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文化復興到文化重塑:戰後臺灣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史」書寫的轉折與蛻變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劉龍心
作者(外文):Liu, Long-hsi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56:1
頁次:頁1-74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化史教科書復興中華文化歷史思維書寫策略Chinese cultural historyTextbook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Historical thinkingWriting strate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03
  • 點閱點閱:10
教科書的出現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具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教科書中所傳遞的知識與訊息,大體勾勒了每一世代的人最基本的知識結構。1965年啟用至2007年停用的《中國文化史》教科書,不但形塑臺灣青少年的歷史文化觀念,教科書的內容亦折射了不同世代臺灣社會認知和理解「文化」的歷程。本文主要討論各個不同版本的高中《中國文化史》教科書的書寫策略,尤其側重知識結構與知識轉型的變化,及學術與教育之間的互饋關係,從中觀察在臺灣使用了四十多年的《中國文化史》,如何從復興傳統中華文化走向解嚴之後以根植臺灣、重塑文化認同為目標的過程。
The emergence of textbook is an epochal event in modern China.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in textbook map out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every generation. The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textbook, first issued in 1965 and ceased publication in 2007, not only shaped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aiwanese teenagers, but also reflected identity with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In this article I compare various versions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analyze their strategy of compilation and writing; and interpre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xtbook content, political ideology, and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I especially highligh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riting strategies of textbooks and transforma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underscore the academic research trend and its feedback toward popular education. We may find, at last, that this textbook miniature the changing idea of "culture" from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before the lift of Marshal Law to reshaping cultural identity which rooted in Taiwan.
期刊論文
1.卯靜儒(20130600)。選什麼?如何選?為何而選?高中教師選擇歷史教科書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8(2),123-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甘懷真(20090600)。臺灣與日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比較。歷史教育,14,151-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仲孚(20000200)。談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與教科書的編輯。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5)=59,1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實強(19910600)。四十年來我國的高中歷史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6,155-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正勝(19970800)。一個新史觀的誕生。當代,2=120,2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元(19920200)。傳統史論與歷史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5),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扶志凌(2004)。教科書內容多元化的探討--以我國高中歷史教科書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明珂(19811000)。對當前高中「中國文化史」的檢討與建議。中等教育,32(5),2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恒煒(19970800)。從「認識臺灣」座談歷史教育。當代,2=120,5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樑楷(2010)。歷史的尊嚴和歷史的留白:談高中歷史教育及課程綱要。當代,244/245,4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麗月(19880700)。試評現行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史教科書。歷史教學,1(1),1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元(19860800)。司馬光對東漢曹魏歷史的理解。東吳文史學報,5,11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元(19890500)。中國通史教學中關於學生閱讀論文喜好的分析。歷史教學,1(6)=6,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元(19890700)。講授「中國通史」的一些體會。歷史教學,2(1)=7,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元(20021200)。高中歷史教科書(龍騰本)的撰寫原則。歷史月刊,179,114-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明雄(19860100)。四十年來臺灣地區高中歷史教育的回顧。史學評論,11,13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冠華(20091100)。高一為什麼教臺灣史?。清華歷史教學,2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游天助(19881100)。從高中中國文化史教科書的分析談改進之道。歷史教學,1(3)=3,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龔鵬程(19850900)。察於時變:中國文化史之分期。孔孟學報,50,157-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正勝(19921200)。什麼是新社會史。新史學,3(4),9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87)。中小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臺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智勇(2005)。歷史教育與時代聚焦的轉變:以2000年高中歷史教科書下冊為例的討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駱毓貞(2008)。戰後台灣教科書制度問題之研究--以高中歷史教科書為例(1945-2005)(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維運(2010)。翰墨生涯。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俊傑(1981)。沈宗瀚先生年譜。臺北:東昇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龍心(2002)。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rtsch, James V.(2002)。Voices of Collective Remember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杜維運(1998)。中國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維運(2004)。中國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樑楷(1993)。歷史學的思維。臺北市: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1996)。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樑楷(1990)。近代歐洲史家與史學思想。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維運(1984)。清代史學與史家。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樑楷(2001)。史學思想與現實意識的辯證:近代英國左派史家的研究。台北:合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文(1985)。三民主義。中央文務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維運(1993)。中國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甘懷真(1992)。唐代家廟禮制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杜維運(1985)。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懋春、蔡宏進、廖正宏、黃俊傑(1983)。我國農業建設的回顧與展望。臺北市: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71)。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83)。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晴佳(2002)。臺灣史學50年 (1950-2000)。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普通高级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總綱修訂小組、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2005)。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2)。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俊傑(1983)。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仲孚、劉景輝、林思綺、秦照芬(2002)。中國文化史。臺北:康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甘懷真、簡杏如(2001)。中國文化史。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杜維運(1988)。與西方史學家論中國史學。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能士、邱添生、邵臺新、周惠民(2001)。中國文化史。臺北:南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富士(1997)。認識臺灣:社會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衡道、李汝和、張炳楠、盛清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臺灣省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施正鋒(2014)。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各國歷史教育。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春惠、曾一民、謝敏聰、張中復(2001)。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國立編譯館、杜維運(1973)。中國文化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國立編譯館、張元(1987)。中國文化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國立編譯館、黃俊傑(1987)。中國文化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元(2001)。中國文化史。臺北:龍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勝彥(1997)。認識臺灣:歷史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教育部修訂課程委員會(1952)。修訂中學公民、國文、歷史、地理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國川(1997)。認識臺灣:地理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虞君質(1955)。中國美術史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虞君質(1964)。藝術概論。臺北:大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虞君質(1965)。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盧建榮、林麗月(2002)。中國文化史。臺北:建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19860000)。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歷史與社會的分析。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甘懷真(20040000)。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果顯(20050000)。「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蕭阿勤(20120000)。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661121)。學術界建議教育部將中國正統思想納入各學校教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弘(19820600)。評高中歷史第五冊中國文化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羊汝德(19661115)。國父與中國傳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名揚,孟祥傑(20041217)。歷史課程綱要再變:高三上只教中國社會文化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載爵(19821111)。「中國文化新論」之「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慰先,李彥龍,邱永春(20041119)。歷史課綱舊怨加新愁,課程銜接問題未解決,「詳今略古」則遭謬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曉荷,羅嘉薇(20050310)。反制:綠營擬辦大遊行,五社二會聯合聲明,立即實施「教育臺灣化」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01229)。高中各科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完成,下月公佈實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61113)。國父誕辰紀念日,定為文化復興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661114)。總統明訂中華文化復興節,激勵全民保衛歷史文化:國內歷史學者教授昨向大陸廣播,籲匪區史學家為維護道統而奮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61125)。擴展文化復興運動,教部決設推行委會:各級學校加強傳授中華文化,國立編譯館決全面改編教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俊瑩(2014)。課綱修改真的只是藍綠惡鬥嗎?,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14/08/27/%E8%AA%B2%E7%B6%B1%E4%BF%AE%E6%94%B9%E7%9C%9F%E7%9A%84%E5%8F%AA%E6%98%AF%E8%97%8D%E7%B6%A0%E6%83%A1%E9%AC%A5%E5%97%8E%EF%BC%9F-2/。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彭明輝(2002)。臺灣的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1945-2000)。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臺北市: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90)。《國學季刊》發刊宣言。胡適文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之洞(1970)。奏定中學堂章程。奏定學堂章程。臺北:臺聯國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