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船山莊學之「德凝」觀--評騭莊學為何通君子之道而又未立人道之極
書刊名:彰化師大國文學誌
作者:施盈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h, Ying-yo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9
頁次:頁281-304
主題關鍵詞:人道王船山君子之道修德莊子解莊子通德凝Annotation of Zhaung-ziDe-NingHumanityThe way of gentlemenWang Quan ShanXiu-DeZhaung-zi to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
  • 點閱點閱:121
期刊論文
1.林文彬(20040600)。王船山援莊入儒論。興大人文學報,34(上),223-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懷承(199409)。王船山道德價值論精華。孔孟學報,68,235-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盈佑(20051000)。王船山莊學之研究--論「神」的核心意義。白沙人文社會學報,4,1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蓀銘(2003)。船山在終極關懷上的推故出新。鵝湖月刊,338,25-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盈佑(2006)。船山莊學之研究:探析「凝神」之飽滿義涵。人文學報,30,347-3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周芳敏(2005)。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彬(1986)。王船山莊子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雪花(2005)。非常行旅--〈逍遙遊〉在變世情境中的詮釋景觀(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景賢(1983)。王船山之道器論,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盈佑(2006)。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夫之(1993)。莊子解。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贇(2007)。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梁劍(2007)。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而上學闡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2001)。中國思想史。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夫之、楊堅(1998)。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立文(200012)。船山哲學。臺北縣: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明陽(2000)。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市:臺大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92)。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昭旭(1996)。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穆(20010400)。晚學盲言。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盈佑(2009)。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英時(1976)。中國哲學思想論集 : 清代篇。臺北:牧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來(2004)。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鄧輝(2005)。王船山歷史哲學研究。王船山歷史哲學研究。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兵(2006)。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