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情與我國公務機關行政行為之關係初探
書刊名:空大行政學報
作者:吳復新
出版日期:1995
卷期:3
頁次:頁71-86
主題關鍵詞:人情行政行為特殊主義情感性關係需求法則工具性關係公平法則混合性關係人情法則組織行為服務行為Jen-ch'ingFavorBureaucratic behaviorPaoRepayParticularismAffective tiesNeed ruleInstrumentality tiesEquity ruleMixed tiesFavorism rule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rvice behavi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0
  • 點閱點閱:193
     比較行政學者指出,行政生態對行政行為的影響甚大。本文特就我國行政生態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人情與我國公務機關行政行為的關係,加以分析。在我們中國的社會�堙A人情可說是一個極其普遍且為眾人皆知的一件事。但人情卻也是一個頗為複雜的觀念與現象。從社會學的觀點而言,它是社會中人際關係的一個規範,由於它同時具有「交換」、「拘束力」、「特殊性」以及「彈性」等四項特質,故使得人情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充滿了動態性,也對行政行為產生了各種的影響。在中國社會�堙A人際關係主要係以倫理為基礎,而此種關係可以親疏程度大致分為三類,每一類關係各應用不同的交往法則:(一)家人之間屬情感性關係,應用需求法則;(二)陌生人之間為工具性關係,應用公平法則;(三)熟人之間為混合性關係,應用人情法則。本文將行政行為區分為機關內部的「組織行為」與機關對外的「服務行為」兩種;然後分別論述人情對此兩種行政行為的影響。人情對組織行為的影響主要是:第一,它促成了機關內許多非正式團體的產生,以致阻礙改革的推行;第二,它是決定機關內各級主管領導行為的主要因素,致使內部普遍產生一種「拉攏權勢人物」的現象,而造成機關內的派系林立。至於人情對服務行為的影響則表現於下列幾方面:(一)法規的適用;(二)服務的速度;(三)服務的態度;(四)要求的標準等。總之,人情對公務機關的行政行為的確有許多不良的影響,它被認為是許多行政病象,如引用私人、結黨營私、假公濟私、甚至貪污舞弊的根源。可是,我們知道,人情乃是源於中國社會文化制度的產物,它事實上已經成為人際關係的一項規範。因此,被社會的成員帶進公務機關之中,而影響其行政行為,即成為一項難以改變的「社會事實」。然而,由於社會結構的改變,人情已有漸形淡薄的趨勢,其影響力自然亦隨之變小。所以,只要我們能對它有所認識並設法減低其影響力量(例如,訂定有關規範人情關說等的相關法規),則對人情之「為患」也就不必過於憂心忡忡了。
     Jen-ch'mg (favor), an indigenous concept and phenomenon, plays anut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Chinese society. Therefore, its in fluence on Chinese people is almost ubiquitou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analyze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jen-ch'ing and bureaucratic behavior in the public agencies. Jen-ch'ing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ts four properties explored bythe author : an act of exchange, compulsormess, particularism, and flexibility. These four properties have made the impact of jen-ch'ing more dynamic and far-reaching, especially on bureaucratic behavior. Bureaucratic behavior, i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service behavior". The impact of jen-ch'ing on each category of behavior is thus analyzed respectively.
期刊論文
1.Riggs, Fred W.(1962)。Trend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8(1),9-15。  new window
2.吳復新(1973)。公共行政底生態研究法。中國人事行政月刊,6(7/8),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喬健(1982)。「關係」芻議。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345-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耀基(1981)。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初探)。國際漢學會議,(會議日期: 1981/10)。台北:中央研究院。413-415+417+419-421+423-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光國(1985)。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69-171+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姜占魁(1976)。行政管理論叢。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ady, F.(1991)。Public administr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New York:Marcel Dekker, Inc.。  new window
3.梁漱溟(1963)。中國文化要義。香港:集成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管歐(1972)。中國行政法總論。台北:管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漢寶德(19850128)。應酬對文化轉型構成之障礙,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永慶(19950126)。關說文化是全民之恥,應全面根除,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光國(1988)。中國人的人情關係。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