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司馬遷的經濟史與經濟思想:中國的自由經濟主義者
作者:趙善軒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ISBN:9789864780303
主題關鍵詞:漢司馬遷史記經濟思想硏究考訂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李風亮(2004)。文學敘事與歷史敘事比較的理論基點。華中師範大學學報,43(4),113-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文華(2005)。近十年來《史記.貨殖列傳》研究綜述。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4),510-516+549+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裘錫圭(1974)。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7),4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cCormic, Ken(1999)。Sima Qian and Adam Smith。Pacific Economic Review,4(1),85-87。  new window
5.Chiu, V. Stephen、Yeh, Ryh-Song(1999)。Adam Smith versus Sima Qian: Comment on the Tao of markets。Pacific Economic Review,4(1),79-84。  new window
6.Young, Leslie(1996)。The TAO of Markets: SIMA QIAN and The Invisible Hand。Pacific Economic Review,1(2),137-145。  new window
7.寧可(1980)。有關漢代農業生產的幾個數字。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80(3),7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秀美(2002)。蒲松齡與司馬遷的商業思想比較研究。蒲松齡研究,2002(1),99-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善軒(2010)。兩漢俸祿考。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3(1),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善軒(20100800)。兩漢俸祿制度與中古自然經濟。新亞論叢,11,7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宋敘五(2002)。從司馬遷到班固:論中國經濟思想的轉折。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十屆年會,太原市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 (會議日期: 2002年9月20-23日)。西南財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清華、何芳(2006)。斯密的「兩個人」假設與司馬遷的「兩者」描述。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貴陽市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 (會議日期: 2006年9月28-30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春興(1997)。梁啟超對抗帝國主義策略的轉變。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佩君(2008)。先秦道家的心術與主術--以《老子》、《莊子》、《管子》四篇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博文(2005)。解構一隻看不見的手話語:對經濟學方法論的反思(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芳華(2006)。漢初黃老學說的經世觀及其實踐(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小萍(2007)。儒家是否真的反消費?(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同斌(2009)。歷史與虛構--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比較(碩士論文)。西北大學,西安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曉(2008)。歷史敘事的文學維度--海登.懷特歷史敘事理論研究(碩士論文)。西北大學,西安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宋敘五(2002)。西漢貨幣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左丘明、杜預、陸德明、孔穎達(1965)。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零(2008)。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埏(2002)。《史記.貨殖列傳》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曄(1981)。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79)。漢書。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安、許匡一(1993)。淮南子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榮曾(1995)。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藤田勝久、曹峰、廣瀨薰雄(2008)。《史記》戰國史料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里奇, E. E.、威爾遜, C. H.、高德步、蔡挺、張林(2002)。劍橋歐洲經濟史。經濟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加(2008)。張家山漢簡法律思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倬雲、王勇(2005)。漢代農業。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明信、俞樟華(2005)。司馬遷思想研究。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玉春(2001)。史記版本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巫寶三(1989)。管子經濟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思勉(1983)。秦漢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晏、邢昺(1965)。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寄窗(1998)。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賀凌虛(1988)。商君書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荀悅、袁宏、張烈(2002)。兩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世昌(2003)。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趙靖(2002)。中國經濟思想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于智榮(2003)。賈誼新書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呂不韋、陳奇猷(2002)。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西周生(1986)。醒世姻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其泰、趙永春(2002)。班固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仁宇(1991)。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崔瑞德、魯唯一(1992)。劍橋中國秦漢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仁宇(2004)。大歷史不會萎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寬(2003)。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則虞、晏嬰(1962)。晏子春秋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劍鳴(2003)。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固(2006)。管子研究。濟南:齊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文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尹文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尹伯成(2005)。西方經濟學說史。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宋敘五(2010)。西漢的商人與商業。香港:新亞教育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何炳棣(2002)。有關《孫子》《老子》的三篇考證。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俊敏(2003)。管子經濟倫理思想研究。長沙市: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世昌(2008)。中國經濟史學論集。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田慎之助(2007)。富豪への王道:史記.貨殖列伝を読み解。東京都: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加文.肯尼迪、蘇軍(2009)。亞當.斯密。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朱紅林(2005)。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傅筑夫(1982)。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長之(1984)。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白鷺(2009)。貨殖列傳經濟學。臺北市: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鼓應(2006)。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76)。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笑敢(2006)。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錢穆(1996)。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洪興祖、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屈原(1983)。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余英時(1982)。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余英時(2003)。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向、高誘(1978)。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管仲、李勉(1990)。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黃仁宇(1993)。中國大歷史。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81)。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荀況、李滌生(1979)。荀子集釋。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桑弘羊、王利器(1992)。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敏(2004)。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看西漢前期土地制度。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考論。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敏(1998)。秦漢時期的官私手工業。秦漢史探討。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敏(2004)。論漢文帝。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論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敏(2004)。關於漢代有「戶賦」、「質錢」及各種礦產稅的新證。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論考。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倬雲(1982)。春秋戰國的社會變動。求古編。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善軒(2010)。重評「大明寶鈔」。經濟與政治之間:中國經濟史專題研究。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臧知非(2007)。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礦業稅收制度試析。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全漢昇(2003)。中古自然經濟。中古自然經濟。臺北:稻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