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思想分期之可能及其意義
書刊名:先秦兩漢學術
作者:林啟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Chi-pi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1
頁次:頁38-75
主題關鍵詞:孔子正名儒學ConfuciusZhingmingConfuci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80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李學勤(199901)。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發現。中國哲學,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名春(1995)。試論孔子易學觀的轉變。孔子研究,40,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頌之(200006)。孔子,一個神話學的個案研究--孔子神話研究之一。齊魯學刊,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名春(19940800)。帛書釋「要」。中國文化(風雲時代),10,6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明輝(19960100)。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臺灣社會研究,21,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瑋芬(20040600)。由「東洋」到「東亞」,從「儒教」到「儒學」:以近代日本為鏡鑑談「東亞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1),201-2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19881200)。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啟屏(20031200)。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鵝湖學誌,31,85-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甘懷真(2003)。東亞、儒學與王權:「漢字文化圏」研究的省思。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第五次學術講論會,(會議日期: 2003/0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輝(2000)。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內在超越性」問題。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00/06/29-07/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啟屏(2000)。論儒學詮釋中的「宗教性」。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研討會,臺灣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義正(2001)。先秦儒學流衍的再探討。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哲學系 (會議日期: 2001年4月21-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又銘(2001)。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1/09/28-09/29)。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5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啟屏(1995)。先秦儒法思想中的血緣問題與國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遷。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竹添光鴻(1988)。左傅會箋。台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皇侃。論語義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復觀(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偉勳(1991)。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sü, Cho-yün(1965)。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An Analysis of Social Mobility, 722-222B.C.。Stanford:Stanford Univ. Press。  new window
7.Dancy, Jonathan(1985)。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Epistemology。New York:Basil Blackwell Inc。  new window
8.錢穆(2002)。先秦諸子繫年。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Quine, W. V.、Ullian, J. S.(1970)。The Web of Belief。New York:Random House Inc。  new window
10.杜維明(1989)。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大陸講學、問難和討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荀卿、北大哲學系(1983)。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6805)。心體與性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寶楠、劉恭冕、高流水(1990)。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錢穆(2002)。孔子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all, David L.、Ames, Roger T.(1987)。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Albany, NY:State U of New York P.。  new window
17.陳榮捷(19940000)。中國哲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正勝(1992)。古代社會與國家。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伯峻(1982)。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確(1979)。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焦循(1988)。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勞思光(1997)。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述先(20000000)。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學勤(1992)。周易經傳溯源--從考古學、文獻學看《周易》。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希旦、沈嘯寰、戴聖、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啟屏(2003)。乾嘉義理學的一個思考方向--論「具體實踐」的重要性。乾嘉學者的的義理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啟屏。「正統」與「異端」--以清初的經典認同為例。道統的偶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偉勳(1994)。現代儒學的詮釋學暨思維方法論建立課題--從當代德法詮釋學爭論談起。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