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序」由南北朝至初唐的演變
書刊名:雲漢學刊
作者:鄭芳祥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13
頁次:頁21-39
主題關鍵詞:南北朝初唐四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7
  • 點閱點閱:19
期刊論文
1.舒仕斌(2001)。游宴序和贈序在唐代發展軌跡及成因。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4),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蒲彥光(19970400)。《文選》「序」類研究。大陸雜誌,94(4),2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家玲(19840600)。唐代贈序初探。國立編譯館館刊,13(1),197-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屈萬里(19580515)。「滕王閣序」的兩個問題。大陸雜誌,16(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柯慶明(2005)。「序」「跋」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的研究。鄭因百先生百歲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5/06/20-06/2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顏崑陽(2003)。論「文體」的「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及「雙向共體」的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珠海(1996)。唐代序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珠海(2001)。唐代古文家的文體革新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伯潛(1979)。文體論纂要。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鼐(1982)。古文辭類纂。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昉、陳懋仁(1965)。文章緣起。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相(1962)。古今文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野上俊靜、小川貫壹、牧田諦亮、野村耀昌、佐藤達玄、釋聖嚴(1999)。中國佛教史概說。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用彤(1982)。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彌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湯用彤(1984)。隋唐佛教史稿。臺北:彌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凌雲(1998)。中國儒學史.隋唐卷。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駱賓王、黃清泉、陳全得(2003)。新譯駱賓王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士彪(2004)。魏晉南北朝文體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喬象鍾、陳鐵民(1995)。唐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班固、顏師古(1996)。漢書.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勰、王更生(1997)。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承學(2002)。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褚斌杰(1991)。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預衡(2000)。中國散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威熊(19880000)。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勃、蔣清翊(1995)。王子安集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安井小太郎、林慶彰、連清吉(1996)。經學史。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嚴可均(199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董誥、周紹良(2000)。全唐文新編。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顏崑陽(1993)。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