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丁奇述論書法創造之根本原理--主體自由與宇宙自然的諧和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蘇子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u, Tzu-chi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
頁次:頁55-97
主題關鍵詞:陳丁奇天鶴仙史書道書法創造根本原理方筆與圓筆形質與性情意先筆後合自然之原理主體自由宇宙自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89
  • 點閱點閱:121
嘉義陳丁奇先生(1911-1994)字壽卿,號天鶴仙史,有「南台書宗」美譽。淡泊名利、正直耿介,書風獨特、迭創新境,回顧自然「原始」及借鏡傳統與現代「人文」,融攝古今中日,直向渾合天人的「神妙」道境探問,乃台灣書法史上極重要的代表人物與書法教育家。以其深厚卓絕的書道創作實踐及豐富精進的書道教育經驗爲底,汲取日方現代化的書法理論精華以匯歸中華書道傳統,故其所傳述或闡論之書學非常可觀、發人深省。本文即以其所呼籲的學書目的或書道宗旨爲論述前提,就其所述論之書法創造(或構成書法美)的幾項根本原理,加以引介和闡發,終至透顯書道的最高理想和終極原理,並隨處以陳丁奇先生的書作相印證。文中指出由體悟原理與精熟技藝,而爲我所用,以上達自由超越、順動不息的「藝道」或「道藝」,此乃陳丁奇先生所強調的書法創造之宗旨,而欲臻此,除了要超越現實名利外,宜於書法創造之根本原理先有所會。此中,「方筆與圓筆之原理」乃主就筆法方面而言;「內含與外拓之原理」可說是方圓之較抽象力勢面向的說明;「構築與非構築之原理」以及「均衡」、「比例」、「變化」、「統一」等「書體結構四原則」則就章法、結構而論;「形質與性情之原理」可謂以上筆墨線質與章法結構兩面原理之辯證統合,以述其間之形神關係者;「意先筆後之原理」爲就人心情意與表現技術之主從關係而說,由此始能彰明藝與匠之分際;「合自然之原理」則揭示主客、內外、上下之整體統合,以達均衡和諧、自然順動而自由自在之書道的終極理想。如此,在書道創造的終極原理中,主觀人性與客觀形式兩面諧和貫通而形成書法之美,顯示了主體自由與宇宙自然之諧和一致,而萬物一體、大化流行,契於醇遠靈妙的道境。在此等引介和闡述中,吾人也接續著追根究柢、引申發揮。例如,對於方圓用筆之造形與線質關係的哲學性詮釋,或已多少呈現了融貫古今而具造形美學之普遍意義的創造性詮釋;又如本儒道與宋明理學之貫天人、通物我的哲理,試圖闡發作爲書道最高理想和終極表現原理之所謂「合自然」的真實與深層意義。
會議論文
1.陳丁奇(1991)。簡報學行草書的經過及心得(黑與白--布白均衡)。高雄縣中小學教師書法研習會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丁奇。池畔閒談--談現代所謂「書」的基本性格。嘉義市書法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丁奇(1969)。研習書法入門最低限度的基礎常識。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丁奇(1987)。研習書法入門最低限度的基礎常識。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丁奇(1993)。研習書法入門最低限度的基礎常識。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丁奇(1979)。書法與中華民族思想。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丁奇(1983)。書與道--研習書法與脩身養性。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丁奇(1983)。書怎麼樣才能寫得好(書法妙訣)。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丁奇(19860605)。簡報書法研習心得和現代中日書法比較。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丁奇(1993)。學書道立意根本原則。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丁奇。池畔閒談--書道均衡之功能四要素。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丁奇。書法的修練。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丁奇(1970)。張猛龍碑基本筆法與結構法。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丁奇(1992)。張猛龍碑基本筆法與結構法。嘉義玄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0401)。陳丁奇逝世十周年書法紀念巡迴展小冊。嘉義:玄風書道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上條信山(19630907)。新訂現代の書教育。東京:木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上條信山(19690605)。新訂現代の書教育。東京:木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上條信山(19800915)。新訂現代の書教育。東京:木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石橋啟十郎(19730109)。中國書道史序說。東京:株式會社角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石橋犀水(19750225)。新書道概論。株式會社日本習字普及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石橋犀水(19760525)。新書道概論。株式會社日本習字普及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橋信次(19730901)。心の原奌。東京:天宝出版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橋信次(19880205)。心の原奌。東京:天宝出版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君毅(199109)。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雷(200309)。傅雷美術講堂--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與中國書畫。臺北:三言社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家駱(199210)。藝術叢編第一集.第二冊.宋元人書學論著。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福樂雅集(200207)。謝宗安書法紀念專輯。臺北:中華書道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瓦西里• 康丁斯基、吳瑪悧(1985)。點線面--繪畫元素分析論。台北:藝術家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Kant, Immanuel、宗白華、韋卓民(1986)。判斷力批判。臺北:滄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唐君毅(199109)。中國哲學原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Kandinsky, W.、吳瑪俐(19850800)。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康有為(199901)。廣藝舟雙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康丁斯基、吳瑪俐(2000)。點線面。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康丁斯基、吳瑪俐(200608)。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丁奇(2000)。陳丁奇論書粹談。臺北:蕙風堂筆墨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俞劍華(1998)。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陳丁奇(1992)。陳丁奇書法選集。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丁奇(200401)。天鶴仙史--陳丁奇書法選集。嘉義:玄風書道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丁奇(1997)。天鶴賸墨--陳丁奇書法選集。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簡(199804)。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仁鈞(2003)。書譜導讀。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丁奇(1997)。書道教育概說。臺北:蕙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唐君毅(1991)。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康德、牟宗三(1992)。判斷力之批判。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1979)。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振華、李明輝(2005)。論康德哲學。臺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牟宗三(1991)。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徐復觀(1981)。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丁奇(1986)。毛筆書法「書」藝術化與中華民族思想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5)。第三屆玄風書道展,嘉義市:玄風書道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