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的研究--中古皇權的一個側面
作者:陳俊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n-Keung Ch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邱添生
高明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北朝隋唐恩赦大赦皇權錄囚Northern DynastyTang Dynastyamnestygreat act of gra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0
拙稿試圖透過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的研究,分析中國中古皇權的性質,並且嘗試指出皇權是如何得以貫徹,帝王統治如何得以落實。
唐代律令對於皇帝大赦的規範頗為嚴密,舉凡大赦生效的時間、赦免的範圍、法定要求、不當得赦者、赦前斷罪不當的補救等,都有明文規範。大赦除了寬免罪犯以外,對於官人或賜爵、或加階,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准予左降官「量移」。此外,唐代大赦經常放免民間債務,有時甚至連民間私人債務也一併免除。此一現象正是反映出民間的契約沒有獲得足夠的法律地位,個人權益受到皇帝率意的侵害。
君主降赦,無疑破壞法制,屬不合理措施,如今,將君主的恩赦納入律令規範,使君權有所約束,不致漫無節制,應視為不合理措施的合理化過程,可說是一大進步。可惜,皇權始終是最高、最後的,況且恩赦又是皇帝個人專屬的恩德,因此,終究無法將恩赦完全法制化。反而,皇帝後來不復依準律令,經常違法而赦。此外,唐代皇帝經常「錄囚」,錄囚之事固然代表人君重視刑獄,但其實亦反映君主干涉司法審判。而且,錄囚較諸大赦,更缺乏法定規範,皇帝可以更加隨心所欲的曲法施恩,顯示皇權進一步擴張。
自武后以降,恩赦已非單純皇帝的恩德,而是皇帝統治廣土眾民,貫徹皇權的必要手段。大赦的禮儀在公眾面前展示,一方面可以讓人民「看到」,另一方面,恩赦包含了免罪和恩賞,可以讓人民實質上「得到」人君雨露,「感到」浩蕩皇恩,從而才會「知道」皇帝要訴求的目的。職是之故,不僅吉禮和嘉禮等典禮,甚至國家重大政策,也是藉恩赦以廣被四方,下達萬民。故此,唐代君主不可不赦。但是,晚唐的恩赦似乎愈來愈難以落實,浩蕩皇恩漸成一紙空文。連赦令都無法貫徹,依附在赦令之上的政策,自然無從落實。唐代憑藉赦令以貫徹的皇權,不斷萎縮,對全國的統治愈來愈力不從心,大唐帝國遂土崩瓦解。
綜觀恩赦制度的發展,凡經三變。恩赦在遠古原為寬恕族內的犯罪,至春秋戰國時,轉變為君主的恩德,乃君主治國臨民的手段,此一變也。爰至漢代,赦既為人君施恩佈德的重要方式,故除了是對罪囚免刑以外,遂加上對官民的恩賜,此恩赦的再變。迨至唐代,恩赦除了是人君的恩德以外,武后之世,又藉恩赦作為貫徹政策的一種重要手段,赦之作用已溢出單純恩德的範疇,此恩赦之三變。
參考書目
甲、史料及相關文獻(史料按經史子集排列)
一、經部
1.阮元刻、附校勘記:《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8
2.(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53
二、史部
(一)正史類
1.司馬遷《史記》(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2
2.班固《漢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64
3.范曄《後漢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65
4.陳壽《三國志》(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59
5.房玄齡《晉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4
6.沈約《宋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4
7.蕭子顯《南齊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2
8.姚思廉《梁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3
9.姚思廉《陳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2
10.魏收《魏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4
11.李百藥《北齊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2
12.令狐德棻《周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1
13.李延壽《北史》(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4
14.魏徵《隋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3
15.劉昫《舊唐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5
16.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
17.薛居正《舊五代史》(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
18.歐陽修《新五代史》(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
(二)編年、別史、雜史、地理類
1.(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
2.(唐)韓愈撰、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順宗實錄》,收入《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1987
3.(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1
4.左丘明《國語》(新點校本),台北,里仁書局影印本,民69
5.(唐)丘悅撰、杜德橋、趙超輯校《三國典略輯校》台北,東大圖書,民87
6.(唐)吳兢《貞觀政要》(新點校本),上海,上海古籍,1978
7.(唐)裴庭裕撰、田廷柱點校《東觀奏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
8.(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北京,中華書局,1983
9.(北魏)楊衒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陽伽藍記校注》,上海,上海古籍,1958
10.(隋)宗懍撰、宋金龍校注《荊楚歲時記》,山西,山西人民1987
11.(日)圓仁撰、白化文等校註《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註》,石家莊,花山文藝,1992
(三)政書類
1.(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箋解《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new window
2.(宋)竇儀等撰、吳翊如點校《宋刑統》,北京,中華書局,1984
3.(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大唐六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92
4.(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9  
5.(宋)王溥《唐會要》(新點校本),上海,上海古籍,1991
6.(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台北,臺灣商務,民76
7.(宋)宋敏求撰、洪丕謨等點校《唐大詔令集》(新點校本),上海,學林,1992
8.(唐)蕭嵩等撰、(日)池田溫解題《大唐開元禮》,東京,古典研究會,1972
(四)金石類
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2.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天津,天津古籍,1992
3.《吐魯番出土文書》(全十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991
(五)史料考證、詮釋、輯逸類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復文圖書影印本,民75
2.王夫之《讀通鑑論》(《船山全書》本),長沙,嶽麓書社,1988
3.馬非百《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
4.王仲犖《北周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79
5.(日)仁井田陞撰、栗勁等編譯《唐令拾遺》,長春,長春出版社,1989
6.程樹德《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1963
三、子部(諸子、小說、雜家、類書)
1.(宋)程頤《易程傳》,台北,河洛,民63
2.(明)丘濬《大學衍義補》,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
3.管仲《管子》(國學基本叢書本),台北,臺灣商務,民57
4.商鞅撰、蔣禮潛錐指《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1986
5.韓非撰、陳奇猷集釋《韓非子集釋》,台北,河洛圖書影印本,民63
6.(漢)王符撰、(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
7.(宋)洪邁《容齋隨筆》(新點校本),上海,上海古籍,1978
8.(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欒保群點校《日知錄集釋》,石家莊,花山文藝,1991
9.(漢)應劭撰、吳樹平校釋《風俗通義校釋》,天津,天津古籍,1980
12.(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台北,新文豐,民73
7.(唐)劉肅撰、許德楠點校《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10.(宋)王讜撰、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13.(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1981
14.(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4
15.(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
16.(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台北,華文書局,民60
17.(宋)王欽若編《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60
四、集部
1.顏真卿撰、(清)黃本驥編、凌家民點校《顏真卿集》(新點校本),哈爾濱,黑龍江人民,1993
2.陸贄《陸宣公奏議》(國學基本叢書本),台北,臺灣商務,民57
3.柳宗元撰《柳宗元集》(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79
4.白居易撰、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1988
5.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民68
6.杜牧撰、陳允吉點校《樊川文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民72
7.李德裕《李文饒文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民68
8.王梵志撰、項楚校注《王梵志詩校注》,上海,上海古籍,1991
9.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
10.許敬宗等編《(影弘仁本)文館詞林》,東京,古典研究會,1969
11.黃征、張湧泉校注《敦煌變文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
12.(清)董誥等纂修《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
13.(清)曹寅等纂修《全唐詩》(新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60
乙、近人論著
一、專書
1.中文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吉林《唐代宰相與政治》,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8
2.王仲孚等編著《中國文明發展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77
3.孔慶明等編《中國民法史》,吉林,吉林人民,1996
4.任育才《唐德宗奉天定難及其史料之研究》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民59
5.朱大渭《六朝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98
6.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收入氏著《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1976)new window
7.沈家本《歷代刑法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
8.沙知《敦煌契約文書輯校》,江蘇,江蘇古籍,1998
9.杜正勝《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民79
10.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1983
11.谷霽光《府兵制度考釋》,上海,上海人民,1962
12.何茲全《讀史集》,上海,上海人民,1982
13.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14.邱添生《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台北,文津,1999
15.胡戟《武則天本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16.胡戟《隋煬帝新傳》,上海,上海人民,1995
17.郁賢皓《唐刺史考》,江蘇,江蘇古籍,1987
18.高潮、馬建石主編《中國歷代法學辭典》,天津,南開大學,1989
19.栗勁《秦律通論》,濟南,山東人民,1985
20.徐式圭《中國大赦考》,上海,商務印書館,民23
21.徐連達、朱子彥《中國皇帝制度》,廣州,廣東教育,1996
22.康樂《從西郊到南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台北,稻禾,民84new window
23.張晉藩等《中國刑法史新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
24.黃源盛《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民87
25.卿希泰《中國道教思想史綱──隋唐五代北宋時期》,成都,四川人民,1985
26.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1992
27.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上海,上海古籍,1980new window
28.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上海古籍,1981
29.陳俊強《魏晉南朝恩赦制度的探討》,台北,文史哲,民87new window
30.郭朋《隋唐佛教》,山東,齊魯書社,1980
31.郭建《中國法文化漫筆》,上海,東方,1999
32.葉孝信《中國民法史》,上海,上海人民,1993
33.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1987
34.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上海,上海書店,1990new window
35.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64
36.趙文潤、王雙懷《武則天評傳》,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
37.劉俊文《敦煌吐魯番法制文書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
38.寧漢林《中國刑法通史──第二分冊》,瀋陽,遼寧大學,1986
39.魯嵩岳《慎刑憲點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40.錢大群《唐律與中國現行刑法比較論》,南京,江蘇人民,1991
41.錢大群、郭成偉《唐律與唐代吏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1994
42.錢大群《唐律研究》,北京,法律,2000
43.錢穆《秦漢史》,台北,東大圖書,民81
44.韓國磐《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5.韓昇《隋文帝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6.戴炎輝《唐律通論》,台北,國立編譯館,民66
47.戴炎輝《唐律各論》,台北,成文出版社,民77new window
48.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民84
49.嚴耀中《北魏前期政治制度》,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外文部份
1.小島祐馬《古代中國研究》,東京,平凡社,1968
2.大庭脩《秦漢法制史研究》,東京,創文社,1982
3.中村裕一《唐代制敕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91
4.仁井田陞《(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東京大學,1980
5.西田太一郎著、段秋關譯《中國刑法史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85
6.佐竹昭《古代王權と恩赦》,東京,雄山閣,1998
7.谷川道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東京,弊摩書房,1971
8.蘆野德林《無刑錄》,東京,刑務協會,1927
9.Brain E.McKnight The Quality Of Mercy--Amnest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Justic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1981
10.Howard J.Wechsler Offering Of Jade And Silk:Ritual and Symbol in the Legitim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Press,1985
11.Arthur F Wright and Denis Twitchett,ed. Perspective on Tang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3
3.學位論文部份
1.鄭志敏《中國中古時期天文星占與政、軍關係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90new window
2.羅彤華《唐代民間借貸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85new window
二、論文
1.中文部份(依作者姓名氏筆劃排列)
1.王壽南<論晚唐裘甫之亂>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民72)new window
2.邢義田<中國皇帝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收入氏著《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6)new window
3.李綎<北魏離散諸部問題考實>《歷史研究(京)》1990/2
4.李萬生<河南之地與三國之爭>《中國史研究》1998/3
5.李萬生<論侯景叛東魏的歷史原因>《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2
6.李樹桐<李唐太原起義考實>收入氏著《唐史考辨》(台北,臺灣中華,民54)new window
7.何德章<北魏國號與正統問題>《歷史研究(京)》1992/3
8.周雙林<北周趙貴、獨孤信事件考論>《文史》1995/40
9.城璧連<歷代赦典概述>《刑事法雜誌》13/3,民58new window
10.唐蘭<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文物》1976/5
11.唐長孺<魏周府兵制度辨疑>收入氏著《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三聯,1955)
12.唐長孺<試論魏末北鎮鎮民暴動的性質>,收入氏著《山居存稿》(北京,中華書局,1989)
13.唐長孺<北魏南境諸州的城民>,收入氏著《山居存稿》(北京,中華書局,1989)
14.高明士<治國平天下>收入《中國文明的精神1──政治理想與政治制度》,台北,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1990
15.高明士<從律令制度論隋代的立國政策>收入《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0)new window
16.高明士<皇帝制度下的廟制系統──以秦漢至隋唐作為考察中心>《台大文史哲學報》40期,民82/6new window
17.高明士<論武德到貞觀禮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一>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文津,民82)new window
18.高明士<論武德到貞觀律令制度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二>《漢學研究》11卷1期,民82/6new window
19.高明士<論唐律中的皇權>收入《慶祝韓國磐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廈門,廈門大學,1998)
20.高敏<關於隋煬帝遷都洛陽的原因>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編《魏晉隋唐史論集》第二輯(北京,中國社科,1983)
21.袁英光、王界云<略論有關「安史之亂」的幾個問題>《新疆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3
22.黃永年<論安史之亂的平定和河北藩鎮的重建>收入氏著《唐代史事考釋》(台北,聯經事業,民87)
23.黃約瑟<試論垂拱四年李唐宗室反武之役>收入《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80)new window
24.黃惠賢<僧懿及伐魔詔一書>《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三,1981/11
25.張金龍<高肇專權與北魏宣武帝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12
26.陳漢生、胡若虛<我國古代贖刑制度述略>《社會科學》1983/11
27.曾習賢<全唐恩赦研究>《臺北商專學報》2,民62/6
28.楊家樹<論大赦及赦典>《法律評論》28/9
29.寧欣<唐朝的「江賊」與「江路」>《中國史研究》1996/3
30.劉令輿<中國大赦制度>收入中國法制史學會編《中國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民70)
31.劉淑芬<煬帝的南方政策>《史原》8,1978/9new window
32.劉淑芬<隋代南方政策的影響>《史原》10,1980/10new window
33.蕭璠<東魏北齊內部的胡漢問題及其背景>《食貨月刊(復刊)》6卷8期,民65
34.戴炎輝<唐律十惡之溯源>收入中國法制史學會編《中國法制史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民70)
35.繆鉞<東魏北齊政治上漢人與鮮卑之衝突>收入氏著《讀史存稿》(北京,三聯, 1982)
2.外文部份
1.戶崎哲彥<唐諸帝號考(上)(下)>《彥根論叢》264、266號,1990
2.戶崎哲彥<唐代君主號制度に由來する「尊號」とその別稱>《彥根論叢》270、271號,1991
3.戶崎哲彥<唐代皇帝受冊尊號の復元(上)(下)>《彥根論叢》272~274號,1991
4.戶崎哲彥<唐代尊號制度の構造>《彥根論叢》278號,1992
5.古賀昭岑<北魏部族の解散について>《東方學》59輯,1980
6.池田溫<律令官制の形成>收入《岩波講座世界歷史5》(東京,岩波書店,1979)
7.西鶔定生撰、高明士譯<中國古代帝國形成史論>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輯˙專論》(北京,中華書局,1992)
8.西鶔定生<中國古代統一國家の特質──皇帝支配の出現>收入氏著《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東京大學,1983)
9.谷川道雄<關於所謂李林甫專政>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文津,民82)
10.金子修一<則天武后の明堂について──その政治的性格の探討──>收入唐代史研究會編《律令制──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1986)
11.金子修一<魏晉より隋唐に至る郊祀˙宗廟の制度について>《史學雜誌》88/10,1979/10
12.金子修一<玄宗朝の皇帝親祭について>收入池田溫編《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1992)
13.根本誠<唐代の大赦に就いて>《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紀要》6,1960
14.島善高<律令時代の恩赦──その種類と內容──>《國學院雜誌》81/7,1980
15.島善高<唐代慮囚考>收入《瀧川政次郎博士米壽紀念論集──律令制の諸問題》(東京,汲古書院,1984)
16.島善高<唐代量移考>收入《東洋法史探究──島田正郎博士頌壽紀念論集》(東京,汲古書院,1987)
17.滋賀秀三撰、姚榮濤譯<中國上古刑罰考>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輯˙法律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92)
18.曾我部靜雄<唐の玄宗の死刑廢止について>收入氏著《中國律令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7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