢;武漢大學文學院,2006年第7期)
李道生撰,〈中國古代诗歌營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淺探〉收錄於《高中語
文》(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冊,2005 年11月)
李慧、王曉勇撰〈美學系統中的意象〉收錄於《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編輯部,2004年3月第24卷第1期(總67期))
李金坤撰〈《詩經》至《楚辭》山水審美意識之演進〉收錄於(太原;山西大學
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沈茜撰〈山水比德──略論先秦儒家的自然美學思想〉收錄於《貴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貴陽;貴州大學,1999年第3期)
阮國華撰〈論文昌齡對意境理論的貢獻〉收錄於《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廣州;廣東民族學院編輯部,1995年第2期總第34期)
林雍中撰〈中國古代山水文學中的妹學思想〉收錄於《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北京;北京聯合大學,1988年第一期)
胡健撰〈論阿恩海姆完形心理學美學〉收錄於《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
科學版)》(鹽城;鹽城師範學院,2007年7月第27卷第2期)
高亮撰〈中國古代詩詞中的色彩意象特點之淺析〉收錄於《美與時代半月刊》
(鄭州;鄭州大學美學研究所,2009年9月,下半月刊)
高曉琦、佘占宏撰〈透過格式塔看文學作品的模糊美〉收錄於《延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延安;延安大學編輯部,2010年6月第32卷3期)
袁志撰〈中國古典意象說疏論〉收錄於《船山學刊》(長沙;湖南省社會科學聯
合會,2001年第2集)
唐愛銘撰〈玄言詩與山水詩的同質異構性──以魏晉清談為考察場域〉收錄於《
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昌;西華師範大學編輯部,
2011年第三期)
柴婕撰〈王昌齡詩「境」說淺析〉收錄於《湖北三峽學院學報》(宜昌;湖北三
峽大學編輯部,2008年第22卷第4期)
孫蘭撰〈中國古代山水詩審美意象的流變〉收錄於《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院)》(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編輯部,2010年第3期)
孫蘭撰〈詩意地安居──謝朓山水詩創作的靈動語言〉收錄於《青島大學師範學
院學報》(青島;青島大學師範學院,2005年9月第22卷第3期)
郭本厚撰〈六朝山水詩的審美特徵〉收錄於《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安慶;安慶師範學院,2010年4月第29卷第4期)
游國恩撰《中華書局.文史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陳敏撰〈探尋能指背後秘密──意象詩的符號學解讀〉收錄於《重慶工學院學報》
(重慶;重慶工學院編輯部,2006年3月,第26卷第3期)
董乃斌撰〈中國詩學之淵源論〉收錄於《文學遺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
學研究所,2003年第4期)
傅道彬撰〈象徵的故事古典意象的原型批評〉收錄於《繼續教育研究雜誌》(北
京;函授教育,1995年2月第1期)
楊勝剛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收錄於《柳州師專學報》(柳州;柳州師範
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9月第14卷第3期)
楊燦撰〈淺溪古典詩歌色彩美學的三個層次〉收錄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年11月第1卷第4期
楊成寅撰〈宗炳〈畫山水序〉的美學思想〉收錄於《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
學報)》(南陽;南陽師範學院,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劉勉撰〈雄渾疏證闡釋〉收錄於《文學遺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
所,2008年第2期)
劉琴撰〈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論說之維──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在論爭中發
展讀後〉收錄於《西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西安;西北大學編輯部
,2008年1月第45卷第1期)
繆海濤撰〈圖形背景理論對山水田園詩的認知解讀:以〈觀滄海〉為中心〉收錄
於《小說評論》(西安;陝西省作家協會,2008年5月)
黎慕嫻撰〈李白七絕的色彩符號解析〉收錄於《文學前瞻》(嘉義;南華大學文
學系,2001年第3期)
盧盛江撰〈王昌齡《詩格》考》收錄於《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南昌;江西爸學編輯部,2008年4月第41卷第2期)
陶陶撰〈論詩歌中的色彩意象與創造主體審美的抒情機制〉收錄於《湖北廣播電
視大學學報》(武漢;湖北廣播電視大學,2005年,11月第22卷第6期)
葉華撰〈山水旅遊的結合──論謝靈運山水詩與傳統的寫景詩、行旅詩、遊覽詩
的不同〉收錄於《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合肥;安徽大學編
輯部,2003年11月第27卷第6期)
葉朗撰〈美在意象──美學基本提要〉收錄於《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北京大學編輯部,2009年5月第46卷第3期)
趙松元撰〈走進詩境的必由之路──論詩詞意象的分析〉收錄於《韓山師專學報
》(汕頭;韓山師專,1994年12月第4期)
趙靜蓉撰〈蘇珊.朗格的藝術符號論〉收錄於《晉東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晉中
;晉東師範專科 學校學報,1999年6月第18期)
張蕙慧撰〈從情感與形式探討蘇珊朗格的音樂審美論〉收錄於《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學報》(新竹;新竹師範學院,2004年第18期)
張志強撰〈《詩經》中山水表現意識的嬗變及其特徵〉收錄於《長江學術》(武
漢,武漢大學文學院,2009年3月)
張節末撰〈謝靈運山水詩的成因及其美學分析〉收錄於《漢學研究》(臺北;漢
學研究中心,2010年12月第28卷第4期)
蔣孔陽撰〈美學的產生和發展──美學淺論之一〉收錄於《西北大學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西安;西北大學編輯部,1984年第4期)
鄭希付撰〈心理場理論〉收錄於《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長沙;湖南師
範大學,2000年1期第29卷第1期)
鍾書林撰〈《詩經》山水描寫的現代闡釋〉收錄於《周口師範學院學報》,(周
口;周口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7月第19卷第4期)
蕭馳撰〈郭象玄學與山水詩之發生〉收錄於《漢學研究》(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2009年9月第27卷的3期)
欒梅撰〈《詩經》中的山水〉收錄於《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牡丹;牡丹江教
育學院編輯部,2007年第4期)

(三)討論會論文
文師幸福撰〈「謝客風容映古今」山水詩之起源與繼承論微〉收錄於《2012年玄
奘大學應用外語系語文教學暨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玄奘
大學應用外語系,2011年5月。
邱燮友撰〈謝靈運書寫山水師層次結構〉《第一屆語文教育暨第七屆辭章章法學
學術研討會》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12年。
胡其德撰〈意象的疊印與並置:中西藝象詩的一個比較研究〉《第二屆語文教育
暨第八 屆辭章章法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02年10
月。

(二)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碩士論文new window
王延蕙撰《六朝詩歌中之佛教風貌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班,1999年。
王來福撰《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1970年。
方韻慈撰《謝靈運山水詩分期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2008年。
李海元撰《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班,1986年。
莊明鳳撰《謝靈運山水詩文學美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
專班2009年。
郭美黛撰《六朝山水記遊文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2008年。
陳頤真撰《六朝之江南及其文學──以香草、山水與歸魂為主》新北;淡江大
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05年。
陳美足撰《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
班,2002年。
劉明昌撰《謝靈運山水詩藝術美探微》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2006年。
賴淑雯撰《謝朓、李白山水詩比較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
2007年。
鄭義雨撰《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1994年。

2、博士論文
邢宇皓撰《謝靈運山水詩研究》保定;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班,2005
年。
施筱雲撰《六朝山水詩畫美學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
2007年。
郭本厚撰《六朝游文化視野中的山水詩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
文學博士班,2010年。
陶玉璞撰《謝靈運山水詩與其三教安頓思考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6年。
黃麗容撰《李白樂府詩色彩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班,2003年。
張滿足撰《晉宋山水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1999
年。
張娣明撰《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2008年。
蘇怡如撰《中國山水詩表現模式之嬗變──從謝靈運到王維》臺北;國立臺灣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班,2008年。
蕭淑貞撰《魏晉山水紀遊詩文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班
,2006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