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船山《詩經》學之開展運用--試析《宋論》中的「主體-《詩》-歷史」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施盈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h, Ying-yo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
頁次:頁109-122
主題關鍵詞:王船山宋論船山詩經學詩經詩經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56
  • 點閱點閱:64
期刊論文
1.朱孟庭(20050500)。王夫之論《詩》的文學闡釋。東吳中文學報,11,191-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潔之(20051200)。由道器之辨論王船山證立形而上的進路。國文學報,38,3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章錫(19860600)。王船山「詩廣傳」論道德倫理。鵝湖,11(12)=132,50-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忠慎(20040600)。王夫之「詩經」學新探。國文學誌,8,299-3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平(1995)。從《宋論》看王夫之的史論特點。北京教育學院學報,3,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沛霖(1996)。打破傳統硏究模式的《詩經》學著作-讀王夫之《詩廣傳》。求索,3,102-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治樂:〈從《宋論》看王夫之的思想侷限〉,武漢:《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從《宋論》看王夫之的思想侷限。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盈佑(2006)。船山莊學之硏究:探析「凝神」之飽滿義涵。人文學報,30,347-3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涂波(2007)。《詩廣傳》主旨新探。船山學刊,63(1),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愈宗(2005)。從《詩廣傳》看王夫之的詩情觀。船山學刊,56(2),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玲先(2001)。王船山《詩廣傳》的文化感及其它。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2(4),113-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施盈佑(2006)。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芳敏(2005)。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彬(1986)。王船山莊子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章錫(1985)。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保瑞(1993)。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進路並重的形上學進路(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晉龍(1997)。明代詩經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詩娟(2004)。王夫之《詩經稗疏》硏究。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涂治瑛(2001)。王船山宋論之硏究。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增財(1972)。從讀通鑑論宋論淺窺王船山的思想。私立輔仁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愈宗(2006)。《詩廣傳》詩學思想硏究。山東師範大學,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夫之(1993)。莊子解。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發貴(2001)。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崔海峰(2006)。王夫之詩學範疇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裴普賢(1997)。詩經評註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玄(1990)。毛詩鄭箋。台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1975)。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志盛、劉萍(1999)。王船山著作叢考。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夫之(1977)。宋論。台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隸樸(1985)。詩經毛傳譯解。詩經毛傳譯解。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章啟輝(2001)。曠世大儒--王夫之。河北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啟超(196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沒有紀錄: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衷爾鉅(1997)。大儒列傳:王夫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立文(200012)。船山哲學。臺北縣: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定生(1978)。定生論學集:詩經與孔學研究。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黎靖德、王星賢(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萐父、許蘇民(200204)。王夫之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寶楠、劉恭冕、高流水(1990)。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船山(1998)。續春秋左氏傳博議。湖南: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傳才(1990)。詩經語言藝術。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袁梅(1985)。詩經譯注。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敔(1998)。大行府君行述。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戍國(2004)。禮記校注。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Escarpit, Robert、葉淑燕(1990)。文學社會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船山(1996)。詩廣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立文(2001)。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曾昭旭(1983)。王船山哲學。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慶彰(1987)。詩經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朱自清(2001)。詩言志辨。臺北:頂淵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安梧(1991)。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屈萬里(1983)。詩經詮釋。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來(2004)。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龍宇纯(2002)。絲竹軒詩說。五四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忠慎(20020000)。朱子《詩經》學新探。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贇(2002)。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船山(1998)。詩經稗疏。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西堂(1967)。王船山學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孝魚(1975)。船山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鄭輝(2004)。王船山歷史哲學硏究。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思齊(2004)。論王夫之關於《詩經》中宗教特徵的思想。詩經硏究叢刊 \\ 中國詩經學會 (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中國詩經學會(2002)。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蔡先金(2006)。孔子詩學硏究。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船山(1998)。詩經考異。船山全書。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船山(1998)。詩經叶韻辨。船山全書。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海慶(2004)。船山美學思想硏究。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康曉城(1988)。先秦儒學詩教思想硏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曾昭旭(1987)。性情與文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沙特(1991)。沙特文學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朱熹。詩經集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夫之(2001)。讀通鑑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