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家認同建構:基礎要素與歷史邏輯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暨愛民彭永慶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
頁次:32-37
主題關鍵詞:國家認同認同建構民族政治民族社會民族國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3
  • 點閱點閱:14
國家認同因其對國家、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作用而成為國家建設的主要內容。建構國家認同的基礎要素可分為族群、文化要素與國家政治制度要素。依此,國家認同建構可從族群、文化和政治三個層面來理解。從中西方古代王朝國家認同至近現代民族國家認同建構的歷史來看,建構國家認同的基礎要素,從血緣、歷史傳統與文化到具有現代意義的政治系統,呈現出清晰的演進脈絡。實際上,國家認同建構是一個需要雙重用力的綜合架構,應在具體的歷史情境邏輯中來理解國家認同建構。
期刊論文
1.林尚立(2013)。現代國家認同建構的政治邏輯。中國社會科學,20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彭豐文(2009)。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妍(2007)。地域主義與國家認同:民國初期省籍意識的政治文化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德尼.狄德羅、梁從誡(1992)。狄德羅的《百科全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stells, Manuel、夏鑄九、黃麗玲(2002)。認同的力量。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莫里斯.迪韋爾熱、楊祖功、王大東(1987)。政治社會學--政治學要素。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宏圖(1997)。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從啟蒙運動到拿破崙時代。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阿爾貝.索布爾、馬勝利(1989)。法國大革命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宜樺(19980000)。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