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當代戰爭詩研究幾個可能的取徑:文學、文化、傳播觀點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蔡豐全
作者(外文):Tsai, Fong-chu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94
頁次:頁229-254
主題關鍵詞:文化研究反共文學軍旅詩人戰爭詩Cultural studiesAnti-communism literatureMilitary poetWar poe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0
  • 點閱點閱:40
戰爭詩書寫自古已成傳統。本研究嘗試介紹文學、文化、傳播等三個可能的取徑,探討諸方法運用於台灣戰爭詩研究的可行性。首先,透過文學研究觀點的作品敘事分析、文本定位、風格特色,領略作者創作動機及時代特性;次從文化觀點的族群、國族經驗與心理層次,探討台灣當代戰爭詩書寫史的異質性與對立性;最後則從傳播觀點的傳播者/閱讀者角色互動論、批判視野的探訪,解答戰爭詩產製者/消費者之間的權力關係。本研究並將探討台灣當代戰爭詩多元的風格,並藉不同時空、場域的劃分,介紹戰爭詩在台灣文學史上特殊的定位。
War poetry has its own tradition in literary history.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ry, cultural, and media perspectives applied for the Taiwanese War Poetry research.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uses narrative-analysis, text positioning, and characteristic viewpoints to figure out the momentum of creation. Then, the author focuses on cultural aspects, including ethics, nationality and psychology, to describe the opposing view points of war poetry's history; On the other hand,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crit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poet and the reader by analyzing the role of the interaction of communicator and the reader. This study will also introduce the extraordinary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war poetry.
期刊論文
1.王俊傑(2007)。戰爭奇觀的詩化顯現一論建安文學中的戰爭美。遼東學院學報,3,5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筱光(2003)。鴉片戰爭詩並論。歷史學習,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莫渝(19931100)。熱血在我胸中沸騰--試析覃子豪的戰爭詩歌。文訊,58=97,7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豐全(20011200)。「年度詩選」中之「原住民書寫」敘事分析。復興崗學報,73,171-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瘂弦(19920900)。戰火紋身--尹玲的戰爭詩。現代詩,18,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映真(19971200)。向內戰.冷戰意識形態挑戰--七0年代臺灣文學論爭在臺灣文藝思潮史上劃時代的意義。聯合文學,14(2)=158,5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韻梅(19940300)。悲情與反省--談戰爭詩歌中的含義。中國語文,74(3)=441,45-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明珂(19931100)。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騰蛟(20030700)。筆與槍結合的年代--簡述早期軍中文藝及文藝刊物之興起與發展。文訊,213,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寶釵(20050500)。重省五○年代臺灣文學史的詮釋問題--一個奠基於「場域」的思考。東華漢學,3,319-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瑞騰(2005)。戰後臺灣現代詩刊與詩潮。大學校院教師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習營,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台灣: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淇潫(1998)。五0年代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兩岸詩刊學術研討會,中國詩歌藝術學會 。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淇潫(1997)。八o年代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第三屆台灣現詩學會議。台北。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義芝(2004)。另裁偽體親風雅:一九七0年代臺灣新詩的轉向。兩岸現代文學發展與思潮學術研討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承辦 。台灣: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麗珠(2001)。論近二十年來的臺灣現代詩研究。一九八0年以來臺灣當代文學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麗雯(2007)。笠詩社戰後八家詩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慈憶(2007)。戰後台灣現代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以「跨語詩人」及「渡台詩人」為觀察比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玉玫(2007)。宋代戰爭詞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運鴻(2008)。台灣文學史論述過程中的三個故事:本土論、國家敘事與現代性(碩士論文)。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娣明(2002)。三國時代戰爭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薇莉(2008)。李白戰爭詩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文祥(1997)。洛夫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怡菁(2006)。《文藝創作》(1950-1956)與自由中國文藝體制的形構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明諺(2002)。龍族詩刊研究--兼論七○年代台灣現代詩論戰(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國安(2004)。李魁賢現代詩及詩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慧娟(2004)。非馬及其現代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培穎(2006)。白萩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建國(2006)。百年牢騷:台灣政治監獄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靜玉(2002)。陳千武及其現代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正偉(2005)。覃子豪詩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義芝(2005)。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析論(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政彥(2007)。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芳琪(2007)。一九五0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 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阮美慧(2002)。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現代詩風的轉折(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明成(2002)。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解昆樺(2008)。傳統、國族、公眾領域--臺灣一九七〇年代新興詩社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正忠(2001)。軍旅詩人的異端性格--以五、六十年代的洛夫、商禽、瘂弦為主(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謝嘉琪(2003)。余光中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藍建春(2002)。台灣文學史觀念的歷史考察(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麗玲(1995)。五○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台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向明(1985)。七十三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蕭(1990)。七十八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向陽(1987)。七十五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瑞騰(1992)。八十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默(1983)。七十一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天儀(1978)。牯嶺街。高雄:三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靈(2008)。新詩三十家:臺灣文學30年菁英選1978-2008。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光中(1963)。左手的繆思。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光中、洛夫(2003)。如果遠方有戰爭。台北:小知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瑞騰(1983)。一九八二年臺灣詩選。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洛夫(1981)。洛夫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洛夫(1971)。一九七〇詩選。台北:仙人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黎(1989)。人間戀歌。台北: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黎(1991)。晴天書。台北: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瘂弦(1980)。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台北:天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瘂弦(1982)。抒情傳統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詩卷。台北:聯合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愁予(1966)。衣蛛。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簫簫(2001)。八十九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蘇紹連(2000)。河悲。台中縣豐原市:臺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蘇紹連(2000)。童話遊行:蘇紹連詩集。台北:尚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集叢(1952)。戰鬥文藝論。台北:新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夢鷗(1995)。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古添拱(1976)。比較文學:現代詩。台北: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呂正惠(1992)。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孟樊、林耀德(1994)。世紀末偏航:八0年代臺灣文學論。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洪讚。唐代戰爭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光興(2005)。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芳明(1994)。典律的追求。台北:聯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解昆樺(2002)。心的隱喻--文學場域中知識份子的書寫意識。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趙樸初(1993)。古典文學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Chamberlain M.、Thompson, P.(1998)。Narrative and Genr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32.Proop, V.(1994)。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new window
33.Waldberg, Patrick(1971)。Surrealism。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34.白靈(198604)。大黃河。臺北市: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白靈(2003)。九十一年詩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洛夫(2000)。洛夫‧世紀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黎(1992)。親密書──陳黎詩選(1974-1992)。台灣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榮(200607)。詩性敘事與敘事的詩--中國現代敘事詩史簡編。台北:秀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Jensen. Klaus Bruhn、陳玉箴(2005)。媒介與傳播研究法指南:質性與量化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解昆樺(2007)。青春構詩:七○年代新興詩社與1950年世代詩人的詩學建構策略。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瘂弦、陳義芝(1998)。八十六年詩選。臺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蘇紹連(1990)。驚心散文詩。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蘇紹連(1997)。隱形或者變形。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燿德、鄭明娳(1993)。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卷。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黎(2001)。陳黎詩選--一九七四--二OOO。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3)。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余光中、蕭蕭(1997)。八十五年詩選。臺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黎(199512)。島嶼邊緣。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白萩(19710700)。白萩詩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莫渝(1999)。笠下的一群一笠詩人作品選讀。臺北縣:河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默、張漢良(1994)。創世紀四十年總目(1954-1994)。臺北市:創世紀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鄭愁予(1979)。鄭愁予詩集。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Barker, Chris、羅世宏(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芳明(2002)。後殖民臺灣:文學史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Berger, A. A.(1997)。Narrative in popular culture, media, and everyday life。Thousand Oaks, CA。  new window
56.王溢嘉(2001)。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呂正惠(1992)。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W. J. Severin、J. W. Tankard, Jr.、羅世宏(2000)。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白萩(200502)。現代詩散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默(1983)。剪成碧玉葉層層--現代女詩人選集。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洛夫、侯吉諒、沙笛(1988)。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台北市:漢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解昆樺(2004)。臺灣現代詩典律的建構與推移:以創世紀詩社與笠詩社為觀察核心。臺北:鷹漢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洛夫(1970)。無岸之河。大林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蕭蕭(1984)。七十二年詩選。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默、向明(1993)。八十一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梅新、鴻鴻(1994)。八十二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辛鬱、白靈(1996)。八十四年詩選。臺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Gray, Ann、許夢芸(2008)。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臺北縣:韋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Wimmer, Roger D.、Dominick, Joseph R.、黃振家(2006)。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向陽(1999)。向陽詩選1974-1996。台北市: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黎(1990)。小丑畢費的戀歌。臺北:圓神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瑞騰(1991)。臺灣文學風貌。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向明(1991)。七十九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默、白靈(2000)。八十八年詩選。台北:創世紀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默(1989)。七十七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Williams, Raymond(1977)。Marxism and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7.李亦園(19780000)。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Stokes, Jane、趙偉妏(2008)。教您如何做文化暨媒介研究。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呂正惠(1992)。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林于弘(2004)。臺灣新詩分類學。臺北:鷹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白靈(2000)。白靈世紀詩選。臺北市: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洛夫(1974)。魔歌:洛夫詩集。臺北:中外文學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Chatman, Seymour B.(1978)。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4.余光中(1984)。在冷戰的年代。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張漢良(1988)。七十六年詩選。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李瑞騰(1986)。七十四年詩選。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余光中(1976)。天狼星。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余光中(1990)。夢與地理。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孟樊(1993)。新詩批評。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洛夫(1969)。詩人之鏡。大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洛夫、杜十三(1995)。八十三年詩選。現代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義芝(1985)。青衫。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林東泰(20080000)。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羊令野、張默(1980)。龍族的聲音。臺北:國軍新文藝運動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商禽、焦桐(1999)。八十七年詩選。臺北:創世紀詩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蘇紹連(2001)。台灣鄉鎮小孩。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