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蜂蝶與花意象的情欲隱喻--以明雜劇《陳子高改粧男后記》中的蜂蝶與花意象為例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張馨月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1
頁次:頁43-64
主題關鍵詞:蜂蝶與花意象情欲隱喻採花男王后性別越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3
  • 點閱點閱:125
本文將文學裡的意象視為運用譬喻手法於符號運用的符徵,自蜂蝶與花的生物特性立論,梳理中國歷代文學裡蜂蝶與花情欲意象的符旨,析論明雜劇《男王后》裡蜂蝶與花意象的情欲象徵意義及所運用的譬喻手法──「蝶蜂採花」的情欲象徵、「亦蝶亦花」的性別移轉及「蜂蝶同枝」的情欲流動,同時探究此劇的情欲隱喻和其思想文化互相指涉的語境。此劇蜂蝶與花意象的情欲隱喻圍繞著以心理主導情欲互動的意義,由標記人物性別與表露情欲心理,導向性別可越界、性向可變易、情欲腳色可超脫性別認定等情欲觀,反映當時文人賞花的心理,符合明代心學轉化後所引發文學創作中對情欲的重視,亦與男風等文化背景相關,用於情欲隱喻的蜂蝶與花意象遂為反映特定時期思想與文化的、具高度象徵意義的符號
期刊論文
1.陳佳琦(199810)。明雜劇「男王后」中的性別認同問題。藝術論衡,4,40-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惠綿(20050700)。情欲流動與性別越界--《三個人兒兩盞燈》與《男王后》之觀照。戲劇學刊,2,63-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燕芝(2001)。明代中後期文人雜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喻緒琪(2007)。明清扮裝文本之文化象徵與文藝美學。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馨月(2011)。中國雜劇的蝴蝶意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施曄(2008)。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同性戀書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方(2003)。中國性文化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羲(1966)。明儒學案。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婉如、James A. Hall, M. D.(2006)。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華新、陳宗明(2004)。符號學導論。符號學導論。河南省鄭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枕亞、張鷟、黃瑚、黃珅(2007)。遊仙窟.玉梨魂。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德蒼、汪協如(2005)。綴白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錯(2005)。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秦淮寓客(1985)。綠牕女史。台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龔鵬程(2010)。中國文學史。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驥德(1959)。曲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艮(1987)。王心齋全集。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矛鋒(1996)。同性戀美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贄、張建業(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79)。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子方(19980000)。明雜劇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西周生(2006)。醒世姻緣傳。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小虹(19950000)。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家駱(1985)。全元雜劇初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湯顯祖、徐朔方(1999)。湯顯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陵、吳兆宜、程琰(1956)。玉臺新詠箋注。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姚思廉(1974)。二十五史‧陳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趙崇祚(1987)。花間集。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史能之(1983)。咸淳毗陵志。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宋人原著、畢寶魁(2004)。宋詞三百首譯注評。新北市中和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溥(1976)。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陽明(1953)。王陽明全書 \ 第1到4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孔尚任、梁啟超(1970)。桃花扇註(上下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紀曉嵐(1984)。閱微草堂筆記。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樵雲山人(1994)。飛花艷想。國歷代禁燬小說集粹. 第五輯第四冊。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森、徐德明(2010)。品花寶鑑(上)(下)。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明人原著、沈泰、鄒式金(1979)。盛明雜劇(共三集)。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明人原著、陳萬鼐(1979)。全明雜劇(共十二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世貞(1985)。豔異編 . 第5冊。明清善本小說叢刊. 第二輯短篇文言小說(二)筆記。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馮夢龍(評輯)(1985)。情史類略。明清善本小說叢刊. 第二輯短篇文言小說(二)筆記。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廷玉(1974)。二十五史‧明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杰(2008)。中國古代同性戀圖考。雲南省昆明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唐子俊、Kring, A. M.(2009)。變態心理學。雙葉書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Barthes, Roland(2008)。羅蘭‧巴爾特文集--符號學原理。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賴其萬、符傳孝、Freud, Sigmund(1997)。夢的解析。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明娳(2001)。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愚村(1992)。中國的蝴蝶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