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過程模式的課程設計在歷史教學的應用
書刊名:歷史教育
作者:沈育美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5
頁次:頁75-95
主題關鍵詞:課程設計過程模式史坦豪斯目標模式歷史教學歷史思維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殷墟出土文物甲骨文青銅器紋飾神入影視史學多元智慧能力合作學習實踐理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8
  • 點閱點閱:26
過程模式重視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與教師的專業思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本文以高一歷史課程設計為例,在傳統的目標模式之外輔以過程模式的課程設計,記錄、反思這種具有實驗性質與教學研究的歷程,將歷史教育的理念與歷史知識的本質探究蘊含於師生共同玩味的歷史學習中,從主題設計與原本課程單元的連結、主題設計的理念與教學目標、學生的呈現、課後教師的省思與檢討等四個面向,討論過程模式實際在歷史課程上應用的成果。儘管過程模式的課程設計有不少優點,如:允許師生在教室中主動建構歷史知識,師生可以協調磋商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這種課程設計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一)學生的學習行為難以預測(二)高度仰賴教師的專業知能(三)教學時數過少會限縮成效。總結此種課程設計一學期後學生的表現,可觀察到的具體成效包括:體現多元智能與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研究歷史、涵蓄能力的熱忱,促進青少年實踐理性的成長。
期刊論文
1.周樑楷(19930800)。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88,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inburg, Samuel S.(2002)。歷史文本的認知性理解。清華歷史教學,1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Jenkins, Keith(1997)。歷史的再思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1987)。美的歷程。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寬(1997)。戰國史。上海:上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光雄、楊龍立(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啟彥(199401)。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香港: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 : 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清田(2006)。課程創新。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政傑(1993)。課程設計。臺北:五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東華、蔡瑄瑾(2003)。高級中學歷史(上)。高級中學歷史(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ee, Peter(1984)。Why Learn History?。Learning History。London。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ee, Peter(1991)。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Histor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Lond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