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文化學論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
書刊名:公民訓育學報
作者:張樹倫
作者(外文):Chang, Shue-luen
出版日期:1998
卷期:7
頁次:頁233-254
主題關鍵詞:文化學公民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
  • 點閱點閱:51
     公民教育之目的在於培育社會中健全的公民,因而其內涵十分豐富。本文嘗試從文化學的角度指出人與文化的關係、公民與文化的關係、公民教育的意義和目標。並從文化學的角度探討文化與人格理論在公民教育上的應用,指出文化將決定一國公民教育的目的,影響公民教育的實施方法,以及影響公民的性格,因此在公民教育中,文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由於文化對於公民教育的意義、目標、內容、實施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進一步探討在公民教育中應該具有之文化內涵,包括文化基本概念、大眾傳播與溝通、多元文化教育、世界觀教育、信仰與宗教、生活品味等。最後則從文化學論公民教育的實施, 分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提出建言,包括父母教養態度的注意、生活教育的重視;課程間橫向聯繫的加強、藝術與人文教育的重視、多元文化教育的強調;文化建設工作的加強、大眾傳播內容品質的提升、成人公民教育的重視等。人是文化的動物,從文化的角度而言,公民教育的目標不僅在於培養關懷社會的社會人,以及具有參與政治事務能力的政治人,更在培養具有文化素養的文化人。因此在這個變遷快速的時代中,更需要加強文化教育。
期刊論文
1.沈清松(1996)。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新課程教材與教學之探討--第四冊「文化生活」。國立編譯館通訊,33,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樹倫(1995)。民主社會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2),2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美玲(1990)。斯普朗格文化教育思想之研究--由教育愛談起。教育文粹,19,4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濟群(1996)。談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新課程--公民科教育的趨勢。國立編譯館通訊,9(4),4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妙娟(1992)。世界觀教育之基本概念。中等教育雙月刊,43(5),3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教育部統計處(1995)。台灣地區中學以下各級學校學生缺席概況統計調查報告(八十三學年度第一學期)。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秀嫚(1996)。中日二國國中階段公民類科文化教材內涵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芮逸夫(197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臺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培林(1976)。教育與文化。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光宇(1997)。人類學導論。台北市: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亦園(1988)。人類學與現代社會。台北:水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政傑(1994)。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為藩(1993)。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穆(1973)。中國文化叢談。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貞銘(1984)。新聞學與大衆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植榮(1994)。電子殖民主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anks, J. A.(1985)。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social Studies。New York:Longman。  new window
12.Boggs, David L.(1991)。Adult Civic Education。Springfield: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new window
13.Michigan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77)。Global Education Guidelines。  new window
14.陳麗華、王鳳敏、教育部(1996)。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文山(1969)。文化學體系。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沈清松(1984)。解除世界魔咒。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夢鯨(1992)。從通識教育到全人教育--課程理念的合理轉化。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宗林(1983)。文化學與公民教育。明日的公民教育。台北: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宗林(1985)。公民教育的文化學基礎。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日旭(1985)。公民教育的政治學基礎。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台北:台灣省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國賜(1985)。邁向新世紀的教育。迎接廿一世紀的教育改革。台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英時(1987)。文化危機與趣味取向。辨思與擇取。高雄:敦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