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好 : 混混乃陰性空間, 瀝瀝如母性系譜
作者:謝鴻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集叢:白色墨水
ISBN:9570520620
主題關鍵詞:女性主義妊娠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學位論文
1.陳杏芬(2002)。女兒巢(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hicago, Judy、陳宓娟(1997)。穿越花朵。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earson, Carol S.、徐慎恕、朱侃如、龔卓軍(2000)。內在英雄。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icolson, Nigel、洪凌(2002)。找不到出口的靈魂。左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ilano, Paolo(1975)。The Portable Dcinte。the Viking Press, Inc.。  new window
5.李黎(1992)。袋鼠男人。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藝術與流派。女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紀惠(199408)。跨藝術互文改寫的中國向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107)。資訊社會研究。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302)。中外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909)。中外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00005)。中外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00207)。中外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Woolf, Virginia(1929)。A Room of One's Ow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new window
14.France, Peter、梁永安(2001)。隱士 :透視孤獨。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晨淳(2001)。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Tong, Rosemarie、刁彼華(1998)。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Phoca. S.、謝小苓(1999)。後女性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Isaak, Jo Anna、陳淑珍、吳介禎(2000)。女性笑聲的革命性力量--女性主義與當代藝術。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Gleichauf, Ingeborg、姬健梅(2004)。思考的熱情:七位女哲學家的故事。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roude, Norma、Garrard, Mary D.、謝鴻均、游惠貞、陳香君、汪雅玲(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擴充論述。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Wertheim, Margaret、薛絢(1999)。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Berger, John、戴行鉞(1993)。藝術觀賞之道。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唐荷(2003)。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Sontag, Susan、陳耀成(200410)。旁觀他人之痛苦。臺北:唐山: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May, Rollo、朱侃如(2003)。哭喊神話。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簡瑛瑛(1998)。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Lévi-Strauss, Claude、楊德睿(2001)。神話與意義。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栗山茂久、陳信宏(2001)。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臺北:究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顧燕翎、鄭至慧(19990000)。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Danto, Arthur C.、林雅琪、鄭惠雯(2004)。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Simone, de Beauvoir、歐陽子、楊美惠、楊翠屏(1992)。第二性。臺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刁筱華、Tong, Rosemarie(1996)。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春蕤(20000618)。男性虛擬懷孕,社會眞實回應跨性別年代的跨性別思考挑戰性別眼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杏芬(1997)。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庭(1995)。臺灣魔朵,螢火蟲映像體出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阿諾德.史瓦辛格(1993)。保羅二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明維,王嘉驥(20011111)。首位男人懷孕,臺北當代藝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鴻均(20020304)。出走,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鴻均(20051019)。陰性空間,交大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鴻均(20060318)。原好--混混乃陰性空間,瀝瀝如母性系譜,伊通公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剛(2002)。神話原型批評。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鴻均(200408)。爲神話中的女人,點亮一盞回家的燈。我的人生很希臘。臺北:大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