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媽祖廟現存「御匾」研究:兼論其所反映的集體記憶與政治神話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李建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Chian-wei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86
頁次:頁103-179
主題關鍵詞:御匾與天同功媽祖廟集體記憶政治神話Imperial plaqueYu Tian Tong GongMazu templesCollective memoryPolitical myth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77
  • 點閱點閱:206
期刊論文
1.王汎森(20080500)。歷史教科書與歷史記憶。思想,9,123-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暘睢(1955)。大天后宮的匾聯。臺南文化,4(3),5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暘睢(19560200)。孔子廟之匾聯。臺南文化,5(1),6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建緯、張志相(20130300)。彰化定光佛廟調查與研究:其歷史、信仰與文物。臺灣文獻,64(1),129-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桐峰(19790100)。臺南市廟宇的匾額調查。臺南文化,6,14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4)。文物專刊。臺南文化,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福鑄(2009)。從清代臺灣媽祖宮廟題匾看媽祖的助戰功能。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9(5),2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諸葛正(20051200)。臺灣木工藝產業的生根與發展過程解讀(1)--文獻中清治時期(1985年以前)所呈現的場景。設計學報,10(4),107-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貴文(20110600)。傳說、歷史與集體意識--從草屯龍德廟的「刑期無刑」匾談起。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30,2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石暘睢(1956)。臺南市中、東、南三區的匾聯。臺南文化,5(2),4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婉窈(20100900)。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臺灣風物,60(3),1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顏娟英(20070300)。日治時期寺廟建築的新舊衝突--1917年彰化南瑤宮改築事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2,191-266+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Coser, Lewis A.、邱澎生(19931100)。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當代,91,2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omers, Margaret R.(1994)。The Narrative Constitution of Identity: A Relational and Network Approach。Theory and Society,23(5),605-649。  new window
15.吳乃德(20080100)。書寫民族創傷: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記憶。思想,8,3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石文誠(2011)。從熟番到漢人?以清代臺灣南部新港社群爲例。第五屆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0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緯(2013)。臺灣媽祖廟所見「與天同功」匾形式與工藝研究。2013臺中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309-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明德(1995)。解讀寺廟的匾聯文化--以臺灣地區的城隍廟為例。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319-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仁政(2013)。重要古物「刑期無刑」古匾保存管理維護調查研究結案報告書。南投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緯(2013)。彰化縣古蹟中既存古物登錄文化資產保存計畫。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滋敏(2008)。澎湖碑記、匾額、楹聯的海洋意象(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燕玉(2005)。臺灣三山國王廟匾聯研究--以新竹縣及宜蘭冬山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瑋鄉(2012)。臺南地區主祀鄭成功廟宇之匾聯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美琪(2011)。台灣彰投地區城隍廟研究--匾聯析義(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曉望(2007)。媽祖信仰史研究。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鍇(1998)。說文解字四種說文繋傅。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文龍(1999)。細說彰化古匾。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志宇(2005)。苑裡慈和宮誌。苗栗:苑裡慈和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天妃顯聖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岑毓英、黃振南、白耀天(2005)。岑毓英集。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維錢、周金琰、鄭麗航(200710)。媽祖文獻史料彙編。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傳(1958)。臺東州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全國寺廟編整委員會(1990)。臺灣寺廟大觀•朝聖的足跡。臺北:道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卓克華(2012)。民間文書與媽祖廟之研究。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明德(1994)。臺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査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聲(1992)。中華名匾。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洛陽文物管理局、洛陽民俗博物館(2002)。洛陽匾額。北京:朝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性榮(1987)。全國佛剎道觀總覽。臺北:樺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春祥(2007)。在傳播中的迷霧--二二八事件的媒體印象與社會記憶。臺北:韋伯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瓦爾特•班雅明、許綺玲(1996)。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臺灣攝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本政(1993)。清實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曹林娣(1999)。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鑒賞。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許葉金(1980)。中港慈裕宮志。苗栗:中港慈裕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彭紹周(1986)。臺灣道廟誌第一輯•宜蘭縣。臺北:中華道教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曉馨、曾絮敏(2009)。南瀛古匾誌。臺南縣新營市:臺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工杜(1996)。第一級古蹟祀典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文物研究叢刊。臺南:臺南大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齊心(1996)。北京名匾。北京: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Barthes, Roland、Lavers, Annette、Smith, Colin(1964)。Elements of Semiology。New York: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25.Minor, Vernon Hyde(2001)。Art History's History。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Inc。  new window
26.曾吉連(2001)。祀典台南大天后宮志。台南:祀典台南大天后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2003)。清代媽祖檔案史料匯編。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見川、李世偉(2000)。台灣媽祖廟閱覽。台北:台灣閱覽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彼得•伯克、姚朋(2010)。歷史學與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世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米歇爾•福科、謝強、馬月(2003)。知識考古學。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關山情(1980)。臺灣古蹟全集。戶外生活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Foucault, Michel(1975)。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Paris:Gallimard。  new window
33.林德政(1993)。新港奉天宮志。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09)。清德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Assmann, Jan、Livingstone, Rodney(2006)。Religion and Cultural Memory: Ten Studie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7.鄭喜夫、莊世宗(1988)。光復以前臺灣匾額輯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Barthes, Roland、Lavers, Annette(1972)。Mythologies。New York: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39.Welzer, Harald、季斌、王立君、白錫堃(2007)。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9)。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雅克.勒高夫、方仁杰、倪復生(2010)。歷史與記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杉山靖憲(1916)。臺灣名勝舊蹟誌。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6)。明清臺灣檔案彙編。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昉(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蔡相煇(20060000)。媽祖信仰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石萬壽(20000000)。臺灣的媽祖信仰。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劉良璧(1993)。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Brooker, Peter、王志弘、李根芳(2003)。文化理論詞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應貴(19990000)。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奕龍(2012)。廈門港朝宗宮乾隆皇帝御賜「恬瀾貽貺」匾額之由來。媽祖文化研究論叢。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龍(1998)。驚渡大甲溪--清末大甲溪架橋築堤考略。臺灣中部的人文。臺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瓦爾特•班雅明、張堅、王曉文(1988)。機器複製時代的藝術品。現代藝術和現代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auss, Marcel(1968)。Essai sur le don. Forme et raison de Fechange dans les societes archaiques。VAnnee Sociologicjue, seconde serie, 1923-1924。Paris:Le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new window
5.張珣(19990000)。香客的時間經驗與超越:以大甲媽祖進香為例。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斌(19990000)。墓葬與襲名:排灣族的兩個記憶機制。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