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記憶史拓展孫中山研究空間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羅福惠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9:2=62
頁次:頁89-92
主題關鍵詞:中國近代史記憶史孫中山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3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Burke, Peter、劉華、李宏圖(2000)。西方新社會文化史。歷史教學問題,2000(4),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蘊茜(2006)。空間重組與孫中山崇拜--以民國時期中山公園為中心的考察。史林,2006(1),1-18+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堅(2000)。法國史學的新發展。史學理論研究,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堅(2010)。記憶與歷史的博弈:法國記憶史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10(3),205-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衛威(1996)。五四留給胡適的歷史記憶。徽州社會科學,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放春、李猛(1997)。集體記憶與社會認同--口述史和傳記在社會與歷史研究中的運用。國外社會學,1997(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厚立(1997)。回憶也可是訟釋:歷史記憶與歷史真相。開放時代,19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念群(1997)。歷史記憶之鑑。讀書,199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蘊茜(2006)。合法性與“孫中山”政治象徵符號的建構。江海學刊,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蘊茜(2006)。植樹節與孫中山崇拜。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6(5),7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蘊茜(2006)。“總理遺像”與孫中山崇拜。江蘇社會科學,20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蘊茜(2009)。國家典禮、民間儀式與社會記憶--全國奉安紀念與孫中山符號的建構。南京社會科學,2009(8),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段春暉(2007)。民國時期孫中山社會記憶的生產路徑分析。理論觀察,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福惠(2011)。研究“辛亥革命記憶”的意義與方法。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羅國輝、邵雍(2011)。略論抗日戰爭時期的孫中山紀念活動。廣東社會科學,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聲、高翔宇(2011)。全面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孫中山紀念與儀式政治--以く申報〉為中心的考察(1937.7〜1938.11)。三明學院學報,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靳燕浚(2015)。延安時期中共對孫中山及辛亥革命紀念的主題研究。湘潮(下半月),20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靳燕凌(2015)。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的紀念與評價。湘潮(下半月),2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海鵬(2001)。五十年來中國大陸對孫中山的紀念與評價。黨的文獻,20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連生(2011)。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建構紀念辛亥革命和 孫中山的歷史記憶。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蘊茜(2005)。時間、儀式維度中的「總理紀念週」。開放時代,2005(4),6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明珂(19960900)。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3),147-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Nora, Pierre、黃豔紅、孫江(2015)。記憶之場:法國國民意識的文化社會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福惠、朱英(2011)。辛亥革命的百年記憶與詮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