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太平經》三一思維的調和觀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玉芳
作者(外文):Chen, Yu-fa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
頁次:頁371-386
主題關鍵詞:太平經三一思維調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0
  • 點閱點閱:59
《太平經》創作於漢代紛亂的政治環境,故提出「調和」以作為安身立命之法。受到氣化宇宙論影響,並將傳統陰陽宇宙論加以轉化,《太平經》產生尚三,以三為和諧、圓滿的思想。《太平經》對於陰陽、五行宇宙觀的繼承有所轉化,不同於陰陽的消長,及五行的相生相勝,《太平經》更重視陰陽二者之「調和」關係,在此調和思維下,使得「三一思維」應運而生。「三一思維」為《太平經》作者有意識地將宇宙萬物比附在以三為結構的宇宙系統中,認為宇宙萬物皆是一分為三。而三一思維,並非於《太平經》時突然出現,而是循序漸進,乃思想史上一自然而然的產物。 本文將梳理先秦至漢代「三」字之使用方式,企圖找出漢代使用「三」的特殊方法,並從中看出在調和思想下,人主體地位的轉變。
期刊論文
1.陳麗桂(199503)。從《太平經》看道教對黃老理論的附會與轉化。中國學術年刊,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福濱(20060800)。《太平經》氣化論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33(8)=387,49-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麗桂(19970300)。從天道觀看董仲舒融合陰陽與儒學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學術年刊,18,17-30+431-4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雅清(20020900)。董仲舒對陰陽概念的運用。孔孟學報,80,123-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錫琛(2002)。論《太平經》的倫理思想。哲學與文化,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卿希泰(2009)。試論《太平經》關于天地人「三合相通」與「中和」的思想及其現實意義。中國道教,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戴傳江(2003)。試論《太平經》「三一為宗」思維模式及其意義。中國道教,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兆珍(2000)。《淮南子》中的天地人之道。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范曄、班固(1978)。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74)。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班固、顏師古(1972)。漢書。臺北市:明倫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平(1995)。《太平經》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夢鷗(1966)。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穆(1995)。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祝瑞開(1989)。兩漢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春峰(2006)。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于吉、王明(1960)。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中偉(20040000)。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維研究。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麗桂(1997)。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孟祥才、胡新生(2002)。齊魯思想文化史--從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