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禮記人文美學探究
作者:林素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1
出版項:臺北:文津
ISBN:9576686628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5)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期刊論文
1.王夢鷗(1962)。樂記考。孔孟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一涵。「美學時代」的來臨。美育,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正治。史作檉的「形上美學」及其對學術的啓示。文學與美學,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崑陽。論先秦儒家美學的中心觀念。文學與美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柏園。阮籍「樂論」的美感意境。文學與美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節末(198903)。古典美學與人格。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成復旺(199002)。中國傳統美學與人。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藝農(199402)。人與自然審美關係的歷史發展。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成復旺(199406)。呼喚失落的人文精神。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奕勛(199601)。人學、美學、道學述論。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恆健。論中國美學的發展趨勢。陝西師大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振邦。美學研究的前理解。當代,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振邦。由孔子的美學觀探究中國「唯美」的初始模式。文學與美學,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秋原。美與藝術之原理與藝術批評(一)--美與藝術之始源、發展、構造、功能。中華雜誌,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秋原。美與藝術之原理與藝術批評(七)--中國之藝術理論與一個藝術的定義。中華雜誌,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秋原。美與藝術之原理與藝術批評(九)--藝術第一論:藝術與道德科學政治之關係(中)。中華雜誌,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文崇一。報恩與復仇--交換行為的分析。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正治(19960700)。孔子「以仁貫禮」型的禮樂思索。鵝湖,22(1)=253,17-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正治(19970200)。孟子「禮根於心」型的禮樂思索。鵝湖,22(8)=260,1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正治(19940200)。開出「生命美學」的領域。國文天地,9(9)=105,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成中英(19910100)。中國哲學中的方法詮釋學--非方法論的方法論。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4,249-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朝成(19921100)。「樂記」與「樂論」審美理想對比研究。成大中文學報,1,233-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志信(19970800)。尊尊與親親--試論「禮記」所反映的文化模式。鵝湖,23(2)=266,8-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金琪龍。從《禮記》看中國古代人的家族觀念(碩士論文)。臺灣師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宗志。〈樂記〉樂教思想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幸姬。〈樂記〉美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龍秋(1992)。詩、禮、樂教釋論-孔子對於生命實踐在客觀層面開展之規模(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秋固(1990)。荀子禮樂的美學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黑木哲夫(1989)。儒家「生活藝術」之哲學--生命之造詣與人格形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游雯絢(1995)。從社會道德層面剖析《禮記》吉禮之倫理思想(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亦偉(1996)。禮記的禮教觀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明祚(1986)。「樂記」美學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菡(1990)。樂記的美學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振邦(1990)。從後設美學論先秦至魏晉儒道美學規模(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十三經注疏‧周禮。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十三經注疏‧儀禮。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十三經注疏‧禮記。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十三經注疏‧詩經。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十三經注疏‧周易。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十三經注疏‧左傳。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十三經注疏‧論語。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十三經注疏‧孟子。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十三經注疏‧大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十三經注疏‧中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熹。四書集註。啓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屈萬里。詩經釋義。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戴德。大戴禮記。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澔。禮記集說。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杭世駿。續禮記集說。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夢鷗。禮記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夢鷗。禮記校證。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松來。禮記漫談。頂淵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何。儒家的理想國--禮記。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何。禮學槪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怡。中庸誠的哲學。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柏園(2016)。中庸形上思想。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康德。判斷力批判。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黑格爾。美學。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克羅齊。美學原理。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柯林烏德。藝術哲學大綱。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亞德烈。藝術哲學。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托爾斯泰。藝術論。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克萊夫.貝爾。藝術論。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文潭。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朱光潛。西方美學史。漢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朱光潛。談美。臺灣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灣開明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席勒。審美教育書簡。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今道友信。美學的方法。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史作檉。憂鬱是中國人之宗教。博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馮渥祥。中國古代美學。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姜一涵。中國美學。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龔道運。先秦儒家美學論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宗白華。美學的散步。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澤厚。美的歷程。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姚一葦。藝術的奧秘。開明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虞君質。藝術槪論。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豪澤爾。藝術社會學。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秉璋。藝術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集偉。審美社會學。五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潘智彪。實驗審美心理學。商鼎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朱光潛。文藝心理學。開明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胡經之。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劉文潭。現代美學。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葉朗。現代美學體系。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蔣勳(2004)。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中國美學史資料彙編。光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史作檉(1988)。形上美學導言--一種對於中國古典哲學之基礎性的反省。新竹:仰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史作檉。形上美學要義。書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史作檉。憂鬱是中國人之宗教--美學與古典之中國。博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曾昭旭。生活美學。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龔鵬程。文學與美學。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龔鵬程。文化、文學與美學。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龔鵬程。美學在臺灣的發展。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龔鵬程。1996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龔鵬程。1997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淡江中文系。文學與美學。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淡江中文系。文學與美學。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胡適。中國哲學思想論集總論篇。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唐君毅(1976)。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値。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唐君毅。中華文化與當今世界。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錢穆。宋明理學槪論。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方東美。中國人的人生觀。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九鼎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杜維明。人性與自我修養。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班固。漢書‧藝文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沈約。宋書‧禮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顧炎武。日知錄。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王國維。殷周制度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段昌國。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梁啓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錢穆。文化學大義。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錢穆。先秦諸子繫年。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徐山。雷神--中國文化源頭探索。上海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王貴民。中國禮俗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田汝康。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許烺光。文化人類學。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金觀濤。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赫屈原。人與文化的理論。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韋伯、簡惠美。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瞿同祖。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韋伯。宗教社會學。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費爾巴赫。宗教本質講演錄。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弗雷澤。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卡西勒。語言與神話。久大桂冠聯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入。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卡爾‧榮格。人類及其象徵--心靈世界的探源。好時年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金澤。宗教禁忌研究。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康學偉。先秦孝道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敬天與親人。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藝術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葉朗(1992)。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康丁斯基、吳瑪俐(200608)。藝術的精神性。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朱光潛、宗白華(1985)。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蕭公權(1980)。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張鶴泉(199305)。周代祭祀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林素英(199709)。古代祭禮中的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史作檉(199306)。藝術的本質。書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李霖燦(2005)。中國美術史稿。臺北:雄獅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孫希旦(1997)。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高明(1984)。禮學新探。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徐朝陽(1968)。中國親屬法溯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黎靖德(1980)。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朱維煥(1986)。周易經傳象義闡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司馬遷。史記。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Langer, Susanne K.、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1992)。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馬端臨。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費孝通。鄉土中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唐君毅(2003)。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牟宗三(1973)。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馮友蘭(2011)。中國哲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高楠(1993)。藝術心理學。台南:復漢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林素英(19970000)。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廖蔚卿。六朝文論。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曾昭旭(1993)。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龔鵬程(1993)。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方東美(1991)。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顏崑陽(19850000)。莊子藝術精神析論。臺北市: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漢寶德(1987)。中國美學論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楊恩寰(1993)。審美心理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林端(19940000)。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唐君毅(1984)。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余英時(1993)。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林安梧(19960000)。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牟宗三(1991)。政道與治道。臺灣學生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唐君毅(1991)。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荀況、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Holub, Robert C.、董之林(1994)。接受美學理論。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王祥齡(1992)。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龔鵬程。中國藝術中的自然。1996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鵬程。現代社會的禮樂文化重建。1996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龔鵬程。人文美的面向。1997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龔鵬程。風俗美的探討。1997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龔鵬程。生活美的追求。1997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龔鵬程。飮食男女以通大道。1997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龔鵬程。儒家的飮饌政治學。1997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德先。俎豆馨香--歷代的祭祀。敬天與親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明珂。慎終追遠--歷代的喪禮。敬天與親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昭旭。骨肉相親.志業相承--孝道觀念的發展。天道與人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英文。天人之際--傳統思想中的宇宙觀。天道與人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弱水。追求完美的夢--儒家政治思想的烏托邦性格。理想與現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