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夫之詩學情景論研究
作者:賀幼玲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義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王夫之情景以意為主賓主聲情興觀群怨詩歌意境詩歌表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8
摘要   本論文之論題為「王夫之詩學情景論研究」,是以王夫之詩學理論中與「情景」相關之命題為研究目標,採取微觀的研究態度,對王夫之詩學理論中有關「情景」之觀點進行分析探討。論題所舉之「情景」涵蓋「情」、「景」及「情景」關係等三個概念層次所涉及之理論範疇。包括王夫之對「情」、「景」及「情景」三個概念本質意義的詮釋,有繼承、融通中國傳統詩學理論中對此三者的界定者,也有王夫之個人新創的詮釋角度與詮釋內容。  論文章節之安排除第一章緒論及第七章結論外,第二章王夫之詩學情景論之發生動機,對王夫之中與「情景論」有關的背景進行探討,說明影響王夫之關心詩學之情景論題,並且能提出新論見的動機為何?主要包括王夫之身處時代環境、個人學養、思想背景及當時士人文風、詩學理論關注之重心所在等等因素。第三章王夫之詩學情景論之思想基礎,探討王夫之的思想背景,對他如何理解、認識「情」、「景」、「情景」等概念的影響。包括王夫之於《詩廣傳》中論及詩人之心、性、情、才等心性論概念,以及王夫之天人思想之內涵等對其詩學情景論之立論內容的影響。第四章及第五章分別為王夫之詩學情景論之理論核心,分上、下兩章,針對「情景論」內在義涵之核心問題,分別從「詩歌意境」與「詩歌表現」兩個面向,探討王夫之對「情」、「景」的本質及「情景」關係建構的詮釋內容。此研究範圍屬於理論內容的探討,即王夫之情景論之理論核心。在分析內容的同時,也對王夫之詮釋之情景論,是否有融通舊說或是新創詮釋的現象,加以釐清。第六章王夫之詩學情景論與西方美學之對應,嘗試以現代西方文學理論之研究方法,做為詮釋王夫之詩學的參證,在研究途徑上尋求突破的可能性。借用西方現象學及詮釋學的理論方法,與王夫之的情景論內涵做一對照比較,是試驗性質較多的研究嘗試。論文最後,則對王夫之情景論詮釋之繼承與創新的內容做一總結性述評,並將王夫之情景論各個重要核心概念彼此之關係進行分析及建構,然後再就王夫之情景論對清代詩學影響之餘緒,做簡要歸納說明,以凸顯王夫之情景論承先啟後之歷史價值。謝詞「抒情傳統」為中國詩學理論發展史之中心脈絡,王夫之詩學情景論在此脈絡上佔有一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筆者不揣淺陋,敢以王夫之詩學為切入點,嘗試以新角度來說明其情景論之內容及架構,以此求教於先進。所謂新角度的分析,其實仍是依賴前輩先生們既成之豐碩研究成果,唯有在前人深廣基礎上,學術研究才能不斷累積創新。然限於筆者個人學力之不足,本論文仍有不少缺漏與錯誤,只能說是階段性的成果驗收,此後仍須繼續增補與修正。論文撰寫期間,蒙指導教授王義良老師悉心提攜,在此誠摯感謝。同時要感謝林文欽主任、龔師顯宗教授、蘇珊玉教授、康義勇教授諸位老師,不吝撥冗讀完論文,並且細心指正其中缺失。林文欽主任建議筆者應於論文第二章及第六章中增補章節,以使內容更完整豐富;龔師顯宗教授督促筆者對明代詩學應更進一步做通盤深入研究;蘇珊玉教授在許多切中論題的問題上,給予筆者許多指正及啟發,使筆者收穫良多;康義勇教授對王夫之心性論內容之相關提醒,也是筆者應繼續努力研究的範圍。這些寶貴的意見,都是筆者此後在學術研究上更進一步的重要功課,絕不敢在論文提交之後即懈怠中斷。最後,要感謝師友與家人的關懷與鼓勵,使筆者在健康不佳的情況下,終能完成這本論文。欣倖之餘,僅以此小小成績獻給我即將慶賀八秩晉五大壽的父親,希望他老人家能以自己女兒為榮。                       賀幼玲謹識                       民國97年1月
參考文獻一、王夫之著作王夫之著:《船山全書》十六册,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第一册:《船山全書序例、總目》、《周易內傳附發例》《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附考異》、《周易外傳》第二册:《尚書稗疏》、《尚書引義》,《船山全書》第三册:《詩經稗疏附考異、叶韻辨》、《詩廣傳》,《船山全書》第四册:《禮記章句》、《船山全書》第五册:《春秋稗疏》、《春秋家說》、《春秋世論》、《續春秋左氏傳博議》第六册:《四書稗疏》、《四書考異》、《四書箋解》、《讀四書大全說》,第七册:《四書訓義》(上)第八册:《四書訓義》(下)第九册:《說文廣義》第十册:《讀通鑑論》第十一册:《宋論》、《永曆實錄》、《籜史》、《蓮峰志》,第十二册:《張子正蒙注》、《思問錄》、《俟解》、《黃書》、《噩夢》《識小錄》、《搔首問》、《龍源夜語》第十三册:《老子衍》、《莊子解》、《莊子通》、《相宗絡索》、《愚鼓詞》《船山經義》第十四册:《楚辭通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第十五册:《薑齋文集》、《薑齋詩集》、《薑齋詩話》、《龍舟會雜劇》《詩文拾遺》第十六册:《傳記》、《年譜》、《雜錄》、《船山全書編輯紀事》二、王夫之研究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王孝魚編:《船山學譜》,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吳立民、徐蓀銘:《船山佛道思想研究》,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年。林安梧著:《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胡發貴著:《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崔海峰著:《王夫之詩學範疇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張立文著:《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陳來著:《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曾昭旭著:《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湖南省、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合編:《王船山學術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5年。劉春建編著:《王夫之學行繫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蕭天石輯:《船山學術研究集》,台北:中國船山學會、自由出版社聯合印行,1973年。蕭馳著:《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戴鴻森點校:《薑齋詩話箋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三、古典文獻(依年代先後排列) 孔安國傳,孔穎達等疏:《尚書注疏》,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等疏:《毛詩注疏》,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阮籍:《阮嗣宗集》,台北:華正書局,1979年。 朱熹著:《詩集傳》,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0年。 陳獻章著:《陳白沙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八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李東陽著:《懷麓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一八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李東陽著:《懷麓堂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四二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王構著:《修辭鑒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四二一,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李夢陽著:《空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二○一,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83-1986年。 王世貞等著:《全唐詩說》及其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黃宗羲著:《黃宗羲全集》,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王夫之等撰,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王士禛著:《池北偶談》,台北:正文書局,1974年。 四、相關研究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戶曉輝著:《中國人審美心理的發生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毛正天著:《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台北:五南圖書,1996年。 牛宏寶著:《漢語語境中的西方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建元著:《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宇文所安著,王伯華、陶慶梅譯:《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天工書局,1988年。 朱東潤選注:《梅堯臣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李珺平著:《中國古代抒情理論的文化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李咏吟著:《詩學解釋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周發祥著:《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下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7年。 唐君毅著:《心物與人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 孫立著:《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孫周與選編:《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 殷鼎著:《理解的命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馬克斯‧謝勒著,陳仁華譯:《情感現象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 高友工著:《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 張少康、劉三富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振東著:《中西知識學比較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 張漢良編著:《方法:文學的路》,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02年。 張淑香著:《抒情傳的省思與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許總主編:《理學文藝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許總著:《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年。 陳伯海、蔣哲倫主編,劉誠著:《中國詩學史》(清代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 陳良運著:《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國球著:《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 葉嘉瑩著:《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台北:桂冠圖書,1992年。 葉維廉著:《比較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 葉維廉著:《歷史、傳釋與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 鄔昆如著:《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1989年。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台北:時報文化,1993。 劉昌元著:《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 蔡英俊主編:《抒情的境界》,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蔡英俊著:《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蕭華榮著:《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蕭華榮著:《中國詩學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蕭馳著:《中國抒情傳統》,台北:允晨文化,1994年。 賴賢宗著:《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3年。 韓樹站譯,米‧杜夫納著(Milkel Dufrenne):《審美經驗現象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 羅曼‧英加登著,陳燕谷等譯:《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台北:商鼎文化,1991年。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 蘇珊‧郎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 龔顯宗著:《詩話續探》,高雄:復文圖書出版,1985年。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李錫鎮著:《王船山詩學的理論基礎及理論重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郭鶴鳴著:《王船山文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陳章錫著:《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傅正玲著:《王船山美學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劉翠紅著:《王夫之美育思想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六、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台灣) 丁履譔:〈王船山詩觀〉,《中外文學》第9期第12卷,1981年5月。 朱孟庭:〈王夫之論《詩》的文學闡釋〉,《東吳中文學報》第11期,2005年5月。 朱雅琪:〈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情景關係試探〉,《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2002年3月。 李錦芬:〈中國美學的總結──王夫之美學思想淺談〉,《中國語文》第96卷第3期,2005年3月。 杜松柏:〈王船山詩論中的情景說探微〉,《興大中文學報》第5期,1992年1月。 周艷娟:〈王夫之論「杜甫詩史說」〉,《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2期。 林文彬:〈王船山援莊入儒論〉,《興大人文學報》第34期,2004年6月。 林安梧:〈從「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以王夫之哲學為核心兼及程朱、陸王的討論〉,《國文學報》(台灣師大)第30期,2001年。 姚一葦:〈薑齋詩話中之主賓說〉,《中外文學》第10卷第6期,1981年11月。 柳亨奎:〈王夫之詩評初探〉,《文學評論》第8期,1984年2月。 許育嘉:〈王船山「心」「物」關係在詩學美學中的開展〉,《思辨集》第7期,2004年。 陳素英:〈唐五代詩格中的情景說研究〉,《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9期,2002年9月。 陳望衡:〈王夫之情感詩學與近現代西方美學〉,《鵝湖》第28卷第10期,2003年4月。 陳祺助:〈論王船山陰陽觀念的本體論意義〉,《中國文化月刊》第281期,2004年5月。 曾春海:〈易學的審美觀及其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哲學與文化》第27卷第2期,2000年2月。 黃忠慎:〈王夫之《詩經》學新探〉,《國文學誌》第8期,2004年6月。 黃聖旻:〈論船山詩論中的「勢」〉,《樹人學報》第1期,2003年。 楊松年:〈若即若離,詩鑒賞的原則與方法:據王夫之的歌鑒賞說論析《毛詩‧關雎》篇〉,《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3期,2002年12月。 蔡振豐:〈對王船山詩論中「以意為主」說的一點看法〉,《臺大中文學報》第4期,1991年6月。 譚明冉:〈莊子、王夫之逍遙觀之異同〉,《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10期,2005年10月。 (大陸) 方喜:〈「聲情」辨──對一個漢語古典詩學形式範疇的研究〉,《人文雜志》2002年第6期。 王小慎:〈末路回光─評王夫之美學理論的歷史地位〉,《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2003年7月。 王思焜:〈淺評王夫之詩歌情感特徵論〉,《江蘇教育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4期,2000年10月。 王思焜:〈「一筆草書」與王夫之詩論〉,《江蘇教育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5期,2001年9月。 王思焜:〈論王夫之的「情真事真」說〉,《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1年10月。 王思焜:〈「流意發旨」「穆耳協心」─王夫之詩歌聲律論評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3卷第6期,2001年11月。 王思焜:〈王夫之藝術概括論簡評〉,《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王思焜:〈「陶冶性情,別有風旨」─王夫之詩歌美感作用論簡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2003年3月。 王思焜:〈試析王夫之論與古代畫論之關係〉,《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1期。 王鳳翔:〈王夫之文論的終極價值取向〉,《益陽師專學報》第21卷第4期,2000年7月。 王鳳翔:〈論王夫之詩學價值觀中的「君子」與「小人」〉,《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3期,2001年6月。 古風、賀東平:〈王夫之意境美學思想新解〉,《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總第69期),1996年第4期。  石海光:〈中國古典詩歌意境論的本土性終結─析《薑齋詩話》中的意境理論〉,《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139 期,2006年第4期。 匡代軍、譚容培:〈詩道性情,道性之情──船山詩學情感論分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11月,第34卷第6期。 何國平、尹美林:〈船山詩學中的情景範疇論〉,《中國韻文學刊》2002年第2期。 何國平:〈王夫之情景詩學的生成理論探析〉,《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5期,2004年10月。 李壯鷹:〈「勢」字宜著眼〉,《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第1期。 李建東:〈審美意象之中西比較〉,《黎明職業大學學報》第4期(總第33期),2001年12月。 李應龍:〈文化美學視野與中西方古美學批判〉,《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02年2月。 沈幼平:〈伽達默爾文藝詮釋理論與「詩無達志」說〉,《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卷第4期,2002年12月。 汪學群:〈王夫之的理勢觀〉,《中國哲學史》1996年第4期。 周延云:〈論言外之意的物質基礎和心理機制〉,《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5月。 周念先:〈船山詠物詞的意象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2期,2006年4月。 周唯一:〈船山南北朝詩的辯證思維〉,《船山學刊》2001年第2期。 周唯一:〈《古詩評選》源流探討的方法建構與理論基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3卷第5期,2002年10月。 周興陸:〈王夫之的杜詩批評〉,《船山學刊》2000年第3期。  孟澤:〈船山的「英雄美學」及其對詩史的苛評〉,《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4卷第5期,2000年10月。 施榮華:〈王夫之論詩美的主體創造〉,《雲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7卷第4期,1995年8月。 洪濤:〈《薑齋詩話》、《原詩》心物接觸論的比較──並略論西方文論的相關議題〉,《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胡光波:〈王夫之的唐詩觀及唐選價值〉,《大連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2006年2月。 郁沅:〈明清時期的審美感應理論〉,《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1年8月。 馬育良:〈王夫之情感詩學視野中的「興觀群怨」〉,《南師範學院學報》第5卷(總第18期),2003年第2期。 涂波:〈王夫之詩樂關係論探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5期,2005年9月。 涂波:〈王夫之文史批評關係探微〉,《北方論叢》總第195期,2006年第1期。  張兆勇:〈重讀《薑齋詩話》──從哲學視角對王船山幾個文藝觀的再審視〉,《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6期,2002年12月。 張兵:〈王夫之興觀群怨說再評價〉,《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5 期,1994年9月。 張兵:〈論清初三大儒對明七子復古之風的批評〉,《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5期,1995年9月。 張兵:〈王夫之詩論摭談〉,《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張思齊:〈論王夫之關於《詩經》中的靈性思維的思想〉,《齊魯學刊》總第175期,2003年第4期。 張振弼、古月:〈論情景交融的美學本質及其審美特徵〉,《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34期,1995年第3期。 張健:〈內外之間:王夫之詩論的再透視〉,《詩探索》2000年第3-4輯。 張晶:〈王夫之詩歌美學中的「勢」論〉,《北方論叢》總159期,2000年第1期。  張晶:〈論王夫之詩歌美學中的「神理」說〉,《文藝研究》2000年第5期。  張景忠、趙玉敏:〈王夫之的詩歌理論對中國詩學發展的貢獻〉,《東疆學刊》第17卷第4期,2000年10月。 陳文新:〈宋明詩學的流變與王夫之詩學的理論品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1期,2004年3月。 陳明鎬:〈中國古代詩學中的「性」之內涵〉,《學術探索》2004年第2期。 陳勇:〈王夫之批評「風骨」辨〉,《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2期,2005年4月。 陳勇:〈論《唐詩評選》「以平為貴」的批評觀〉,《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 陳國雄:〈王夫之美學思想中的和諧觀〉,《船山學刊》(復總第62期),2006年第4期。 陳琰:〈船山現量說的審美意蘊〉,《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2期,2006年4月。 陳遵沂:〈儒家價值思維的人文性與主體意向性──兼論明清之際儒家學者顧、黃、王的價值思維之路〉,《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第3期。 陶水平:〈船山詩學「現量說」新探〉,《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1期。 陶水平:〈王夫之詩學的文質觀與情采觀〉,《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1卷第1期,2000年2月。 陶水平:〈船山詩學「以神理相取」論的美學闡釋〉,《人文雜誌》2000年第2期。 陶水平:〈船山詩學形成的個人語境述論〉,《船山學刊》2000年第2期。 陶水平:〈試論船山詩學的理論個性及其內在矛盾〉,《江淮論壇》2000年第4期。 陶水平:〈析王夫之對詩與其他文體的界分及其詩學理論意義〉,《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2期,2000年5月。 陶水平:〈文化整合語境中的王夫之詩學〉,《齊魯學刊》2000年第6期。 陶水平:〈王夫之詩學「一意」「一筆」論新識〉,《上饒師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0年8月。 陶水平:〈王夫之詩學「象外」論的美學闡釋〉,《東方論壇》2001年第1期。 陶水平:〈王夫之詩學「神韻論」述要〉,《船山學刊》2001年第4期。 陶水平:〈王夫之詩學性情觀述論〉,《中國文化研究》2002年春之卷。 陶水平:〈王夫之「興觀群怨」說的美學闡釋〉,《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版)第31卷第2期,2002年4月。 陶水平:〈流派‧個性‧風格──評王夫之反「門庭」觀的詩學理論得失〉,《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3期,2002年8月。 陶水平:〈王夫之「詩藝渾成」的詩學觀〉,《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5期,2002年10月。 陶水平:〈「神于詩者,妙合無垠」─王夫之詩學情景相生論的美學闡釋〉,《衡陽詩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2期,2006年4月。 麻天祥:〈船山先生的佛學現量觀〉,《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2期,2006年4月。 傅偉:〈中國古典詩詞情景交融的方式及其審美會值再認識〉,《文學研究》2005年3月。 曾也魯:〈王船山詩歌評論之灼見與偏頗〉,《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第19卷第5期,1998年10月。 曾也魯:〈王船山的「神韻」觀〉,《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2卷第2期,2001年4月。 曾也魯:〈王船山與宋詩〉,《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2卷第5期,2001年10月。 曾也魯:〈王船山的「性靈」觀〉,《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3卷第2期,2002年4月。 曾玲先:〈船山詩論對「情與景」的界定〉,《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2卷第2期,2001年4月。 曾玲先:〈王船山詩學建構及其思維優勢與詩評缺憾〉,《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5期,2005年10月。 湯勁:〈船山為何獨鍾康樂詩〉,《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1999年第1期。 黃南珊、李倩:〈情感的雅化、理化和寓象化─論王夫之理性主義的詩道性情論〉 楊增和:〈論王夫之詩學中的棄虛趨實向度〉,《濟南大學學報》第12卷第3期,2002年。 董林:〈王夫之與明代詩歌〉,《船山學刊》(復總第60期)2006年第2期。 鄒元江:〈試論船山詩學的內在矛盾性〉,《哲學研究》2003年第7期。 劉楚才:〈王夫之美學思想探微〉,《北京市總工會職工大學學報》第15卷第4期,2000年12月。 劉曉林:〈船山詩論的現代價值判斷〉,《船山學刊》2003年第1期。 劉澤民:〈王夫之情景說闡釋〉,《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3期,2000年9月。 劉鐵山:〈王夫之詩以「道性之情」論〉,《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3卷第1期,2002年2月。 鄧新華:〈王夫之「讀者以情自得」的詩歌接受理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4期,1999年7月。 蕭曉陽:〈《薑齋詩話》:《人間詞話》的先聲〉,《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4卷第1期,2003年2月。 蕭曉陽:〈從晚明以來文學思潮看船山詩論的實質〉,《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5期,2006年10月。 蕭曉陽:〈船山詩學的漢魏六朝祈向及其文化淵源〉,《船山學刊》(復總第62期)2006年第4期。 戴武軍:〈清初文論中「情」的範疇淺析〉,《社會科學究》1996年1月。 聶欣晗:〈王夫之詩論的現代接受意識〉,《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  龐飛、滕春紅:〈以興起情:王夫之「興」論的美學意義〉,《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5期,2004年10月。 龐飛、滕春紅:〈王夫之「興會」說的美學意義〉,《船山學刊》2005年第1期。 羅思美:〈王夫之論詩「以意為主」說〉,《棗莊師專學報》第17卷第1期,2000年2月。 羅春蘭、李曉瑋、袁萍:〈偏激中的情真之美──淺談船山對陶淵明的解讀〉,《船山學刊》復總第57期,2005年第3期。 嚴金東:〈王夫之詩論的邏輯考察〉,《重慶教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4期,2000年12月。 嚴金東:〈為「詩史」辨─語義分析的角度〉,《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總24卷第12期,2003年12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