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體感科技融入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適應體育教學效能之研究
書刊名: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
作者:劉怡妙陳志軒
作者(外文):Liou, Yi-miaoChen, Chih-hsua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8
頁次:頁1-33
主題關鍵詞:健康體適能智能障礙體感式遊戲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Assisted somatosensory video gam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1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謝協君(20100700)。親子玩具活動對腦性麻痺幼兒動作發展的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2),81-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曜全、許筑涵、陳威穎、林小蕙、宋岱芬、吳昇光(20120600)。兒童動作評量測驗與第二版粗動作發展測驗之評分者內與評分者間信度。身體活動與運動科學學刊,1(1),43-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裕豐(19970300)。殘障者適應體育運動的演進及發展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忠(19930600)。殘障者的體適能。國民體育季刊,22(2)=97,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昭璿、才頌潔(20060600)。探討適應體育教學之範疇。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1,68-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宜霈、鈕文英(20051200)。腦性麻痺兒童適應體育教學之成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4,217-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曜全、李采娟、朱怡菁、林小蕙、吳昇光(2009)。臺灣兒童動作評估測驗之信度分析與常模建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4(1),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玉琪、林欣儀(20101200)。瑜珈運動對智能障礙兒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國小特殊教育,50,82-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亭芳、張芸婷、陳明聰、張千惠(20140300)。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Pointing Device or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 by Using an Internal Evidence-based Approach。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9(1),85-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淑玟、羅錦興(20101100)。高位頸髓損傷者輔助科技延伸服務長期探索之旅。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美和(19850600)。中小學教師對中度智能不足學童的認識與態度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5-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榮昌(20020300)。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Stereotypical Behavior in a Child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in Tennessee, USA。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171-188。new window  new window
13.陳志佳(20061200)。學校融合體育的理念與做法之應用。國民教育,47(2),99-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aelens, B. E.、Epstein, L. H.(1998)。Behavioral engineering of activity choice inobese childr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22,275-277。  new window
15.Claire, C.(2008)。Video Games in the Clivic PTS Early Results。Physiotherapy Magazine,16(5),22-28。  new window
16.Schulz, J.、Henderson, S. E.、Sugden, D. A.、Barnett, A. L.(2011)。Structural validity of the Movement ABC-2 test: Factor structure comparisons across three age groups。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32(4),1361-1369。  new window
17.Smits-Engelsman, B. C. M.、Fiers, M. J.、Henderson, S. E.、Henderson, L.(2008)。Interraterreliability of the 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Physical Therapy,88(2),286-294。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萌智、賴威宇、李逸凡、林威宏(2007)。數位內容在情境學習之應用--以角色扮演電腦遊戲為例。2007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研討會。臺北縣:華梵大學。10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宗達(2011)。國小肥胖學童在體感式遊戲運動之運動效益之研究。「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吳鳳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月嬋、王漢中、張少熙、溫良財、楊仔媚、施登堯、陳慧如(2006)。適應體育專業師資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姿娟(2007)。桌球教學對發展協調障礙學童動作協調表現能力與熟練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佘宛諭(2011)。體感式運動電玩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維理(2012)。運用Wii課程教學對於提升學習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表現及運動認知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漢騰(2013)。體感式電玩於醫療復健成效之開發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智翔(2011)。互動式體感遊戲對桌球技能學習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宏泰(2010)。體感式WiiSports棒球遊戲對學童打擊表現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介伶(2012)。Kinect電玩遊戲介入對坐式生活型態高中職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曾文家商為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玉琪(2011)。瑜珈運動對智能障礙兒童健康體適能與人際互動之影響(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嘉峻(2010)。足球運動對發展協調障礙學童動作協調能力與視知覺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志銘(2010)。低氧運動訓練對中年肥胖上班族血脂與心肺適能之影響(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婉晴(2015)。國小男子籃球運動員動作協調能力與心肺功能之追蹤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采蓁(2012)。Kinect遊戲機對發展協調青少年體適能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豐姿(2011)。投籃訓練對發展協調障礙學童動作協調能力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姚翕雅(2012)。路跑活動訓練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自我概念及職業體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韻潔(2014)。體感式電玩遊戲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成效研究--以Kinect for Xbox 360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秀梅(2010)。跳繩課程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影響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怡君(2011)。十二週跳繩運動介入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惠雯(2004)。團體攀岩運動訓練對動作協調不良兒童之療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信益(2012)。十週Wii-Sports遊戲介入運動減重課程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及參與度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乃嘉(2006)。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進隆、蔡秀華、林晉利、黃谷臣、謝錦城、卓俊辰、卓俊伶、劉影梅、黃永任、巫錦霖(2007)。健康體適能:理論與實務。華格那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謝伸裕(2002)。ACSM 體適能手冊。臺北:九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herrill, C.(1997)。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recreation and sport: crossdisciplinary and lifespan。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5.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William, P.(1994)。Fitness for college and life。St. Louis, MO:Mosby-Year Book, Inc.。  new window
7.Heyward, Vivian H.、李水碧、朱嘉華、林嘉志、李佳倫、鄭景峰、林瑞興、洪暐、黃泰瑜(2012)。體適能評估與運動處方。台北市:禾楓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洸艟(2005)。運動科技與人生。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坤崇(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潘懷宗、隋安德、張雅芳、東森財經新聞臺(2013)。57同學會破除關鍵57健康迷思。新北市:凱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ombs, A.、Snag, D.(1989)。Individual Behavior: A Perceptual Approach to Bebavior。New York:Happer and Brothers。  new window
12.Sharkey, B. J.(1990)。Physiology of Fitness。St. Louis, MO:Mosb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界山(1997)。體適能的檢測與評量。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