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初期臺灣的官方讀書會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鄭麗榕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卷期:58:4
頁次:頁13-51
主題關鍵詞:日治初期臺灣官方讀書會讀書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36
  • 點閱點閱:98
期刊論文
1.鍾淑敏(20040600)。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79-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弡(199106)。朗嘯集漢詩選註。台北文獻,96,143-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土田宏成(200601)。後藤新平の読書術。環學芸總合誌季刊,24,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森孝三(190310)。土人の取扱に關する比較研究。台灣協會會報,6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森孝三(190311)。土人の取扱に關する比較研究。台灣協會會報,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森孝三著(190406)。アルゼリ--に於ける土人教育。台灣協會會報,69,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森孝三(190407)。アルゼリ--に於ける土人教育。台灣協會會報,70,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森孝三(190602)。膠州灣視察に就て。台灣協會會報,89,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森孝三(190603)。膠州灣視察に就て。台灣協會會報,90,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森孝三(190405)。殖民と學術研究。台灣協會會報,6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河合鈽太郎(190311)。台灣の森林に就て。台灣協會會報,6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河合鈽太郎(190312)。阿里山の森林。台灣協會會報,6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河合鈽太郎(190401)。阿里山の檜林。台灣協會會報,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美芳(19870300)。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臺北文獻,79,19-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美娥(20041200)。尋找歷史的軌跡:臺灣新、舊文學的承接與過渡(1895-1924)。臺灣史研究,11(2),145-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世偉(19960900)。身是維摩不著花--黃玉階之宗教活動。臺北文獻,117,15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范燕秋(19980900)。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新史學,9(3),4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邱天助(19950800)。臺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潘光哲(20050900)。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知識倉庫」、「思想資源」與「概念變遷」。新史學,16(3),137-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柳書琴(20041200)。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391,1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姚人多(20060529)。假如沒有後藤新平?。舉台灣歷史與文化國際會議,國家圖書館 (會議日期: 2006年5月2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春山明哲(2008)。後藤新平の台湾経営と帝国日本の「学知」の系譜--比較植民地研究への基礎作業として--。「日本帝國殖民地之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8年10月3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密察(1993)。外國顧問W. Kirkwood 的台灣殖民地統治政策構想。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隆志(2001)。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臺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1898-1906)。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史館。1235-1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淑靜(2002)。讀書會召集人領導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政峰(1999)。讀書會的團體動力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北岡伸一、魏建雄(2005)。後藤新平傳:外交與卓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岸本美緒(2006)。「帝國」日本的學知。東京:岩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鶴見祐輔、一海知義(2005)。正傳.後藤新平--後藤新平的台灣時代。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後藤新平日記。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後藤新平全書簡。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後藤新平集。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御廚貴之。時代の先覺者•後藤新平,1857-1929。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青山佾。大義--後藤新平語錄。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後藤新平言行錄。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永嶺重敏(2004)。〈読書国民〉の誕生:明治30年代の活字メディアと読書文化。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永嶺重敏(2004)。雑誌と読者の近代。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立編譯館、張圍東(2006)。走進日治台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台北: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石井滿(1935)。新渡戶稻造傳。東京:關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井滿(1992)。新渡戶稻造傳。東京:大空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鶴見祐輔、李冠禮、蕭品超(1972)。讀書三昧。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後藤新平(1979)。公民讀本--少年の卷。東京:雄松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ichels, Robert、森孝三(1913)。政党社会学。東京:大日本文明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上村健堂(1919)。台灣事業界と中心人物。台北:新高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06)。明治39年台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邱淵惠(1997)。台灣牛。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信夫清三郎(1941)。後藤新平:科學的政治家の生活。東京:博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范燕秋(2005)。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臺灣醫學史。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歌(20010000)。亞洲意味著什麼:文化間的「日本」。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孝悌(1998)。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翁佳音(1986)。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井出季和太(1997)。臺灣治績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鶴見祐輔(1965)。後藤新平。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藤田捨次郎(19170815)。本島人の讀書能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水(19030405)。台北の讀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水(19030408)。台北の讀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水(19030412)。台北の讀書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小觀子(19060809)。讀書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小觀子(19060810)。讀書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觀子(19060812)。讀書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觀子(19060814)。讀書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狐口生(19151215)。逝ける思索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菅浩二(2006)。台湾神社初代宮司山ロ透について,http://www.zinburukyoto-u_ac.jp/〜shakti/war6. html, 2006/0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100420)。本島士紳發起讀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美娥(2004)。帝國魅影--櫟社詩人王石鵬的國家認同。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amton, Robert、陳亮孜(2005)。閱讀的歷史。新史學--第四輯新文化史。鄭州:大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原功、莫素微(2004)。三省堂與台灣--戰前台灣日本書籍流通。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台北: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4)。本島囚徒之讀書。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木畑洋ー(1995)。英國と日本の植民地統治。植民地帝國日本。東京:岩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林龜治郎(1915)。ナ。現代人名辭典。東京:中央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古林龜治郎(1990)。ナ。現代人名辭典。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林龜治郎(1915)。ニ。現代人名辭典。東京:中央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古林龜治郎(1990)。ニ。現代人名辭典。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錦堂(2004)。新渡戶稻造。台灣歷史辭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古林龜治郎(1915)。マ。現代人名辭典。東京:中央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古林龜治郎(1990)。マ。現代人名辭典。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古林龜治郎(1915)。ァ。現代人名辭典。東京:中央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古林龜治郎(1990)。ァ。現代人名辭典。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古林龜治郎(1915)。ャ。現代人名辭典。東京:中央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古林龜治郎(1990)。ャ。現代人名辭典。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古林龜治郎(1915)。フ。現代人名辭典。東京:中央通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古林龜治郎(1990)。フ。現代人名辭典。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鶴見祐輔(2005)。3台灣時代1898-1906。正傳•後藤新平。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隆志(20010000)。重構殖民者的歷史圖像 : 後藤新平研究芻論。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水潭(1994)。台灣日人文學概觀。郭水潭集。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