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法--哲學研究方法(簡述)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張成林
出版日期:1993
卷期:7:3=27
頁次:頁140-149
主題關鍵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法哲學歷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7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楊深坑(19891000)。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及其在道德教育上的意義。現代教育,4(4)=16,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一民(19901200)。遊戲的深層結構分析。體育學報,12,3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伯嘉(19920600)。戰後歐美史學發展趨勢。新史學,3(2),87-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子健(19900300)。史學的方法、技術和危機。新史學,1,79-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深坑(19880600)。意識型態批判與教育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0,2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其南(1982)。從結構主義的發展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一些問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6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莊雅棠(1986)。存有論解釋學與批判解釋學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其南(1987)。文化結構與神話。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oy, David Couzens、陳玉蓉(1988)。批評的循環。臺北:南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oy, David Couzens(1978)。The Critical Circl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艾德蒙.李區、黃道琳(1986)。結構主義之父--李維史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oy, David Couzens、陳玉蓉(1988)。批評的循環。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hapiro, Gary、Sica, Alan(1984)。Hermeneutics: Questions and Prospects。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Gadamer, Hans-Georg、Weinsheimer, J.、Marshall, D. G.(1989)。Truth and method。Crossroad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8.周樑楷(1990)。近代歐洲史家及史學思想。台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leicher, Josef、賴曉黎(1990)。當代詮釋學。臺北:使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adamer, Hans-Georg、Linge, David E.(1976)。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1.陳俊輝(1989)。邁向詮釋學論爭的途徑。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布洛克曼、李幼蒸(1987)。結構主義。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崇溫(1988)。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臺北市: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沈清松(1990)。現代哲學論衡。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Popper, K. R.、李豐斌(1990)。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宣揚(1988)。解釋學簡論。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icoeur, Paul、林宏濤(1990)。詮釋的衝突。使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進興(19920000)。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Levi-Strauss, Claude、李幼蒸(1989)。野性的呼喚。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華山(1992)。意義--詮釋學的啟迪。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項退結(1988)。海德格。台北:南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姜義華(1992)。史學概論。台北:水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宣揚(1991)。哈伯瑪斯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Gibson, Rex、吳根明(1988)。批判理論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宣揚(1990)。結構主義。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英明(1986)。哈伯馬斯。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深坑(19880000)。理論.詮釋與實踐: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臺北:南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Levi-Strauss, Claude、王志明(1989)。憂鬱的熱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瑞祺(1990)。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almer, R.、傅佩榮(1986)。詮釋學大義。現代哲學述評。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雄飛(198601)。歷史研究法。體育健康休間活動研究法。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清松(1988)。解釋、理解、批判:詮釋學方法的原理及其應用。當代西方哲學與方法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