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記憶戰爭與紀念戰爭--臺灣人「抗戰記憶」之探討
書刊名:人文資源研究學報
作者:陳世岳
作者(外文):Chen, Chih-yueh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5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臺灣抗戰戰爭記憶記憶戰爭歷史話語權TaiwanSecond Sino-Japanese WarSecond Sino-Japanese War of resistanceWar of memoryMemory of warThe right of speaking for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汪宏倫(20100600)。從《戰爭論》到《新歷史教科書》:試論日本當代民族主義的怨恨心態及其制度成因。臺灣社會學,19,147-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宜中、蔡孟翰(2005)。國族復興運動在日本。二十一世紀,89,128-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文堂(19951200)。戰後德人對納粹暴政與戰爭責任的省思。西洋史集刊,6,8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志平(20060100)。歷史修正主義與新民族主義:日本修改教科書爭議的政治效應。問題與研究,45(1),81-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阿勤(20020600)。抗日集體記憶的民族化:臺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臺灣史研究,9(1),181-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正茂(20090700)。記光復初期中共在臺之地下組織:「臺灣省工作委員會」。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5,183-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章義(20010700)。臺灣歷史上的愛日家與抗日族--以臺日關係史為軸心所作的探索。海峽評論,127,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德政(20030100)。蕭道應在日據時代的抗日歷程--臺灣人抗日的典型。海峽評論,145,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昌智(20160600)。戰後七十年間德國學政界的歷史反省。國史研究通訊,10,8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康(2014)。抗戰時期投奔祖國的台灣抗日愛國志士。遠望,2014(7月號),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世岳(20051100)。「抗戰」與臺灣:從「你不能不知道的臺灣」談起。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16,11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恩杰(2013)。該是追悼「七七抗戰紀念」的時候了。遠望,299,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程朝雲(20110800)。台籍志士和祖國八年抗戰。海峽評論,248,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戚嘉林(20110800)。祖國抗戰與台灣抗日運動相結合。海峽評論,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趙階琦(2001)。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剖析。和平與發展,2001(1),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賀平(2009)。抗戰時期臺灣學生在大陸參戰活動初探。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4(5),7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宜勇(20040000)。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夏潮聯合會,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 。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健民(2004)。日據末期(中國抗戰時期)的「台灣光復運動」。台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台北:海峽學術。280-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龍應台(2010)。大江大海1949。臺北: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英泰(2009)。再說白色恐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世男、洪明燦(2000)。台灣老兵三國誌。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師樵(1999)。台灣共產黨秘史。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若林正丈(2007)。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鈴木滿男、蔡恩林(2002)。日本人在臺灣做了什麼。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曹德(1995)。許曹德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宏倫(2014)。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榮鐘(1982)。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翁佳音(2001)。異論台灣史。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俊雅(1997)。台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1895-1945年之古典詩歌。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本田善彥、堯嘉寧(2015)。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富隆(2006)。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從臺灣總督府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魏永竹(1995)。抗戰與臺灣光復史料輯要。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育德(2002)。王育德自傳:出生自二二八後脫出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雪姫(2002)。日治時期在「滿洲」的台灣人。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明珂(20150000)。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曉波(1997)。臺灣抗日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曉波(1998)。台灣抗日文獻選新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谷隸、謝戎彬、Kissinger, Henry(2015)。我們誤判了中國。台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桂海(1989)。現代人與歷史的現代解釋。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房雄、許哲睿(2017)。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台北:八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德政(2014)。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歷史劇變下的台灣人。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木杉(1996)。大陸學界編寫「中國歷史」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金島(2004)。二二八戰士。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雪姬、黃子寧、林丁國、藍瑩如(20140000)。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廖咸浩(2005)。台灣光復60周年紀念專刊。台北:台北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曉波(2007)。單刃毒劍:中國民族主義批判。中國:博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臺平(20150000)。八年抗戰中的國共真相。臺北:風雲時代。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藍博洲(2004)。幌馬車之歌。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周婉窈(1997)。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雪姬(2001)。林正亨的生與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彭剛(2009)。敘事的轉向--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考察。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Burke, Peter、江政寬(2002)。歷史學與社會理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紀祥(20010000)。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周婉窈(19980000)。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永明(20150810)。日本和平主義與歷史認識逆襲安倍,http://udn.com/news/story/7339/1111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第一方面軍 越北地區受降,http://www.shac.net.cn/sy_59/kzsl/sxda/ershiuiji/201508/t20150814_3254.html。  new window
3.日本在台實行募兵與徵兵制概要,http://www.mdc.idv.tw/pwm/gen37.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解放軍專家:共軍游擊戰 奪取抗戰勝利,http://udn.com/news/story/7331/1154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50831)。連戰參訪抗戰紀念館 與開羅宣言照合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831003915-2604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150830)。馬總統:「沒抗戰就沒台灣光復」,http://udn.com/news/story/6656/1154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15)。李登輝《Voice》採訪全文:「揭開日台合作的新帷幕」,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423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15)。李登輝:「我講的是史實」,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8-22/637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15)。中國共產黨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5-05/31/c_111541945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15)。馬英九總統「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暨民國104年軍人節」致詞,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5/09/%E8%81%94%E5%90%88%E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015)。習近平在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講話,http://news.cnyes.com/20150903110502194219012.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講話,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665666.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15)。安倍晉三在日本戰後70周年的講話,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527801-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獻堂。過高座感作,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8/fe/36.html。  new window
15.夏珍(2015)。在歷史地位之外,連戰還有什麼人生價值?,http://www.storm.mg/article/64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015)。觀點投書:抗戰正在消逝的事實,http://www.storm.mg/article/6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從戰爭到和平--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七十周年,https://www.dmh.gov.tw/p/405-1003-7092,c158.php?Lang=zh-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0150807)。共產黨是抗戰「中流砥柱」?陸解密美國70年機密檔案,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807/546501.htm#ixzz3iEThoWK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161221)。太平洋戰爭75周年:日軍侵略與東南亞的去殖民化,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21005544-260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0150827)。Asian views of Japan's 20th-century expansionism are not all negative,http://www.economist.com/news/asia/21662571-asian-views-japans-20th-century-expansionism-are-not-all-negative-uses-histor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金麟(2014)。以戰為治的藝術:抗美援朝。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開煌(1996)。國共雙方解釋抗戰史之心態對比。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學術研討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