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心物之間--從朱得之《莊子通義》一書見明代陽明學與莊學互涉之意義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王矞慈
作者(外文):Wang, Yu-tzu
出版日期:2019
卷期:37:3=98
頁次:頁57-87
主題關鍵詞:朱得之王陽明莊學心物之間格物Zhu DezhiWang YangmingZhuangzi school of thoughtInvestigation of thingsGew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鄧克銘(20130900)。方以智論《莊子》--以道與物為中心。漢學研究,31(3)=74,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三浦秀一(2003)。明代莊學史研究のために--莊子注の出版と「成心」および「渾沌」解。集刊東洋學,90,4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水野實、永富青地、三澤三知夫、張文朝(19980900)。稽山承語。中國文哲研究通訊,8(3)=31,53-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Israel, George L.、焦堃(2018)。王陽明哲學思想發展中期的追隨者。陽明學研究,3,202-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志俊(2017)。朱得之《莊子通義》的儒學立場與心學意涵。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2(3),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波(2011)。明代桐城《莊子》研究--以方以智與錢澄之為中心。弘道,46,85-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扈耕田(2009)。尤時熙與明代洛陽的學術轉型。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3),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芷瑋(20160900)。一致性與多元性的詮釋策略:晚明莊子學研究回顧與展望(1977~2014)。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3)=103,7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海濤(2014)。論朱得之的《莊子通義》。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7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郎擎霄(1934)。莊子學案。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守仁、吳光(2010)。王陽明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羲、沈芝盈(2012)。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來(2009)。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茲森、褚翔(1983)。(光緒)靖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明陽(2001)。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尤時熙、李根(1995)。尤西川先生擬學小記。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朱人傑(2002)。四書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正顯(2015)。覺世之道:王陽明良知說的形成。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uber, Martin、陳維剛(1996)。我與你。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肖海燕(2011)。宋代莊學思想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守仁、吳光(2017)。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守仁。稽山承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得之。新刻印古詩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得之(1967)。百陵學山。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得之(1995)。莊子通義。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得之(1970)。列子通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毛憲(2002)。毘陵人品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重(1669)。靖江縣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勞思光(2009)。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國榮(1987)。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儒賓(20160000)。儒門內的莊子。臺北市: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方勇(2008)。莊子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褚伯秀、張京華(2014)。莊子義海纂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荒木見悟、廖肇亨(2008)。佛教與儒教。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4)。儒門別傳:明末清初《莊》、《易》同流的思想史意義。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三浦秀一、廖肇亨、石立善(2010)。王門朱得之的師說理解及其《莊子》注。臺日學者論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三浦秀一(2012)。王門朱得之の師説理解とその莊子注。中國古典の解釋と分析。札幌:北海道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