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悟與理學的動靜難題
書刊名:國文學報
作者:楊儒賓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Rur-bi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52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動靜悖論太極動而生陽理發氣發理乘一途說ComprehensionMove and stillnessParadoxTai-ji's motion bringing out YangDisclosure of LiWhen Qi moving, Li control the Qi at the same tim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06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吾妻重二(199410)。太極図の形成--儒仏道三教をめぐる再検討。日本中国学会報,46,7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rman, Jonathan R.(2001)。Human Heart, Heavenly Heart: Mystical Dimensions of Chu His's Neo-Confucianis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69(1),103-129。  new window
3.李申(1991)。太極圖淵源辨。周易研究,1,2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淳(1973)。北溪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抃(1973)。清獻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珥(2011)。栗谷先生全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滉(2011)。退溪先生全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崔英辰、邢麗菊(200811)。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耀明(2009)。佛理、禪悟與邏輯。求索之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六十周年系慶論文集.校友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來(1988)。朱熹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洪先(1983)。念菴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邵雍(1979)。伊川擊壤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月惠(201005)。異曲同調--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釋德清(1983)。憨山老人夢遊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震、王龍溪(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時(1974)。楊龜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簡、孔子文化大全編輯部(1991)。慈湖先生遺書。濟南: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69)。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tace, Walter Terence、楊儒賓(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熹、陳俊明(2000)。朱子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德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顧憲成(1995)。顧端文公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述先(1982)。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九淵、鍾哲(1980)。陸九淵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祖漢(20050000)。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敦頤、陳克明(1990)。周敦頤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94)。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明輝(20050000)。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4)。《易經》與理學的分派。中國詮釋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20000)。格物與豁然貫通--朱子〈格物補傳〉的詮釋問題。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