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吳鳳形象的再建構與集體記憶的塑造(1945~1988)
書刊名:臺灣史學雜誌
作者:林于庭
作者(外文):Lin, Yu-t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5
頁次:頁58-107
主題關鍵詞:吳鳳集體記憶國族論述政治資本湯英伸事件Wu-FengCollective memoryNationalist narrativePolitical capitalTang-Ying-Shen incid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邱雅芳(20051200)。越界的神話故事--吳鳳傳說從日據末期到戰後初期的承接過程。臺灣文獻,56(4),121-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官鴻志(19870900)。一座神像的崩解:民眾的吳鳳論。人間,22,6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慶林(19890600)。吳鳳史實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18(1),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祖燊(19981200)。廿世紀平易中庸踏實的--國學大師梁容若「子美」先生傳。中國人物雜誌,8,324-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有義(19890600)。國小教師、學生對吳鳳故事編入教科書之態度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18(1),5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亦園(19890600)。傳說與課本--吳鳳傳說及其相關問題的人類學探討。國立編譯館館刊,18(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玉法(19890600)。吳鳳的歷史地位。國立編譯館館刊,18(1),2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化元(19821200)。吳鳳史事探析及評價。臺灣風物,32(4),6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螢憶(20141000)。通事制度、信仰與沿山邊區社會--清代臺灣吳鳳信仰的形成。歷史人類學學刊,12(2),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松僑(20000600)。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77-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5)。譴責大眾傳播界,醜化原住民的觀念。原住民,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古碧玲(1987)。走出神話重寫吳鳳傳。時報周刊雜誌,53,8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娃丹(1987)。出草或蕃害,是原住民抗漢的義舉,再談「紅衣白馬」的傳說。原住民,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採訪小組(1983)。曹族同胞說--吳鳳是我們殺的,因為他是奸商。高山青,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清全(1972)。一項意義深遠的展覽--嘉義縣歷史文物展覽會簡介。師友,53,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盛志(1943)。記清漳州吳鳳傳。中和月刊,4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翁佳音(19860300)。吳鳳傳說沿革考。臺灣風物,36(1),39-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官鴻志、李文吉(1987)。我把痛苦獻給您們:湯英伸救援行動始末。人間,20,1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侯坤宏(20070600)。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139-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俊宇(20111200)。光輝雙十的歷史--中華民國國慶日近百年的歷史變貌(1912-2008)。國史館館刊,30,1+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邱斐顯(2012)。走上街頭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2012第四屆台文史與資產保存學術研討會,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基督教長老教會北部大會、教會宣教史料暨人文科技整合發展研究中心 (會議日期: 2012年3月23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溫浩邦(1996)。歷史的流變與多聲--「義人吳鳳」與「莎韻之鐘」的人類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台麗(1987)。媳婦入門。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倪贊元(1993)。雲林縣採訪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田直久(1912)。殺身成仁通事吳鳳。東京:博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明正、林瑞明、陳萬益(1997)。施明正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Nora, Pierre、戴麗娟(2012)。記憶所繫之處。行人文化實驗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ohen, Paul A.(2014)。History and Popular Memory: The Power of Story in Moments of Crisi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謝世忠(1987)。認同的汙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牧(1979)。吳鳳--四幕詩劇。台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駒込武、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2017)。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清實(1988)。復興基地臺灣觀光事業。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三浦幸太郎(1931)。靈は輝やく義人吳鳳。嘉義:南瀛新社嘉義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1984)。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台中:台灣省立台中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鳳康樂區建設委員會(1974)。台灣偉人吳鳳傳。嘉義:蘭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藜(1976)。中華民族傑出人物故事--台灣名人傳。台北:新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奕松(1968)。吳鳳成仁二百年紀念專輯。嘉義:信道印刷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國史館(2008)。原住民族權利運動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灣雜詠合刻(諸家)。台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司琦(1993)。兒童讀物介紹。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Cohen, Paul A.、杜繼東(2014)。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研究小組(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國立編譯館(1976)。國立編譯館概況。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瑞松(2016)。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台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景文(2003)。由歷史、地理、社會背景看吳鳳。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禾、宋偉杰(2002)。跨語際的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議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英哲(20070000)。「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瑋智(2014)。雜談《阿里山風雲》與其插曲〈高山青〉,台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禹平,https://goo.gl/CQcxT9。  new window
3.懷念的老電影,https://goo.gl/4W2LsQ。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華民國青溪總會。本會沿革,http://www.ccroc.org.tw/history.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青溪忠義精神闡,http://blog.yam.com/pooh11240915/article/185727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公共藝術歷史沿革,http://www.cabcy.gov.tw/web/ArtZone/PublicArt/History.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吉娃思•巴萬(2002)。原住民歷史文化教育。從和解到自治:原住民族歷史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enan, Ernest(1996)。What is a nation?。Becoming a Nation: a reader。Oxfo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3.林衡立(19501200)。阿里山曹族獵首風俗之革除。台灣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