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龍惕書》與「龍惕說」議辯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朱湘鈺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
頁次:頁161-201
主題關鍵詞:季本浙中王門龍惕龍惕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2
  • 點閱點閱:14
「龍惕說」乃浙中學者季彭山( 1485-1563)於嘉靖十五年( 1536)懼於同門主自然為宗者之流於無節而提出者,此論一發,立刻引起諸子之熱烈回應。不過,當年首揭「龍惕說」的第一手資料──〈與楊月山龍惕書〉一度被認為已亡佚,故研究者在論及此議題時,多僅能概略性地論述,更遑論此說所引發的論辯。本文要在呈現彭山當年所編纂的《龍惕書》第一手文獻,並藉此董理、闡釋「龍惕說」及其議辯之內涵,期能透過此文獻之整理與問世,一補過去相關研究之不足,並根據此研究成果,重新審視「龍惕說」在王學思想史上的定位。
期刊論文
1.鄧克銘(20070600)。王陽明以鏡喻心之特色及其異說。臺大中文學報,26,153-155+157-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騰達(20080600)。陽儒陰釋:論羅整菴、湛甘泉對楊慈湖的評判。中國文學研究,26,77-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克銘(20000300)。明中葉羅欽順之禪學批評的時代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6,487-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克銘(199901)。楊慈湖をめぐる陽明學の諸相。東方學,97,6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祖漢(20070100)。王龍溪與季彭山的論辯。當代儒學研究,1,2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湘鈺(2006)。平實道中啟新局--江右三子良知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季本(199703)。易學四同。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季本(1603)。龍惕書。北京市:北京圖書館縮微制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季本在(1988)。季彭山先生文集。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元忭(1997)。不二齋文選。臺南市: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薛侃(1995)。研幾錄。臺南市: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聶豹(1997)。困辯錄。臺南市: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般剌蜜帝(2007)。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5)。玄珠心鏡註。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元錫(1996)。皇明書。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季本(199509)。說理會編。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李一忻(2004)。周易本義。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丁福保(1993)。六祖壇經箋註。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宗羲(1985)。明儒學案。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瑞漢、程德祥(2000)。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黎靖德、王星賢(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光地(2002)。周易折中。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渭(2003)。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良幹、張元忭(199608)。(萬曆)紹興府志。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永植、潘文國(2003)。朱熹的自然哲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學智(2003)。明代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畿(1970)。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鄒守益(1997)。東廓鄒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歐陽德(1997)。歐陽南野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聶豹(1997)。雙江聶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守仁、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注集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明(2002)。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震(2001)。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欽順、閻韜(1990)。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國翔(2005)。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季本。大學私存(縮微制品第12761號)。,北京市:北京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牟宗三(1999)。枯槁有性:理氣不離不雜形上學之完成。心體與性體。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述先(1995)。朱子理氣二元不離不雜的形上學。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來(2000)。理氣論。朱子哲學研究。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九淵(2008)。與朱元晦一。陸九淵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分論一:濂溪與橫渠。心體與性體(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來(2000)。朱陸之爭。朱子哲學研究。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月惠(2005)。聶雙江、羅念菴與王門諸子的論辯。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程明道之一本論。心體與性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日章(1986)。闢佛言論。程顥、程頤。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月惠(2005)。聶雙江「歸寂」說析論。良知學的轉折。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