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地方社會與社會發展
作者:王振寰 引用關係
書刊名:中華民國發展史:社會發展;下冊
頁次:445-467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主題關鍵詞:地方社會社會發展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期刊論文
1.王振寰、沈國屏(1995)。反對勢力,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高雄縣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4,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人多(2008)。政權移轉之治理性:戰後國民黨對日治時代保甲制度的承襲與轉化。臺灣社會學,15,177-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金壽(20040600)。瓦解中的地方派系:以屏東為例。臺灣社會學,7,177-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明惠、張茂桂(19940600)。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12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東升(20091000)。臺灣社會組織原則的轉換:衝突或自然演化?。長庚人文社會學報,2(2),247-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明通、朱雲漢(19920100)。區域性聯合獨占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資料的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1),77-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世榮(2005)。社會菁英:國家與地方社會間的另一股力量。中國近代史的再思考學術研討會,中研院近史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呈祥(2008)。里長治理網絡之建構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良蕙(2001)。社區公共生活之形成--以文山社區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allin, Bernard(1979)。小龍村。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臺灣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公權(1960)。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華文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費孝通(1991)。鄉土中國.鄉土重建。上海:香港:上海書店: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費孝通、吳辰伯(1948)。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文崇一(1989)。臺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弘任(20070000)。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東升(19950000)。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臺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文崇一(19890000)。臺灣的社區權力結構。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凃照彥、李明峻(1991)。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瞿同祖(198400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靜嘉(20020000)。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永茂(1978)。臺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高雄:德馨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尚道明(2010)。眷村居民的國家認同。國家與認同:一些外省人的觀點。臺北: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章英華、王振寰(2005)。亂序之間:都市化與區域發展。凝聚臺灣生命力。臺北: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智(2003)。中國的「公共領域」與「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間的第三領域。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丁讚(2010)。市民社會與公共領域。臺灣現代性考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