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跨族群翻譯與歷史書寫:以李昂〈彩妝血祭〉與賴香吟〈翻譯者〉為例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劉亮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ou, Liang-ya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4:11=407
頁次:頁133-155
主題關鍵詞:跨族群翻譯歷史書寫弱勢臺灣女性小說可譯性Cross-ethnicTranslationHistoriographyMinoritiesTaiwanese women's fictionTranslatabi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2
  • 點閱點閱:319
本文援用酒井直樹的翻譯門檻論和廖朝陽的翻譯倫理學,試圖從翻譯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文化與政治上的強勢族群和弱勢族群之間的溝通和權力關係,以及弱勢族群、乃至於弱勢中的弱勢族群的歷史經驗之表述、再現與翻譯的問題。在強勢的國語文化下,弱勢族群以國語書寫其被壓抑抹煞的歷史經驗總已是跨族群的翻譯與歷史書寫。如何翻譯才能讓外省人以同理心理解而非曲解,乃至於引發其焦慮或打壓?而弱勢中的弱勢如何再現、翻譯其經驗?本文想要藉由討論李昂〈彩妝血祭〉和賴香吟〈翻譯者〉,探討跨族群翻譯與歷史書寫的問題。兩篇小說一篇處理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另一篇處理反對運動,都涉及了弱勢以及雙重弱勢的表述問題,以及可譯性與不可譯性的張力。
Other
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吳密察(19930700)。臺灣人的夢與二二八事件--臺灣的脫殖民地化。當代,87,3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iao, Chao-Yang(2005)。Translatability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Toward an Ethics of 'Real' Translation。同心圓:文學與文化研究,31(2),145-16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儀深(1992)。論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自立晚報社。27-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酒井直樹(1997)。Translation and Subjectivity: On Japan and Cultural Nationalism。Minneapolis, 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2.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2003)。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雅各(1987)。最後的獵人。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oks, Bell(1989)。Talking Back: Thinking Feminist, Thinking Black。Boston:South End Press。  new window
5.王禎和(1994)。玫瑰玫瑰我愛你。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a, Theresa Hak Kyung(1982)。Dictée。Dictée。New York。  new window
7.賴香吟(1997)。翻譯者。散步到他方。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昂(1997)。彩妝血祭。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國時報社論(1997)。在大歷史之前的沉思-從二二八紀念碑文談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lthusser, Louis、Brewster, Ben(1971)。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London:New Left Books。  new window
2.史書美(1997)。離散文化的女性主義書寫。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縣:立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貴芬(1995)。「咱攏是臺灣人」--答廖朝陽有關臺灣後殖民論述的問題。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貴芬(1995)。「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朝陽(1995)。評論〈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朝陽(1995)。是四不像,還是虎豹獅象?:再與邱貴芬談台灣文化。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炳惠(19940000)。重寫臺灣史--從二二八事變史說起。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朝陽(20000000)。歷史、交換、對向聲 : 閱讀李昂的《迷園》與《北港香爐人人插》。書寫臺灣 : 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