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近代兒童觀的開啟--以1910與1920年代周作人的兒童觀思想為例
書刊名:史轍
作者:高小雯
作者(外文):Kao, Hsiao-we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
頁次:頁93-115
主題關鍵詞:周作人兒童民俗童話Zhou ZuorenChildrenFolkloreFairy ta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2
  • 點閱點閱:36
五四時期受到西方啟蒙思潮的影響,個人主義強調個人權利與發展,婦孺的地位相對受到重視,兒童成為受矚目的新課題。尤其魯迅從1918年〈狂人日記〉-「救救孩子」,和〈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等文章中開始提倡「幼者本位」,掀起社會各界對於兒童地位的關注,魯迅「救救孩子」成為社會傳統吃人最具震撼力的控訴。因而,近期學者們往往將魯迅「人的解放運動」、「救救孩子」的吶喊,以及重新估定「兒童」價值,視為中國近代以來重視兒童的基礎,但是卻忽略了建立「人的文學」的周作人,他對兒童的注意,和魯迅「救救兒童」同等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從周作人著手,嘗試從周作人的兒童學、進化論和民俗學童話理論三方面觀念,探討周作人的兒童觀思想,及他在近代中國兒童觀建構上所扮演的角色和貢獻。
期刊論文
1.方衛平(1994)。論「五四」時期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現代自覺。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健富(20021200)。發現孩童與失去孩童--論魯迅對孩童屬性的建構。漢學研究,20(2)=41,301-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家玲(20010600)。發現少年,想像中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現代性、啟蒙論述與國族想像。漢學研究,19(1)=38,249-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方雜誌。東方雜誌,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5)。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4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5)。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5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5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5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5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5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60(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6)。晨報副刊‧家庭週刊。晨報副刊‧家庭週刊,6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2)。通信。晨報副刊‧家庭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7)。大公報‧家庭與婦女周刊。大公報‧家庭與婦女周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7)。大公報‧家庭與婦女周刊。大公報‧家庭與婦女周刊,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天軍(1999)。童真、童趣、童懷─論魯迅作品中兒童形象的思想內蘊。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5(3),76-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建江(1994)。周作人對中國兒童文學的理論貢獻。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萬儀(2001)。先驅者的童年視角和啟蒙吶喊─試論魯迅筆下的兒童形象及其審美意義。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8),7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單元(1996)。開拓的業績─論五四時期新文化先驅者們的兒童文學理論建構。咸寧師專學報,16(1),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蔣風、韓進(1994)。魯迅周作人早期兒童觀之比較─兼論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的魯迅方向。魯迅研究月刊,2,6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文寶(2000)。試論我國近代童話觀念的演變:兼論豐子愷的童話。試論我國近代童話觀念的演變:兼論豐子愷的童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之偉(1993)。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魯迅、Lee, Oufan、Lin, Yusheng(1989)。魯迅全集。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振鐸、鄭爾康(1998)。鄭振鐸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理群(2005)。父父子子。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hacker, Deborah Cohan、Webb, Jean、楊雅捷、林盈蕙、杜明城、沙永玲(2005)。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天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作人(2001)。兒童文學小論;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兒童文學小論;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石家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適。胡適文存﹙第一集第四卷﹚。胡適文存﹙第一集第四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作人(1998)。周作人文類編(上下身)。周作人文類編(上下身)。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韓毓海(2001)。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學術與社會(文學卷)。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學術與社會(文學卷)。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馮客(2000)。個人身體與群體命運─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