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春秋時代的生死觀
書刊名:黃埔學報
作者:林慧婉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5
頁次:頁39-49
主題關鍵詞:春秋時代道德生死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0
  • 點閱點閱:77
本文目的在於了解春秋時代的生死觀。依春秋左傳內容所述以及相關學者的詮釋,據此推論,春秋時代的生死觀應是一種「禮的生死觀」。春秋時代的人在面對生死的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不是逃避的態度,而是非常理性的態度,即以道德的方式來面對。在認知生死時,是從道德的角度來認知死後的生命,也就是說死後生命同樣要遵從道德的規範。基於此,春秋時代的人開始重視生死實踐的問題,透過生死實踐完成個人存在的不朽價值,是個人生命應有的權利。此外,我們認為春秋時代的生死觀,雖然已經將人的生死由宗教義轉化為人文義,自然義轉向價值義,但限於人性論的自覺尚未確立,所以生死道德仍處於他律的狀態中,還無法達到自律的境地。
期刊論文
1.杜正勝(19910200)。生死之間是連繫還是斷裂--中國人的生死觀。當代,58,2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康韻梅(1993)。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杜(1998)。儒學與儒教論。台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95)。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復觀(197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蒲慕州(1995)。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左丘明、楊伯峻(1987)。春秋左傳注。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